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

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

2015-09-07

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会特别执着于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穿裙子?妈妈,我是男孩还是女孩?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让家长非常尴尬,不知道如何作答。其实,这些意味着宝宝性别敏感期的来临,别慌张,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性别敏感期有妙招。

现象描述3岁左右的小朋友会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除此之外,TA们还会关心为什么妞妞能扎小辫?妈妈的乳房为什么比爸爸大?怎么涛涛是站着小便的?诸如此类。同时,3-4岁的小朋友对异性开始表现出好感,TA们乐于和异性小朋友交往,也更愿意在异性小朋友面前表现出美好的一面。甚至有时候会在公众场合做出一些令人尴尬的举动,比如掀起妈妈衣服要求吃奶,或者大声问你怎么没有小鸡鸡?之类的问题。

这些表现都说明孩子的性别敏感期到了,而家长此时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孩子能否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

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1

小编解读性别认同是宝宝从出生就开始的学习过程,性别意识也是宝宝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宝宝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探索并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而且一生都在持续地学习。

3岁左右的宝宝到了性别角色敏感期,这个阶段里的宝宝会对不同性别的身体和功能差异产生疑问,并积极模仿同性别的成年人的行为,做符合该性别的事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对宝宝以后的社会角色定位,家庭角色定位都非常重要。

孩子在生理上的性别认识一般容易掌握,但是TA们还需要在心理上理解性别的概念,理解自己在社会行为中扮演相应的角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性别和性别角色认同。但是,生理上的性别和心理上的性别有时候并不完全一致,这使孩子非常痛苦,家长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很好的认识性别和理解性别角色。

小编支招虽然现在性教育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家长不经意间传递了错误的观念给宝宝。比如,当宝宝当众问妹妹怎么没有小鸡鸡?类似的问题,很多家长会很不好意思,然后会对宝宝说丢死人了,以后不可以问这个问题。事实上,孩子对性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正是由此产生;在比如,当小朋友把喜欢的玩具,好吃的东西留给异性小朋友的时候,很多家长以此为乐,打趣或者嘲笑孩子,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家长的嘲笑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不利于TA们和异性的正常交往。

事实上,孩子性别敏感期的种种表现,仅仅是由于好奇,和TA们认识自己的眼睛、手臂没有任何区别,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就只需要坦然对待宝宝的提问就好了。

在性别敏感期阶段,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比如爸爸工作累了时,妈妈和女儿一起安慰爸爸,体现女性的温柔和理解;爸爸和儿子一起完成繁重的劳动,体现男性的坚强和力量,正是父母自身对性别角色的认同以及性格特征,给孩子带来终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切忌不可发出类似做女人真麻烦做男人真累的抱怨,或者由于孩子的性别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把女孩当做男孩养,男孩当做女孩养。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明白性别有差别,但是没有优劣之分。

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2

嘉宾支招陈红艳:处于性别敏感期的宝宝会对不同性别的身体和功能差异产生疑问,并积极模仿同性别的成年人行为,做符合该性别的事情。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对宝宝以后的社会角色定位、家庭角色定位都非常重要。

妈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如实、清晰地回答宝宝的性问题,对宝宝要看一看、摸一摸的要求尽量满足,并趁此机会和宝宝讲解。

其次,要帮助宝宝获得正确的性别角色。可以根据宝宝的性别,在玩具、服饰、活动等方面给予宝宝正确的引导,避免宝宝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错误自认。

再次,同性别的家庭成员要和宝宝多亲近。同性别的家庭成员是宝宝获得与性别相适应的心理和行为最初的、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如果父女情深,应多引导宝宝去理解母亲;当母子亲密时,应多鼓励宝宝去接近父亲。

(成长阶梯:宝宝发育指标评测)

小编早教方案给宝宝穿衣服

准备两个宝宝的照片,或者画两个宝宝,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从贴画或者画报中,剪下一些典型的男宝宝和女宝宝的衣服、鞋子、发饰等。

让宝宝选择女宝宝的衣服,将宝宝打扮漂亮;让宝宝选择男宝宝的衣服,将宝宝打扮帅气。

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3

小编早教关键词:性别敏感期(3-4岁)性别敏感期是宝宝3-4的重要敏感期。当孩子的性别观念产生以后,会对人的身体,特别是异性的身体表现出兴趣。家长如果吞吞吐吐或者躲躲藏藏,则会让孩子愈发好奇;如果用坦然的态度来面对,那么孩子的这一敏感期很快就会顺利度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与“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小编说早教:我从哪里来?--性别敏感期”还看
娘娘孙俪谈二胎养育经等等小花个
孩子早教一定要知道木桶效应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猜你喜欢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保姆带大的孩子心理问题多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误用奖赏教育惯坏孩子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教您给宝宝做万圣节面具
让孩子面对一致的态度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你敢让孩子"在家上学"吗?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超级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宝宝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顺序
感恩教育勿忘亲子平等相处
五误区让宝宝"爱放弃"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哪些批评用语最伤孩子自尊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宝宝成了父母床上"第三者"
现实版的“孟母三迁”
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合作意识能“玩”出来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纪实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孩子太好胜家长怎么办?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被"欺负"之后怎么办?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