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2015-09-06

导语:6岁的儿童已进入学龄期,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学校生活。而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能否适应学校正规、有系统的学习?此时的教育重点放在哪里?都是家长应该预先考虑的问题。

6岁儿童的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90%(而6岁时体重只达成人体重的1/3)。大脑不仅在形态上发育迅速,其功能也日趋成熟,这就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在思维方面: 有些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归类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猫。3~4岁的儿童因为一般都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概括其外部特点,所以他会说猫很小,有黑色花斑。这是指他看见过的某只猫。而5岁左右的儿童的回答:猫会抓老鼠。能凭借猫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只有6岁的儿童会说: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 这个例子说明儿童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儿童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考虑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做了准备。 观察、注意、记忆: 3、4岁左右的儿童的注意、识记都缺乏自觉性、目的性,因而表现以无意注意及无意识记为主。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逐渐能够按照成人指导的活动和任务来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到了5~6岁时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语官: 6岁儿童约能掌握3500个词汇,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儿童,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远等副词,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鲜明。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内容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有些6岁儿童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言语。开始识字。

数概念: 大部分6岁儿童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时间知觉: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只有很少数的6岁儿童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空间知觉: 大多数6岁儿童能以自我为中心。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社会性发展: 6岁儿童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性游戏,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己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助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愤怒、快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 6岁儿童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己画个图表。每天做到后就打个钩,定期检查。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生活自理: 6岁儿童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幼儿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 每个儿童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如何帮助和引导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每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社会责任,因为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对6岁的儿童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老师和家长都应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儿童顺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带领他开始在教师的教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与“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6岁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还看
好妈妈心声:给刚出生孩子的一封
婴儿过早教育易患自闭症
孩子爱动≠多动症
关于二胎,父母如何公平对待两个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需警惕
猜你喜欢
正确对待孩子的幻想型撒谎
5招纠正宝宝的“吮指癖”
极度黏人宝宝如何炼成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信号
5大方略让宝贝告别啃指甲
宝宝3大坏习惯妈妈妙招巧应对
两岁前孩子不一定分房睡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了解哭泣BB背后的真相
帮助恋物BB戒掉恋物情结
解析宝宝喜欢打人的四大真相
从根源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五大法宝纠正宝宝睡觉日夜颠倒
四类个性宝宝性格转型方案
动作训练游戏:弯弯腰,捡东西
家长九种行为最伤害孩子
你的宝宝舍得“分享”吗?
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孩子为何以摔东西为乐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
模仿--2岁前的必修课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七个习惯
3招助你远离“孩奴”焦虑
如何帮倔宝宝“下台阶”
四种典型的婴儿意图
如何应对“踢被”小宝宝
宝宝哭闹父母需控制好情绪
小宝宝爱攻击人的六个原因
孩子不听话,贿赂or鼓励?
最易被忽略的20个育儿坏习惯
称赞不要一边夸奖一边唠叨
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3岁以内的宝宝爱发火的原因
宝宝当众哭闹聪明爸妈会冷处理
让孩子受益终生的9个好习惯
宝宝间亲吻父母别大惊小怪
孩子对家长不必“言听计从”
0~3岁宝宝时间观塑造方案
四招让男宝宝远离“娘娘腔”
家有顽皮宝宝的教育策略
宝宝,你怎么这么“抠门”
孩子“逆反期”的危害
家长必须理解的4种BB行为
如何解决孩子睡觉难的烦恼
多做5种运动,宝宝聪明过人
从出生开始培养四个好习惯
提醒:孩子哭闹别马上哄
全职妈妈的N个心灵处方
为人父母的七大“通病”
宝宝任性其实缘于父母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