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

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

2018-08-30

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  1

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大脑发育?

1.供给充足营养促进大脑发育

儿童智慧的发展与大脑的建构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类的孩子和其他哺乳类的后代是不一样的,人是在大脑不成熟的状况下出生的,父母的基因搭建了孩子的基本建构。孩子的营养(包括孕前、孕期以及出生后)、孩子出生后经历和体验决定着大脑的结构。如果我们早期教育做得好,孩子的营养给得充足的话,他所经历的事情越丰富,他大脑就会塑造得越精美,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

2.早期教育有助于大脑的塑造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是处于一个安静的、黑暗的环境,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处于睡眠状态。他听到的是妈妈的心跳声,胃肠蠕动的声音,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声音,还有妈妈的说话声音,其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睡觉。孩子出生以后,其大脑内的神经细胞需要不断增殖,自身肥大和功能的健全,营养和支撑神经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也需要不断增殖、自身肥大和功能健全。

同时孩子马上面临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比如看到的各种颜色、听到的各种声音,闻到的各种气味,尝到的各种味道,触摸到的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所以大脑内就必须要建立更多的神经通路,来获取这些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或者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

如果我们早期教育做得好、营养给的充分,那么一个神经细胞可以长出上万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又可以和上其它成千上万的神经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致密的网络来应对外界的信息,并让机体及时做出反应。大脑内的神经通路越致密,孩子所经历的事情越丰富和复杂,孩子就会越聪明。

3.神经髓鞘化使婴儿神经传递更快更准

当神经细胞从传入神经接受信息以后,会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把处理的结果通过传出神经通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细胞或者是机体的某个器官做出反应来,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可能传递的速度过慢、或者传递错了神经通路,或者造成传递信息泛化,所以在传出神经的外面包裹了一层层的物质,才能做到神经细胞分工明确,传递的速度更快、在传递的过程中不至于丢失或者传递错了路线。这种包裹的过程在医学上就叫神经髓鞘化。孩子出生时已经完成了50%的神经系统髓鞘化(主要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出生后到3岁继续完成70~80%(主要是高级思维和高级情感)。

如何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特长?

1.给孩子修剪神经突触

孩子出生时大脑内大约有50万亿个的神经细胞的连接点(医学上称为突触),到了3岁暴涨20倍,所以3岁前也是孩子一生中学习速度最快的3年。但是随后过多的神经连接有可能使得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要减慢,于是就要对神经突触进行修剪

2.修剪突触原则:优胜劣汰、用进废退

修剪的原则:“优胜劣汰”“用进废退” 即:依据孩子自身的体验和经历决定使用机会多的突触被永久保留,并且逐渐强大;使用会少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突触的修剪一般从8、9岁开始,到14岁就修剪结束达到成人的水平。当某项技能的突触修剪完毕其发展关键期就结束了。

3.修剪神经突触激发孩子的

突触的修剪对儿童发展潜能是极其重要,因为当孩子每一个第一次出现都可能预示着一种潜能的初现。以后每一次的体验或经历都会强化大脑内的神经连接,而每一个被强化的连接都将可能成为孩子大脑的永久构建部分。而潜能就会被激活成为孩子的一种特殊能力。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教?

1.抓住儿童发展关键期

神经修剪的过程同时也是是孩子发育关键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学东西非常快,但是一旦修剪完毕,就是发育关键期结束了,我们再想让孩子掌握这个本领或者技能的话有可能就掌握不了了,有可能学习时间就比原来多得多。所以要强调孩子相应的技能应该在发育关键期内进行相应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发现孩子特长潜能

家长的陪伴对孩子成长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需要家长理解并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情感安全、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通过各种感官亲密接触大自然和其它各种事物,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经历:陪伴中及时发现孩子特有的“第一次”,鼓励他反复学习和体验,成为一项永久的“技能”保留下来。

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提供各种玩具、游戏、用模仿“现实世界”的任务来鼓励孩子们主动操纵物体时,帮助他们掌握发育过程中的应该学会的技能,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以获取和体会掌握该技能的经历。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合作,学习并提高交往的技巧;在陪伴中及时发现精细动作发育迟缓的孩子,及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给予干预,不要错过发育的关键期。

早教为什么要早

早教给家长提供如何陪伴孩子,如何互动的育儿方法。

▌ 以前,我看到孩子乱扔东西,本能的觉得是孩子调皮。现在明白,其实这是孩子空间敏感期的表现,孩子通过“扔”来感知生活的空间。

▌ 以前,我看到邻居的小孩子哭着闹着要整个苹果,自己却明明吃不完,觉得孩子难伺候。现在明白,其实孩子是在感官的敏感期,他是在追求视觉上的完美。

为什么我们在成年后会忘记3岁前发生的事情,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婴儿期记忆缺失这一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并非真的忘掉了这些事情,而是由于个体对性和攻击冲动的压抑,把早期的记忆存进了大脑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潜意识,因而将童年的记忆阻断在了成人的意识之外。

也就是说,成人之后,我们不能从大脑中提取到3岁以前的记忆。

3岁前的记忆能被唤醒吗?

有些人认为:3岁前的婴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但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婴儿不具备外显记忆,发生在该阶段的时间无法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因此无法被换回。

也有些人认为:婴儿的记忆如同“快照”,这些感觉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靠近的方法,只要能找到正确的途径,就一定能唤醒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到成年后会忘记,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3岁前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感觉却是清晰的。当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这种感觉有可能被激活,甚至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因此,虽然3岁前的某些记忆消失了,但是对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我们提倡的早期教育,是对视、听、触、味、嗅等多种感官的训练,是对记忆认知、行为习惯、语言情商的锻炼,是对自立能力、探索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

或许你已不记得自己曾经吃过哪些食物,但每一样食物都为你的成长提供了能量;或许孩子在长大后不会记得指导过他的启蒙教师,不记得背诵过多少儿歌、故事,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诸如:感统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能力将伴随一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与“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早期教育,让孩子智力发育更全面!”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那些国外父母教我们的育儿事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九类妈妈最不受孩子欢迎
解读宝宝眼中的色彩世界
隔代育儿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新年送宝宝10件“礼物”
如何避免父母可能犯的8大错
家庭教育20条“金科玉律”
好父母成“祸害”
教你“愉快家教”的7个妙招
“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
宝宝夜惊需要如何调理
早期教育的误区
带孩子应做到“男女有别”
三岁前,宝宝最需要什么?
爸爸给女儿这6种礼物最可贵
各国正流行的育儿法
家长应该放手教育孩子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七成父母“爱错”孩子
父亲对孩子成长有啥特殊作用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医教结合才是科学的早教
会毁掉孩子自尊的做法
让孩子快乐成长的育儿经
优秀父母家教妙招面面观
对付BB最有招的5大星座辣妈
孩子需要睡多久,精确到小时
如何教宝宝抵制诱惑
宝宝早期教育的三个重点
5个小游戏教孩子学会聆听
宝宝不会玩,父母怎么看?
“带”宝宝变成“抢”宝宝?
教好孩子夫妻该怎样合作
育儿专家: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你家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了吗
关于袋鼠式护理的小提示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图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政策遭“吐槽”
“脏”游戏是有趣的触感游戏
培养“出色宝宝”十个秘籍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
父母资格测试:你够完美吗?
别让“苹果”变成“毒苹果”
父母各司其职BB拥有健康人格
坚持抚触:提升孩子的情商
零打骂十大法宝养育优秀宝宝
五个细节让孩子变得更勤快
哪些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