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6岁之前!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6岁之前!

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6岁之前!

2017-10-24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助的父母,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父母发现对爱子失控时,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

当他(她)们无奈地说起孩子的问题时,有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为时已晚”,为什么?

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

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一脖子的仇视,为此他们感到恐惧,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没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

很多父母告诉我说:孩子出生后,奶奶愿意帮助我们带,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再把他接管回来。可是,他跟我们就是不亲,而且,根本不听话……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青春期出现的隔阂原因在依恋形成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

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

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随后的需要就是对抚养者的依恋,后一种需要超过玩具的吸引。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鉴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

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无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

事实上,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边陪伴孩子边唠叨,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抚养人也是爱意浓浓、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

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叨,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听得多才能说得多。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或她在一岁半至三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内(与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相比),并且身边总有爱他(她)的亲人唠叨。

相反,当我们发现孩子到了4、5岁见陌生人时,不爱张嘴,不爱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岁前缺乏这种“唠叨背景”。

如果我们遇见一个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时间内很自然地与人说话、爱说、善说的人,这种人往往没有社会交往(即与人交流)的困难或障碍。

总结: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1岁半之内)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不管他是否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抚养人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唠叨些……让他(她)耳边留下妈妈的细语,父亲低沉的音质。

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你们照顾他(她)并让他(她)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她)今后不需要理由而爱你们、恋你们的基础之一:熟悉的声音……

所以,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6岁之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与“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6岁之前!”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再难也要自己带孩子,特别是6岁之前!”还看
林怡:别以为你会爱孩子
儿时安全感有多重要
爱的传递远胜过智力开发
天才儿童最易被忽视6特征
父母怎样控制好情绪?
猜你喜欢
妈妈素质对孩子智力有影响
孩子玩魔方能培养专注力
新生儿早教有必要?!
宝宝睡觉打鼾易导致大脑损伤
幼儿看电视需要注意事项
最易毁掉宝宝的5大坏习惯
春节,不要带孩子四处拜年
怎么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孩子“防伤害”教育怎么做?
胎教,母亲的情绪很重要
家长必知:小宝宝晒太阳之前不要
从宝宝喜欢的颜色看宝宝的性格
孩子学绘画可培养四种能力
千万不要让人这样逗孩子
教孩子学画画的发法与十大建议和
“孩子的过失”如何破
孕后期不能进行抚摸胎教
如何做音乐胎教
如此“胎教”危害胎儿健康
妈妈我从哪里来?
准妈可用这些措施预防早产
宝宝要远离这7类“毒品”
培养孩子才艺易踏入的误区
幼儿喂养不能怎么方便怎么来
如何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
儿童绘画训练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夏季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1岁前给宝宝6个成长把把关
如何训练7-12个月宝宝的发音
如何稳定学龄前儿童的冲动情绪
宝宝老爱吐口水怎么办
儿童雪地靴不能长期穿给孩子选鞋
宝宝何时断奶最合适?
怎么才能更好开发小孩潜能?
冬天孕妇保暖注意事项
小孩喜欢边玩边吃饭怎么办
如何帮助宝宝祛痰
妈妈应给幼儿适量吃些肉
宝宝用吸鼻器好不好
宝宝眼角起湿疹怎么办
宝宝便秘千万别给吃蜂蜜小心肉毒
幼儿家教中的误区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夏季宝宝如何科学饮食
语言游戏让宝宝能说会道
宝宝冬季如何着装
装酷的小孩子长大后难成功
怎样避免脐带绕颈
5大因素让子宫内的胎儿更聪明
溺爱孩子这些错犯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