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大事 别只让妈妈唱独角戏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育儿大事 别只让妈妈唱独角戏

育儿大事 别只让妈妈唱独角戏

2017-05-23

现在很多年轻夫妇的家庭分工都是一种模式:丈夫在外忙事业,挣钱养家;教育子女的任务由妻子承担,做父亲的基本不介入。有的父亲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情况不闻不问,成了孩子抚养教育的“局外人”

父亲缺席子女养育

孩子抚养教育的任务由母亲一个人承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家庭是因为父亲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是做大事业的,抚养教育小孩子这种小事无暇过问;也有不少的家庭是母亲主动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一切事务,说:“我先生工作太忙,顾不上,孩子的事,我一个人就可以,免得影响他的事业。”

作为女性,有一些天然的、一般男性所不能比拟的长处,诸如感情丰富、细腻,做事考虑细致、周到,对人关心照顾无微不至,等等。

母亲怀胎十月,新生儿呱呱坠地首先投入母亲的怀抱,孩子是吃着母亲的乳汁,闻着母亲的体味,看着母亲的微笑长大的。孩子跟母亲感情更深切,关系更亲近,在情感上对母亲也更依恋,这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

孩子从情感上乐于亲近母亲,也愿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母亲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把孩子交给她们抚养教育,是让人放心的。然而,女性自身也有她们难以克服的弱点,比较敏感、心理承受力较差、有时会唠叨挑剔,等等。这些弱点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对孩子的抚养教育是不利的,我们要正视这一点,并且利用父亲的养育优势进行弥补。

爸爸作用不可替代

我主张父亲在抚养教育孩子中不能缺席,并不是小瞧母亲、无视母亲的优势的意思,而是希望在孩子的抚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父亲的长处,使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加和谐。

许多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人员详细比较了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发现:常与母亲相处的孩子具有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擅长社交的特点;而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智商略胜一筹,独立感与自信力更强。也就是说,父亲在增进孩子智力方面优于母亲。与父亲接触多的孩子,不仅智商高,而且人际关系融洽,从事活动的风格更开放、包容,带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更富于男子汉气魄。这是单纯由母亲抚养教育难以做到的。

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有下列影响:一是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二是父亲使用的语言更丰富、更复杂;三是父亲对孩子管束更多;四是父亲更好地帮助孩子发挥潜能;五是父亲更多地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作用;六是父亲对孩子成长推动作用更大;七是父亲更有效地促使孩子社会化,为他走向社会作准备;八是父亲支持妻子,关心孩子,影响孩子形成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反,如果小孩子的抚养教育完全由母亲负责的情况不改变,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怯懦。美国专家用30项社会行为指标对生活在无父亲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孩子中,忧虑、抑郁、孤独、多疑、任性、多动、依赖行为等较为普遍,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不少临床医生观察到,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发育速度都不及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有专家报告,婴幼期缺乏父爱的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缓慢,学龄前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的孩子,智商测试也落后一大截。缺乏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尤为突出,普遍存在焦虑多、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等缺陷,并有攻击性行为。

夫妻搭档”是最佳选择

父亲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只由父亲单独抚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父母共同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任务,是最佳的“教育资源配置”。

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抚养教育,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还可以集思广益,集中父母两个人的教育智慧。父母两人一起育儿,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方法也更多样化一些,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单独养育出现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等问题,抚养教育效果会好一些。由父母共同抚养教育子女,可以使孩子将父母的长处兼收并蓄。在父母共同的影响下,耳濡目染,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完善人格和气质:使男孩既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又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使女孩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也不失坚强的性格。所以,我认为,“夫妻搭档”共同抚养教育孩子,要比母亲一个人“单枪匹马”好得多。

父亲说:我陪儿子玩创意游戏

作为一个5岁男孩的父亲,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我和妻子各司其职:妻子很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或者陪他一起听音乐、看动画片。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则喜欢和他玩一些小创意游戏,让儿子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乐趣,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他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子最喜欢和我一起玩立体拼图。每当买来一个新的立体拼图,我和儿子会先找出一些相应的模块,一步一步地拼成汽车、火车、轮船等模型,他最得意的一个作品是和我一起拼成的“神舟八号”。

后来这些模型拼熟练了,儿子开始主动打乱模块的顺序,然后创造出有情景的作品,还会和我介绍他的模型功能。有一次,他独立拼了一个戏台,中间有一个小人在演戏,戏台的两边和后边都有台阶,他说:“爸爸,这是我在唱戏,这些台阶是我下台的时候用的。”他又把四五个小人拼在一起:“这是爸爸妈妈和小伙伴在看我!”现在,儿子早就成为拼图游戏的主角,妻子也对我赞赏有加,她还主动担当摄影师,给我们父子俩和作品合影留念。

儿子还喜欢和我捉迷藏。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和我玩这个游戏,他说:“和爸爸捉迷藏,特别神秘、刺激,爸爸总会藏到我找不到的地方。”的确,为了让儿子找到做侦探的感觉,我可是动了不少脑筋:我会把鞋脱了,放在床的下方,床上的被子弄得拱起一团,好像里面藏了一个人的样子,儿子会以为我就藏在床上的被子里,但是掀开一看,空无一人。他蹑手蹑脚地走到一个轻微抖动的窗帘前,拉开一看,哇,原来爸爸藏在这里呀!我告诉他,这一招叫“声东击西”——把鞋子脱在显而易见的位置,是为了迷惑敌人,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让敌人以为他一定藏在床上,但实际上他是藏在别处的,这样他真正藏身的地方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了。儿子很快就学会了这一招数,还对之进行了“升级”,他把自己的帽子或衣服用衣架撑着,而自己却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每天放学,儿子都会让我和他玩创意绘画,因为我从不要求他画得像,每次画完还会听他讲画中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儿子逛书店,他看到一本钢笔字帖:“爸爸,我还没有这样的图画书呢,给我买一本吧!”我说:“这个不是图画书,是用来写字的本子,你现在还小,长大了再写。”儿子坚持要买,我只好依了他。

回家后,儿子端坐在他的小书桌前,叫我们看他“画画”。他先用蓝色的笔“画”了两行字,说这是“水系”,然后用红色的笔“画”了两行,说这是“火系”,又用绿色的笔“画”了两行,说这是“草系”,最后用黄色的笔“画”了两行,说这是“土系”。儿子“画”完,抬头看着我和妻子:“爸爸妈妈,写字和画画是一样的哦!”我和妻子非常惊奇:如同最早的象形文字来自于绘画一样,儿子从绘画到汉字的过渡,从每一种色彩到色系的过渡,显示出他身上巨大的潜力!妻子也在一旁称赞我,因为我一直尊重儿子绘画的自主性,鼓励儿子通过绘画表达想法,儿子才可以拥有如此自由的创作空间!

作为父亲,我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期望孩子在自由创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我和爱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分工不同、思维不同,但我们都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并且互为补充,使孩子在一种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母亲说:儿子最爱和爸爸一起“疯玩”

先生在平时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可回到家,和儿子在一起时,却像变了一个人。和孩子一起打打闹闹,像个孩子一样。儿子很骄傲地和幼儿园的小伙伴说:“我爸爸每天下班都陪我一起玩!”

儿子喜欢和先生玩“打滑梯”,先生坐在沙发上,伸长腿,儿子爬上去再滑下来,有时先生故意一颠,惹得儿子“啊”地一声尖叫。儿子特别喜欢先生把他举得高高的,有时儿子有些害怕:“爸爸,快把我放下来!”我也连说:“你别吓到他!”先生却会故意多举几次,之后,儿子躺在沙发上直喘气,可是没一会儿却又求着先生再让他玩一次。有时两个人拿着玩具噼里啪啦地一通乱打,先生可从来不会让着儿子,他总对儿子说:“你得凭自己的能力赢我才行。”有时儿子打不赢就特别沮丧,先生就会鼓励儿子再比赛一场,在途中设计一下,故意输给儿子,让儿子尝到失败后再试一次的胜利。

儿子最喜欢的还是先生带他到处游玩。他两岁半的时候,我们一家去海南旅游。儿子第一次看到大海,不知道有多开心。先生和儿子在海滩上一起玩沙子,他先是让儿子垒起大碉堡,和儿子一起用双手在里面挖大洞、造房间,接着先生又把自己的一只胳膊埋了起来给儿子变魔术。儿子玩得特别疯,小手上、胳膊上全是泥沙,一高兴又抹了个大花脸。

从海南回来后的一天晚上,先生拿回家一大口袋细沙,又找来儿子小时的大洗澡盆,把沙子往里一倒,说:“儿子,以后这就是你的海南岛了,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之后,先生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陪儿子在“沙滩”上堆城堡、做游戏。虽然他们经常会把阳台弄得一片狼藉,但这却给父子俩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我胆子比较小,游戏场里的转梯我不敢让儿子玩,有先生在就好多了,他在下面扶着,儿子勇敢地从头走到尾。市中心大桥人行道是透明玻璃的,我不敢带儿子走。在先生的鼓励下,儿子拉着他的手,从一头走到了另一头。儿子还对我说:“妈妈,不怕!我和爸爸拉着你的手!”现在,儿子经常和我们在大桥上蹦蹦跳跳地穿过。

虽然先生工作繁忙,陪儿子的时间相对较少,可是每次他和儿子的“疯玩”,都在教给他一点成长的道理,如今的儿子越来越自信、勇敢、乐观:大胆地和别人主动讲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时知道让着别人,有时也能坚定自己的立场,遇到挫折,经常说“再来一次”。儿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陪伴,我想,先生不辞辛劳地陪伴孩子,看到一天天长大的儿子,内心也一定是满足而快乐的。

教师说:父亲有原则 孩子才会更独立

在与幼儿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幼儿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母亲大多温柔慈爱,父亲则比较严厉,父母双方也会因此产生争执。其实,在很多父亲严肃的外表下,饱含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父亲坚持原则的做法,会让孩子变得更为独立和自信。

父亲面对孩子的哭闹,比较理性。牛牛是刚入园的幼儿,在一次亲子搭积木活动中,牛牛突然大哭起来。我抬头一看,原来牛牛不小心被积木绊了个跟斗。他一边哭一边看着妈妈:“妈妈,抱,妈妈,抱!”一旁的母亲赶紧蹲下身子,准备抱起牛牛,牛牛父亲却拦住了她。

过了一会,牛牛停止了哭泣。牛牛父亲轻声问道:“牛牛啊,刚才是不是被积木绊倒了?”牛牛说:“爸爸打积木!”牛牛父亲并没有打积木,而是问牛牛:“牛牛,现在你还觉得疼吗?”牛牛摇了摇头。牛牛父亲接着说:“你摔倒的时候,压在了积木上,积木也哭了,现在你不疼了,愿意去帮积木揉一揉吗?”牛牛走到积木旁边,抱起它,一边揉一边轻轻地说:“不疼了,不疼了……”

牛牛抱着积木走回来,牛牛父亲回应到:“我们牛牛真是太棒了!下次要是摔倒了,不要哭鼻子,也不怪别人哦……”牛牛母亲告诉我,从那以后,牛牛如果摔倒、磕到,不会再大声哭闹,而是站起来,继续向前走。

父亲更能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成长。芳芳是中班的幼儿,由于母亲的娇惯,独立性较差。有一次,芳芳母亲因工作的需要,到外地出差。半个月后,她回来发现芳芳变化很大:早晨主动要求刷牙,吃饭的时候自己拿勺子吃,甚至玩好玩具后,她还会把玩具收到箩筐里。芳芳母亲问先生是怎么做到的,芳芳父亲很平静地说:“没什么,其实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慢慢地累积经验……”芳芳母亲很受启发。

父亲的爱传递给孩子的是勇敢、坚强的人生态度。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成长,要向孩子的父亲学习,理性面对、放开手脚,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信地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与“育儿大事 别只让妈妈唱独角戏”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育儿大事 别只让妈妈唱独角戏”还看
爸爸做到这6点孩子更聪明
宝宝变胆大的三大妙招
脾气坏的孩子长大更加聪明
奶爸独自带小宝宝的暴强经历
父母要抓好孩子的0岁教育
猜你喜欢
6招儿让您的孕期补而不胖
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听音乐可以增加记忆力
适合宝宝的床上游戏
如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影响孩子智商六大禁忌
父母易犯的七种错误
关爱宝宝牙齿健康从正确刷牙开始
新生宝宝出门要注意事项
婴幼儿便秘可以喝蜂蜜吗
孩子学钢琴的最佳年龄
如何缓解孩子叛逆心理
孩子为什么顶嘴
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
孩子咳嗽未必感冒不是感冒同样症
如何指导孩子学跳棋
哪种孩子的性格容易成功
抚摸可以加快宝宝的智力发育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宝宝打嗝怎么办
春季是宝宝长高的黄金季节
如何培养孩子的特长
如何春季预防宝宝患手足口病
如何使孩子在九大敏感期顺利成长
宝宝认生该怎么办
夏季消暑儿童应该少喝酸梅汤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
春季如何预防宝宝不生病
怎么样帮助宝宝在音乐中学习
如何开发孩子的情商
儿童自信不足的表现
孕期是否可以喝蜂蜜
宝宝爱捡脏东西吃怎么办
孩子需要养成八种好习惯
儿童是否可以多喝鲜榨的果汁
爸妈需要警惕孩子的五种性格偏向
宝宝不爱喝水怎么办
最适合小学生观看的十部励志电影
职场妈妈育儿5大误区
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孩子的咳嗽喝蜂蜜比吃药有效
护理新生宝宝的8大错误方法
春季如何让孩子的嘴唇水嫩嫩
哪些玩具对宝宝有好处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孩子爱欺负弱小怎么办
适合1到3岁宝宝的图书
父母四种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提升宝宝数学能力的方法
准妈妈孕期如何科学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