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来袭 谁是带娃的主力军?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二胎来袭 谁是带娃的主力军?

二胎来袭 谁是带娃的主力军?

2015-06-29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宝爸宝妈开始考虑要二宝,权衡之下,最多的考虑因素是有了二宝谁来带?以及经济压力吧。我们不妨看看有了二宝的家庭谁是带娃的主力军?

通过对百余个家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40个是二孩家庭。这部分家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二孩的带养方式变了,有的请了保姆,有的妈妈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目前,全职妈妈和老人是二孩家庭带娃的主要力量。

超三成单独家庭欲生二孩

此次调查的数据中,有四成为二孩家庭,六成为单独家庭,而单独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准备要“二宝”。不过,两个孩子将带来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大宝二宝如何和谐相处等,也让父母颇为操心。

当然,家长也不必紧张,在受访的四成二孩家庭中,有29%的父母觉得大宝、二宝相处十分和谐,父母感觉十分甜蜜;有约24%的父母,感觉孩子吵着打着但相安无事地一起成长;只有5%的父母在为两个孩子相处不和谐而苦恼;更多父母不认为这是问题,因此未做评价。

受访中,不少二孩父母表示,两个孩子在一起,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父母怎么看待,如何引导,“我们父辈有很多是4-6个孩子,有的家庭很和谐,有的家庭总在打闹,这跟孩子多少没关系,主要是教养的方式。”在天河上班的欣欣爸爸如是说。

二孩家庭请保姆比例增加

孩子出生后,带养问题不可避免。在参与调查的家庭里,全职妈妈约有20%,全职爸爸约占4%;上班族的父母占70%左右。自由职业者中,母亲占比约12%,父亲占比约19%。

从带养人来看,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基本是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保姆。不同的是,相比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孩子的带养方式还是会有很大不同,调查显示,七成家庭有“二宝”后带养人会增加。有的是妈妈辞职回家,有的是多叫一个老人帮忙,更多的是找保姆帮忙。

具体来看,第一个孩子全职妈妈带养的比例约为26%,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的占约60%;仅有近5%的家庭请保姆;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全职妈妈和上一辈带养的比例都下降了,请保姆的家庭跃升到近20%。当然,保姆并非全权照顾,更多的家庭请保姆是为了协助家人一起照顾孩子。

妈妈的应对

有人辞职自己创业 有人裸辞专心待产

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小事业,有一个3岁6个月的儿子,一个8月大女儿。对于现在的生活,曾女士很满意。

生二胎前,曾女士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代表,由于工作忙且没有调养好,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孩子只能喝奶粉,且大部分时间都由婆婆带着。在决定要二胎之后,她果断辞职,一边调养身体,一边筹划开服装店。在经营服装店快一年后,她成功怀上“二宝”,生下一个女儿。

如今,服装店里请了一位店员帮忙打理,曾女士每天忙完家里的事情再去店里。老公正常上班,照顾孩子的工作更多还是落在公公婆婆身上。早上老公送儿子去幼儿园,她去店里前把女儿送去婆婆家,晚上一家人在婆婆家吃晚饭,再把大小宝一起带回家。虽然每天接送孩子很麻烦,但想到还能经营自己的小事业,曾女士还是很满足。

为了生二胎,妈妈做出改变的例子还有不少。在一家企业上班的罗小姐,平时上班压力很大,常常加班加点,考虑到第一个孩子不到半岁就断了母乳,且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在打算要二胎后,她选择了裸辞,回家专心待产。

父母的喜忧

喜:高龄得子凑成“好”

家住海珠区的35岁的小学老师胡老师,赶上单独二孩的政策,趁热打铁造人成功。今年2月,在大女儿清清11岁的时候,她作为高龄产妇生下了儿子“托马斯”,凑成个“好”字,羡煞旁人,自己也幸福感倍增。

“其实不是儿子也无所谓,两个女儿我也超开心!”胡老师说自己是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在生女儿之后就想再生二胎,无奈老公不是独生子女,加上当时计生政策执行严格,自己又是教师,只好作罢。

去年一听说广东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她就赶紧和丈夫商量是不是再要一个。“我们算了一下,养两个孩子的话经济上能够负担,家人也都同意,于是就开始锻炼身体,积极造人。”

相对于有些家庭添了“二宝”之后变得忙乱,胡老师觉得自己却是幸福加倍。“生养孩子当然辛苦,但孩子带来的快乐更多,女儿又很懂事,生活自理能力不错,所以生活节奏没太大改变。”

忧:多生一孩压力山大

家住番禺的刘先生,最近正在为刚出生的“二宝”发愁。本想要个女儿的他,却多了个儿子。“一胎是个儿子,家人都很高兴,但现在又生一个儿子,以后买房要买两套,瞬间觉得压力大了。”

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住在番禺,孩子上幼儿园学费每年3万元左右,两个孩子就是6万元左右;小学如果能幸运地上公立学校,每年培训费等也是不小的数目。“目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我的工资,目前年收入12万元左右,除了日常支出,还得还房贷、养车、养孩子。”

同样头疼的有家住天河的小泉。有一个儿子的他,如今又有了一个女宝。“因为女儿出生,老婆辞职在家,家里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一。”他坦言,女儿富养,花钱比儿子厉害得多,这也让一家人开始精打细算。如今,爷爷奶奶和妻子三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还是觉得很辛苦,“其实我们也想过找一个生活保姆,但一个月最少得3000元,有点舍不得,只能辛苦父母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与“二胎来袭 谁是带娃的主力军?”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二胎来袭 谁是带娃的主力军?”还看
孩子放学,早接还是晚接?会影响
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宝宝发育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原因
猜你喜欢
国外教育的成功典范!
儿童学英语启发兴趣更重要
美术班害了孩子吗?
儿童成长不可缺少运动
早教误区,家长你有木有?
教你如何读懂婴儿的肢体语言
幼儿英语学习窍门先游戏后开口
老人带孩子这些行为必须纠正
走出孕育“神童”的误区
三个爸爸的育儿经
体商,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石
馨蕙馨:雾霾天孕妇该如何防护
埋没聪明宝宝的4大误区
春节和BB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6个孩子进哈佛耶鲁首席妈妈的育
瑞典幼儿园里的“强盗逻辑”
宝宝认字,怎样教才是更好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坏苹果效应”
依赖书本将扼杀孩子创造力
宝宝才艺怎样培养
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要进行
隔代教育必须纠正的那些误区
男宝女宝大不同做合格的“守望者
iPadiPhone电视伤害视
早期教育注意四个误区
宝宝要上幼儿园提前半年做准备
中国家长的4大早教误区
涨姿势:男孩节的习俗你造吗?
常见的错误育儿用语
知识、技能、品格,伊顿实施多元
最好不要让婴幼儿看电视
教育路上你是第几层父母?
10本,可以“玩”的图画书
千万别这样和孩子开玩笑
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复杂
玩具噪音会损伤宝宝听力
出生时间决定宝宝性格?
放养而非放任科学育儿三原则
娃的新年礼物备好了吗?
脸型也能反映宝宝智商
让宝宝在家即可拥有全英语环境
幸福家庭必备7要素你家有么?
我的孩子居然被我亲手“送”给了
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小学学历最幸福孩子你为什么读书
电子产品让孩子很受伤
春节教你拍出创意全家福
早教的原则妈妈们都知道了吗?
开发幼儿智力谨防三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