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患乙肝时治疗的注意事项-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宝宝患乙肝时治疗的注意事项

新生宝宝患乙肝时治疗的注意事项

2015-12-09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会传染吗

  乙肝妈妈千万不要谈喂奶色变。在做过奶水三对半检查和脐带血检查后,可以根据里面的乙肝抗体是否呈阳性,以及病毒量的多少来做不同判断。

  一般认为,乙肝妈妈检测出乙肝病毒DNA量高时,不宜母乳喂养,或奶水中表面抗原(又称HB-sAg)、e抗原、核心抗体(又称HBc-Ab)中三项为阳性或后两项为阳性时,不宜母乳喂养。而如果新生儿已接受免疫。母体本身仅表面抗原为阳性时,则可进行母乳喂养。

  此外,乙肝妈妈如果乳头出现破裂、皴裂、出血等情况,要停止喂奶,以防传染。平时不要和孩子发生体液接触,如嘴对嘴的亲吻和喂饭等。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如献血过程中感染,或是输血过程中被感染。

  2.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也就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4.性传播: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处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

  预防乙肝要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怎么打?

  乙肝疫苗的注射方式:基础免疫为打3次每次一针,以后假如再打加强针则一针就可。重点应用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这种方案称为0、1、6方案;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免费接种,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对于小孩,一般入托前还要再做两对半检查,看有无抗体,如果没有抗体就要再打一次加强针。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注射前必须将安瓶内的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

  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

  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

  接种者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你需要打疫苗吗?

  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一定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化验结果显示乙肝这三系统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另外,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检验单上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还需不需要注射疫苗?

  如果阳性滴度指数较低,可以打一针加强针,具体情况询问医务人员可获得解答。

  三大措施让宝宝远离乙肝

  被动免疫:对乙型肝炎(急性期或恢复期)孕母所生小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3月、6月各注射一次乙型肝炎人类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剂量为0.5~1ml,70%~80%可获保护。

  主动免疫:对表面抗原或/和e抗原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小儿,于生后24小时内(或7天内)、1月、6月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血浆疫苗每次20~30g,基因疫苗5g。

  联合注射:HBIG干扰疫苗的自动免疫反应不明显,仅用疫苗注射时其保护率为80%~95%,但部分婴儿,尤其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至少 30%会成为表面抗原携带者。因而目前趋向于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与HBIG联合注射的方法,以提高婴儿保护率(达85%~95%)。使用方法如下:

  HBIG0.5ml,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

  乙型肝炎疫苗0.5ml(基因疫苗5g)与HBIG同时注射,或出生后7天内在另侧肌肉注射,此后1、6月时再各注射一次。3~5年进行一剂疫苗(基因疫苗5g)加强接种。

  对大小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尽量采用联合注射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以尽可能减少乙肝感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与“新生宝宝患乙肝时治疗的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怎么
宝宝咳嗽怎么办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宝宝肋骨外翻
看过“新生宝宝患乙肝时治疗的注意事项”还看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症状
新生儿发烧怎么办
新生儿破伤风
胆道闭锁
先天性唇腭裂
猜你喜欢
早产宝宝护理的四个关键点
早产儿家庭护理接触
早产儿母乳喂养越早越好
新生儿窒息需要注意什么
早产儿的护理经验
宝宝肚子疼的六种表现不是病
最新研究发现早产儿学话晚
早产儿忘了呼吸要及时刺激
早产儿奶粉要加脂肪酸
新生儿要防夏天脱水热
低体重的早产儿营养需开小灶
新生儿发热的两大原因
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拿什么拯救你特殊婴儿
“伟哥”救活英垂危早产儿
早产儿4-6周要筛查视网膜
早产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早产低体重孩子最易夭折
大肠杆菌肺炎临床特点
早产儿的处理
多数脑瘫患儿源自早产
6种情况不能给宝宝洗澡
婴儿饮食意外的小窍门
新生宝宝也应筛查先心病
特殊新生儿生理状况需知
室温调多高新生儿最舒适
新宝宝抚触的6项注意
“月经”新生女宝宝也有
新生儿感染不一定会发热
孩子3~4岁可以学写字了吗?
早产儿易脑积水、脑瘫
早产儿怎样供给氧气
白衣天使精心护“花”
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
早期干预是早产儿成长关键
营养不良是早产儿生长迟缓的主因
早产儿营养攻略研究
早产儿的治愈标准
惊人数据:脑瘫高危儿占4.55
五脏六腑全裸露疑祸首为复印机
新生儿的马牙
护理早产儿要过五道关
早产儿口疮病中医疗法
早产分娩的处理
早产儿保温需注意什么
新生宝宝最怕的是病从脐入
6项指标评定早产儿是否正常
早产儿营养与喂养标准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新生儿五官护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