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该如何护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吐奶该如何护理

新生儿吐奶该如何护理

2015-12-09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母乳喂养者,每次哺乳前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养者每次哺乳前开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满奶头后在给予哺乳,乳头孔不易过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2.对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15为益;对胃食管返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每次20分钟,每日24次。但是俯卧期间一定有专人护理,防止呼吸暂停,这样可降低返流频率,减少呕吐次数,防止呕吐物误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

  3.再发性呕吐和神经性呕吐: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尽量保持身心安静,进食时不要过于勉强。此外一定不要给患儿增加任何压力,否则会加重呕吐。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同时保持环境清洁,患儿呕吐物及时处理,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子及时更换,以免继续刺激患儿。呕吐时,应守护在其身边,给予精神安慰;呕吐后,及时帮助漱口,勤给患儿洗澡,清除因呕吐留在身体上的异味。

  4.对于容易呕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呕吐的:应当在平时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转移因子以预防感冒;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太饱;食物一定要新鲜卫生;不要给患儿吃过于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5.小儿服药时也容易引起呕吐者:在喂药液时,药液不要太热,太冷;难喂药的小儿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时也可服一口停一会儿然后再服用。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面部、颈部皮肤,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床单。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较敏感,容易引起呕吐;表现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现呕吐,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应当与医生讲明,这时候应当吃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实物,吃得不要太饱,一般是平时饮食的一半左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与“新生儿吐奶该如何护理”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怎么
宝宝咳嗽怎么办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宝宝肋骨外翻
看过“新生儿吐奶该如何护理”还看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复苏
新生儿痤疮
详细解析新生儿败血症
宝宝在春季易患湿疹
猜你喜欢
正常新生儿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怎么观察孩子黄疸问题呢?
新生儿脱水热的常见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怎么形成的?
孕妇肥易引起婴儿先天性心脏缺陷
早产儿感染性腹泻护理
干细胞治疗还是存在很多局限
新生儿癫痫俗称“羊儿风
有些遗传病只传男不传女
避免使用解热镇痛剂类的药物
带状疹的形式再次出现
产后用眼宜劳逸结合
采集宝贝的足跟血进行检查
父母正常孩子也可能耳聋
不要动不动让宝宝服用感冒药
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最常见的神经发育缺陷之一
腹泻宝宝一般都伴有脱水症状
造成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很多
孕检能查出先天心病的宝宝吗?
唐氏综合症的定义和危害
重症胎儿水肿时有明显肝脾增大
黄疸可以用光线疗法治疗
为什么孩子经常歪着头呢?
生理性黄疸是如何产生的呢?
新生儿的心脏会出现某种异常
新生儿抽搐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新生儿溶血症的最常见的原因
许多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
如何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妈妈患生殖器疱疹婴儿很难幸免
需要紧急治疗的危险状态
新生宝宝低热不需要退热
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症状
新生儿死亡多是由于呼吸困难
肺炎高发是因护理不到位
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咳嗽以及肺炎常见的病症
该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
有些遗传病,只传男不传女
许多心脏疾病是无法检测的
新生儿先天缺陷检查内容
新生儿黄疸的对症处理
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
泪道病婴幼儿先天性眼病
要警惕发生胆红素脑病
预防吸入性肺炎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