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晚期发生贫血,营养因素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铁、维生素E和叶酸等,尤其是前二者。
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胎儿主要在妊娠的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由于早产儿提前从母体娩出,因此铁获得少,储存少。因早产儿的血容量较低,尽管其体内的总铁较少,但出生时其血红蛋白水平与足月儿无异,因此血红蛋白水平是正常的。若生后2~4月未及时补充铁剂,体重迅速增加,储存铁很快用尽。如果未成熟儿出生时即有贫血者,则以后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足月儿储备的铁至生后20~24周被耗尽;出生体重1400g的早产儿,生后8周就被耗尽。对低体重的早产儿,应于生后8周就给予铁剂,以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预防早产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应在生后24周开始补铁。只要饮食中有足量的维生素E,早期补铁是有益无害的。
铜缺乏可以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铜与铜蓝蛋白结合促进铁的吸收和储存铁的释放。妊娠最后12周,胎儿体内铜储量增加,早产儿常缺乏,每日生理需要量80|Lg/kg。血清铜g/dl,铜蓝蛋白150mg /L即为缺乏。补充铜400~600g/(kg.d)即可纠正贫血。
为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剂作用,可以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缺乏维生素E时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发生过氧化反应,使红细胞膜变脆,变形能力差,易破坏发生溶血。新生儿出生时处于维生素E相对缺乏的状态。体重越轻,缺乏程度越重,体重 3500g者,体内储存维生素E为20mg;出生约1000g者,维生素E储存仅3mg。引起早产儿持续血浆维生素E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储备量低、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生长快,而需要量增加及食物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而增加维生素E的需要量等。
已证明饮食中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时,维生素E需要量亦增加。因此评价婴儿奶方时要考虑脂肪酸、维生素E和铁的三种成分的比例。如奶方中富含铁剂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而维生素E不足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维生素E与多聚不饱脂肪酸之比应0.6。维生素E每日25~50mg,经2周治疗,溶血性贫血即可获控制。
叶酸属B族维生素,它的活性型(四氢叶酸)参与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叶酸缺乏时,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生时足月儿和早产儿血清叶酸水平均高于成人,由于生长代谢快,需要量大。1~3个月处于最低水平,正常早产儿叶酸吸收良好,但反复感染、腹泻,母亲有严重的叶酸缺乏,或摄入不足,如吃羊奶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就有可能发生叶酸缺乏。
上一篇:该如何防治新生儿眼部感染
下一篇: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