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备孕百科 >优生优育 >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

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

2015-11-12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作为国家人口的主管部门,卫计委应当以民族和国家未来的责任为重,认真负责的研究,及时向国家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1

  代表委员都说了啥二胎问题,是所有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自然也有涉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未再提及过去每次都表述的“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相比2014年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计划生育不能动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表述,不少内行都感觉到了人口政策的松动和已经到来的拐角。

  人口学专家梁建章对新浪网表示,政府报告中的措辞变化“是一个信号,说明人口政策开始动了。”

  人口问题、二胎政策在中国有多火,不妨来看看代表委员们的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对国际在线表示,“必须迅速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放开二胎严控三胎。放开二孩以后,我相信也不会那么可怕,什么人口会迅速增长,也许会有所增长这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大就死控,我们必须要赶快改变人口结构,”

  据华商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俞金尧建议,我国应启动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不过,在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同时,对于此前遵守独生子女政策的夫妇,国家仍要长期优待。

  3月4日政协分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在接受正义网记者采访时说,他希望中国在2018年向所有夫妇放开二胎政策。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告诉澎湃新闻,他正在准备一份建议,呼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他认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已经滞后了若干年,“当下对于循序放开‘二孩’生育的政策,不可再拖延不决,应及早明确这一政策调整并进入实操。”

  另据澎湃报道,全国政协常委李崴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秘书处提交了提案,呼吁再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开生育二胎。 在提案中,李崴分析认为,在所有改革中,生育政策的改革最重要但又最滞后。

  据央广网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杨贵新认为,国家放开单独二孩的政策已满一年,从申请再生育的夫妇上数量,单独二孩执行的效果远低于预期。据有关专家预测,如果一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30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4%,为此她建议,尽快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助于缓解20年之后的高度老龄化局面,再次获得人口红利。

  即使计生系统的代表也认为生育政策应该有更大力度的改革,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计委副主任郭玉芬说,甘肃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前,预计有三万多对夫妇申请,没想到受养育成本等因素影响,申请二胎的夫妇只有四千多对。郭玉芬建议,应深入分析,尽快放开二胎生育,以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

  35年前没有想到什么?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标志着我国的生育政策开始转变为严格控制二胎和独生子女政策。

  深圳商报报道,这封公开信有远见地指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如今,35过年去了,因独生子女政策少生了三四亿人口的中国,开始面临35年前未曾预计到的许多问题。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严重,人口结构不合理。

  据新京报报道,据统计,在我国,每7个人中就有1名超过60岁的老人;而每80个人中才有1名新生儿童。老人潮、婴儿荒的同时,还伴随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直接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和“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曾在演讲中提出的观点,长江日报报道,“先老意味着我们丧失原来劳动密集比较优势;而未富,是说我们不会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面临着尴尬境地”。

  此外,“失独老人”问题也日益凸显。多家媒体引用数据,目前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晚年的孤立无援和精神寄托的缺失,使这一人群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真实生育情况,该信谁?2013年11月15日, “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却并没有等来预料之中的人口增长。

  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2

  据新京报报道,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生二孩,而生育的仅47万对。

  经济成本、社会观念、生活压力等都抑制了生育二胎的意愿,这个时候,全面开放二胎的呼声越来越响,从上述代表委员的态度中可见一斑。

  风向并非一边倒,不支持目前全面开放二胎的也有人。

  澎湃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不会简单的放开”,今年不会试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国家有关部门依然会积极研究。

  马旭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 “单独二孩”才一年,还得观察几年,生育政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对此持相同看法,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胎是改革的趋势,但是在这之前,需要看到“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情况。

  对于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说法,翟振武认为是一种误读。

  他分析,把1100万对的目标人群数量直接等同于新增出生人口总量,这种做法忽视了二孩生育的意愿或比例;把某一年的“单独”夫妇申报规模与1100万对相比较,这既没有考虑二孩生育的意愿,也没有考虑二孩生育是在几年内才完成的规律。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作为国家人口的主管部门,卫计委应当以民族和国家未来的责任为重,认真负责的研究,及时向国家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与“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相关文章
怀孕前哪些疾病必须治愈
吃药祛痘半年后再怀孕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大
优生优育与受孕时机有关吗
高龄生育是违反自然规律
看过“全面放开二胎,到底该相信谁?”还看
优生:十二个月完全备孕计划
糖尿病是遗传性较强的疾病
怀孕初期“喜讯”要保密吗?
优生优育的幸福指数
具有“家族史”特征的遗传病
猜你喜欢
哺乳期感冒了能吃药吗
哺乳期能不能喝板蓝根?
梁静茹晒儿子眼睛又大又圆十分抢
叶酸片什么时候吃最好?
哺乳期感冒能吃什么药?
为什么过了预产期还不生?
哺乳期感冒了还能喂奶吗
怪!孕期还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产后42天体检检什么?
疑因塑胶操场有毒上海一幼儿园孩
早产儿的健康计划(图)
哺乳期感冒咳嗽能吃止咳药吗
宝宝睡觉日夜颠倒怎么办?
胎儿入盆时是什么感觉?
如何对待宝宝的坏脾气?
孕妇怎么样的睡姿好?
胎盘厚度怎么测量?
胎盘成熟度2级是什么意思?
女人屁股大容易生儿子,是真的吗
哺乳期能不能吃避孕药?
全国首例最小年龄24周早产儿奇
夏季宝宝14个护理重点
高龄女性备孕注意啥?
哺乳期能吃羊肉吗
哺乳期感冒吃什么好的快
哺乳期发烧39度怎么办?
会诊母乳喂养不成功8个问题
孕妇欲跳楼轻生男友:已是第4次
哺乳期牙疼吃什么好
哺乳期牙疼怎么办
胎盘成熟度1级是什么意思?
人流后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吃什
孕妇可以吃柚子吗
早产儿怎么提高免疫力?
多吃这些食物更容易生儿子
早产儿吃什么营养好?
贾静雯爱女正面照首曝光圆圆的大
哺乳期能吃哪些水果?
妊娠纹的预防与饮食保健
婴儿喝怎么样的水最好?
胎盘成熟度是什么意思?
哺乳期能不能用护肤品?
哺乳期常见三种疾病问题
宝宝吃饭时一定要看电视怎么办?
给新生儿拍痰的方法(图解)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产后第一次亲密N个担心
多吃这些酸性食物更易生女儿
宝宝皮肤干燥怎么护肤?
干燥冬季,如何做个"水润"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