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喂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0-1岁百科 >婴儿喂养 >奶粉喂养

奶粉喂养

2015-03-02

奶粉喂养是什么

奶粉喂养是人工喂养的一种,人工喂养虽然不如母乳容易引起宝宝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但是好的配方奶粉越来越接近母乳品质,只要采用优质的乳品或代乳品且调配恰当也能满足宝宝营养需要。配方奶粉是为了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在普通奶粉的基础上加以调配的奶制品,它在奶粉中加入各种营养成分以达到接近母乳的效果,与普通奶粉相比奶粉在配方中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另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分使之更接近人乳。

奶粉喂养宝宝的方法可是有科学讲究的,在给宝宝创造安静温馨的哺喂环境同时还要掌握正确舒适的哺喂方式,这样宝宝才能在愉快中享受到奶粉的美味。需要注意的是,奶粉喂养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比如奶粉不能冲的太浓,要不然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引起宝宝器官的功能障碍造成腹胀、腹泻便秘症状,在两餐奶粉喂养之间最好给宝宝喂点水。

新生儿奶粉喂养

新生儿奶粉喂养是新生儿人工喂养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给宝宝进行奶粉喂养来替代母乳喂养宝宝。当妈妈进行新生儿奶粉喂养,发生的可能原因是因为妈妈工作或者母乳不足,没法给宝宝充足的母乳,只能寻找奶粉这种代乳品进行宝宝喂养。

奶粉喂养具有一定的好处,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奶粉喂养没法提供母乳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宝宝身体免疫力不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好。妈妈在选择奶粉喂养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和宝宝实际情况来选择。

新生儿奶粉喂养步骤

1、保障安静温馨的哺喂环境

无论是给宝宝喂母乳还是喂奶粉,都需要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可以用CD机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例如胎儿期播放过的音乐。

2、掌握正确舒适的哺喂方式

(1)奶瓶等调奶用具的清洁消毒疏忽不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或者用蒸汽、微波消毒。

(2)夜间喂母乳相对比较方便,如果需要喂奶粉,最好事先计量好单次的奶粉,储存在奶粉盒里,准备凉、热开水在边上,也可以用恒温加热器。

(3)泡奶前一定要将双手洗干净。

(4)按说明冲调奶粉,浓度适当。因为宝宝胃肠、肝、肾发育尚不完善,奶粉冲得过浓势必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造成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厌食或肥胖。

(5)40℃左右温水调配。水温过高,会使奶粉结块,无法充分溶解,也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此外,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免疫活性物质(如含双歧杆菌)等容易遭到破坏,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或者将1/3的凉开水和2/3的热开水混合,然后放入适量奶粉。

(6)双手滚搓瓶身,使奶粉完全溶解,而非上下震动,以免产生大量气泡。

(7)无论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来说,让他倍感安全的事,就是被妈妈紧紧地搂抱着,依偎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吃奶,即使没有喝上母乳,能闻到妈妈身上亲切的味道,也能让宝宝倍感安心。

(8)让奶水充满整个奶嘴和瓶颈后再放入宝宝口中,避免吸入过多的空气。

(9)奶嘴孔的大小会影响到奶水的流量,要留意奶嘴孔的大小是否合适。孔太小,宝宝吸奶就非常费劲;孔太大,奶水流量过快,容易呛到宝宝。

(10)大多数宝宝以吃饱为止,但有一些在吃到一半时就不肯再吃,这时需要将宝宝斜抱起,轻拍背部,让胃中的空气排出后再喂;如仍不肯吃,则要查找原因,看他是真正地吃饱了,还是由于身体不舒服而不想吃。

(11)不要强迫宝宝每餐必须喝完一定量的奶,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自己知道可以吃下多少,勉强吃下的后果只会加重吐奶,久之可能导致厌奶。

(12)喂完奶后,用棉柔的毛巾将宝宝的嘴巴擦拭干净,用直立式抱法将宝宝的下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空心掌自下往上地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打嗝排出不小心吃下去的空气。

(13)每次吃剩的奶一定要倒掉,不能留到下一餐吃,因为奶水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剩奶留到下一餐时,很可能已被细菌污染,宝宝吃后可能会发生呕吐、腹泻等症状。

奶粉喂养的好处

当然,奶粉喂养能够帮助没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正常喂养宝宝。奶粉喂养的好处主要有促进宝宝和孩子生活规律、保证睡眠、营养全面、排便规律、断奶容易等。具体奶粉喂养的好处有:

1、生活规律。几个小时喂一次、喂多少完全可以按照时间表进行,妈妈和宝宝都能做到按部就班。

2、保证睡眠。一般婴儿吃完奶粉之后都能保证至少两个小时以上的睡眠,特别是夜里的睡眠时间特别长。这样不仅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得到保证,妈妈也能休息好。

3、营养全面。母乳的营养成分完全依照妈妈的进食和吸收的情况而定,相对现在营养十分全面并且均衡的配方奶粉来说是要有些欠缺的。

4、排便规律。吃奶粉的宝宝大便成形,每天早上宝宝会排便一次,形成规律。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一般呈淡黄色、常常较干可堆起来,有些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形成了每2-3天大便一次的排泄规律。

5、断奶容易。纯吃奶粉的孩子根本不会面临这个问题,混合喂养的孩子在断奶的时候就不会像完全母乳喂养的孩子那么困难,还可以减少妈妈在断奶过程中引起乳腺疾病的机率。

奶粉喂养的缺点

1、影响妈妈乳汁分泌:当妈妈给宝宝喝奶粉的话,母乳产出也会降低。这是因为,母乳的生出,是和它的消费量有关的。一旦对母乳的消耗减少,那么乳腺就会减少母乳的分泌,可能会影响妈乳房健康

2、喂养难度比母乳喂养大:母乳喂养是个自然的过程,妈妈不需要整天去计算喂奶量以及喂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如果是进行奶粉喂养,如果奶粉喂养过少,宝宝会饿,如果喂养奶粉过多,会让宝宝营养过剩。

3、乳汁被污染:我们知道,当宝宝直接吮吸母乳时,是直接从妈妈身上获得食物来源,如果当宝宝是进行配方奶粉喂养的方式,要考虑乳汁是否受到污染。有一些宝宝在奶粉喂养的过程中出现腹泻,者可能是和喂养的成分被污染有关系。

4、耗费耗时问题:如果妈妈只是单纯地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费用上主要考虑给妈妈的饮食费用,时间上也容易把握。而选择奶粉喂养的时候,购买配方奶粉等需要花钱,另外像购买奶具、能源和冷藏等也需要费用。母乳喂养只要是宝宝有需要就可以进行,而奶粉喂养时,当宝宝要吃奶,就要赶快准备:取奶、热奶、装奶瓶、喂宝宝等。

婴儿奶粉喂养量

奶粉喂养量的多少是由宝宝的月龄来决定的,宝宝越来越大,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咯!

1、宝宝出生的前几天

奶量可按宝宝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日给100—200毫升,因牛奶不易消化,要兑水,比例可为4:1、3:1、3:2、2:1、1:1,另加5%—8%的糖,每隔3—3.5小时喂一次,一天要喂7—8次。

如宝宝体重为3公斤,则需奶3×100(120)毫升=300(360)毫升奶,加水后配出的总量再以顿数除,可得出每顿用奶量。如二份奶兑一份水则为 300(360)毫升奶+150(160)毫升水,总量为450—480毫长,分成7—8次服用,每顿为60—70毫升。奶中加奶量5%的糖,在五、六个 月均按此比例增加。

2、宝宝15天到满月

如消化正常,可吃纯奶,近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升,每顿约吃60—100毫升。

3、宝宝满月后到两个月

奶量按体重逐渐增加,每日喂6—7次,每次间隔3.5—4小时,每顿约吃80—120毫升左右。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4、宝宝两到三个月

每天喂5—6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5、宝宝三到六个月

每天喂5次,每隔四小时一次,每顿喂奶量为:3—5个月吃150—200毫升,5—6个月吃200—250毫升,应掌握吃奶总量,每天不超过1000毫升,每顿奶量不超过250毫升。四个月开始在吃奶前喂辅助食物。

6、宝宝六到九个月

每四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顿奶改为三顿奶,逐渐上辅助食物从代替半顿开始到代替一顿奶。中糖量逐渐减少。

7、宝宝九到十二个个月

全天由吃三顿奶减到吃两顿奶,每次250毫升,仍掌握隔四小时吃一次,其他顿全吃辅食。每两顿奶中间要喂水。

婴儿奶粉喂养方法

不管妈妈是什么原因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奶粉喂养,都要保持妈妈和宝宝的亲密接触。掌握奶粉喂养的正确方法是会令宝宝在喂养中保持健康成长的状态。那么婴儿奶粉喂养方法有哪些?

1、保障安静温馨的哺喂环境:无论是给宝宝喂母乳还是喂奶粉都需要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可以用CD机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例如胎儿期播放过的音乐。

2、掌握正确舒适的哺喂方式:奶瓶等调奶用具的清洁消毒疏忽不得,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或者用蒸汽、微波消毒。夜间喂母乳相对比较方便,如果需要喂奶粉最好事先计量好单次的奶粉储存在奶粉盒里,准备凉、热开水在边上也可以用恒温加热器。

3、按说明冲调奶粉浓度适当:因为宝宝胃肠、肝、肾发育尚不完善,奶粉冲得过浓势必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造成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有些宝宝甚至会厌食或肥胖的问题。

奶粉喂养注意事项

给宝宝选一款合适的奶粉很重要,而添加β-植物油(超优质亲和结构脂)的均衡配方奶粉,接近母乳结构,促进钙和能量吸收。优质的奶粉在其冲调阶段就呈现出差异性,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区别:一看,粉体细腻、松散,无结块;二冲,40°温水冲调均匀溶解;三倒转,双手滚搓瓶身,倒挂瓶底无沉淀,无挂壁。营养无损耗,全面优吸收。同时,适当的益生菌摄入,能增加肠道屏障功能,抵御外来有害菌定殖肠道,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宝宝肠胃,增强宝宝抵抗力,让宝宝吸收更好。

1、切忌冲调奶粉时先加奶粉后加水。

正确的冲调方法是:

(1)首先先加水并调整好水温:40—60℃。过热可以放凉开水,过凉可以兑热水。冲调奶粉不能用滚开的水,这样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物质。

(2)将定量的温开水倒入奶瓶内,再按照宝宝需要的量和奶瓶上的刻度调整水量。

(3)然后再加入适当比例的奶粉。过浓过稀都不符合宝宝的需要,后加奶粉比较好控制奶粉的量,冲出的奶粉浓度准确。

这样冲调比较容易控制水温和水量。如果先加奶粉,水温不合适,水量没掌握好,都可能浪费时间和奶粉。

2、切忌将已冲调好的奶粉再次煮沸。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的奶水,所获得的营养会大打折扣。

3、切忌自行增加奶粉的浓度及添加辅助品。

由于婴幼儿的毛细血管很嫩弱,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容易引起孩子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如果经常给宝宝喝过浓奶粉,出血多了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还会增加他的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便秘或腹泻,严重的还会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有些妈妈用高汤给宝宝冲调奶粉,认为这样既有奶粉的营养又有高汤的营养,但宝宝长期喝这样的奶粉。对血液、肾脏都是有害的,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4、切忌直接给宝宝更换奶粉。

很多宝宝吃奶粉的中途都会因为某种原因面临转奶的问题,给宝宝更换奶粉一定要逐渐过渡,更换奶粉一般需要需1—2周。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频繁换奶粉,容易引起消化道不适。给宝宝转奶的方法,可将两种奶粉掺着,每顿逐渐减少旧奶粉的比例,可于3—7天内转完。整个过程可历时1—2周,让宝宝有个适应过程。

宝宝转奶(包括从母乳喂养转混合喂养,从一个品牌转另一品牌奶粉,同品牌奶粉转不同阶段),都应在宝宝健康情况良好时进行,没有腹泻、发烧、感冒等,接种疫苗期间最好不要转奶。

宝宝腹泻时,短期内可适当将奶粉稀释(根据情况如对半稀释),一般母乳可继续;严重的腹泻,医生会建议暂停母乳和配方奶粉,改为腹泻奶粉;病愈后仍然可以恢复以前的母乳和配方奶粉。

5、切忌给新生儿喂太多奶粉。

产后的最初3天,只有少量初乳,如果妈妈暂时没有母乳或者确实量很少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只能在吮吸母乳后,再用小奶杯或勺子喂配方奶粉。新生宝宝的消化功能非常弱,不能消化全奶,通常最初的3天喂1/3奶(多加2倍水),接着的4天喂1/2奶(多加一倍水);新生宝宝的胃容量也小,最初一周大约每顿最多能喝到30—60毫升;大约隔2小时左右喂一次,一昼夜喂10—12次(最初的3个月按需喂奶,喝奶的量、间隔时间和次数需视宝宝个体的需求而定)。勤哺乳是促使乳汁增多的好方法,一旦母乳量足够,完全可以改为纯母乳喂养。

6、别忘了给宝宝喂水。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在2次喂奶粉中间加喂一次白开水,简单的估算方法是每天的配方奶量与水量的比例约为100:15。

查看全部

上一篇:婴儿呛奶

下一篇:米糊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奶粉喂养”相关文章
新生儿吃多了怎么办如何预防新生
母乳冷冻后有腥味怎么办?
二胎的母乳会比一胎的母乳少吗?
4
初乳能给宝宝吃吗初乳的营养价值
看过“奶粉喂养”还看
宝宝吐奶
六个月宝宝辅食食谱
六个月宝宝不爱吃奶
宝宝断奶
宝宝补钙辅食
猜你喜欢
家长如何抱宝宝
确保给宝宝及时注射疫苗
怀孕前一个月接种流感疫苗
吐字不清可能脷筋过短
接种是防肝炎有效手段
接种天花疫苗或可预防艾滋病
疫苗副作用之谜
儿童每种预防针是否都得打?
满月婴儿能力发育各项指标
打乙肝疫苗后为啥没抗体
宝宝夜啼有哪些原因
宝宝接种疫苗的准备动作
女童用激素治病引发性早熟
认识水痘与水痘作战
该不该给孩子打轮状病毒疫苗
免疫疫苗接种须知
宝宝哪些情况不能接种疫苗
宝宝打疫苗时家长该怎么做
卡介苗不是想接种就接种的
新生儿筛检
新生儿需要做些什么样的检查
儿童疫苗是天使还是魔鬼?
预防腮腺炎最好打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问题解答
1周岁各阶段婴儿动作发展
6岁前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孕妇预防接种首选灭活疫苗
0~1岁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与训练
五类孩子智商高
什么是新生儿筛查
说一说孩子身体的免疫功能
不要忽略收费疫苗
这几种情况啥疫苗都别打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的问题
连体女婴6小时成功分离
种了卡介苗并可能会感染
六种情况下别给宝宝打疫苗
宝宝的自费疫苗有哪些
8个月宝宝为啥要打麻疹疫苗
全面接种疫苗实施完善呵护
接种乙肝疫苗并不能一劳永逸
传统流感疫苗对甲流无效
如何仔细观察小宝宝感知觉
孩子为何一出生就骨折了
准妈妈也能接种狂犬疫苗
宝宝疫苗接种全程指导
出生锁骨骨折父母状告医院
孕妇打疫苗记住三句话
你知道婴儿的痛觉感知吗
走出宝宝接种疫苗三大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