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资讯 >中国育儿焦虑:三代同堂两代独子 新旧价值观交替
2016-06-01
柳友娟 制图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但是在如何培养孩子这个问题上,很多家庭都充满焦虑。
一场孩子的感冒就引发三代人之间的争吵,一次升学选择就能引爆整个家庭的矛盾……这些焦虑可能发生在孩子父母与祖辈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夫妻之间。
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却为何最终导致“战争”、殃及孩子?不同的价值观、育儿观背后,是挥之不去的中国式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起?
育儿焦虑
种种矛盾的背后,是挥之不去的焦虑。而焦虑又在群体间传播的过程中被层层加重。
哲学家马丁·布伯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前者的特征是,“我”将对方视为和我完全平等的一个人;而后者的特征是,“我”将另一个人当成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具。无论目标多么伟大,当—个人将另—个人视为对象或工具时,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全家简直把我当仇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道魔咒,让很多原本和谐的家庭心生龃龉。
申浩律师事务所的张玉霞律师在《两代会议厅》《万万看不懂》等节目中担任嘉宾,她说,来到节目中的矛盾双方多半是因为婚恋问题和家庭问题,而家庭问题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最常见的导火索。
“曾经有一对祖父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遵照儿子、儿媳的‘指令’,他们几乎天天带着还没上小学的孙子奔波在去各种培训班的路上,眼看着以前活泼可爱的孙子一天比一天蔫,他们赶到电视台求助,希望我们能帮着说服儿子、儿媳。我们把老人的儿子、儿媳请进节目,但对着镜头,他们依然坚持己见,还以‘美国虎妈’为榜样。”
更大的矛盾常常爆发在孩子幼升小、小升初这样的环节上。
回忆当年女儿幼升小时的经历,张旭至今心有余悸。“其实我们家对口的小学也很有名,但另一所小学位列上海四大名小学之一,我就特别想把女儿送进去。老公和公公婆婆都反对我,而我坚持没按规定时间去对口小学报道。可直到8月底,我还是没等来名校入学通知,全家简直把我当仇人了。有一天下了班,我恍恍惚惚走到了那所名校的门口,一屁股坐在台阶上,真想放声大哭。”
虽然最后孩子还是进了一家名校,但如今每当孩子做功课做到深更半夜、成绩赶不上同学时,丈夫投向她的眼光依然满是抱怨。“孩子也一直不太开心。”张旭闷闷地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曾有一篇热门文章,名为《如此“培优”令人心疼》。文章是一个爸爸写的。他写道: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他妈妈逼着“培优”(一种培训班),从没有过过周末。6年来,妻子送过孩子的“培优班”不下30个。儿子自嘲是见不到阳光的人,早晨6时出门,晚上11时休息。经常晚上八九时就听不到儿子的声音了,一看,他斜靠在床上,流着口水睡着了。
文章中的妈妈并非个例,事实上,这样的妈妈常常组成群体,她们相互交流信息,听说哪个“培优班”好,就会相互告知,然后纷纷去替孩子报名。
种种矛盾的背后,是挥之不去的焦虑。而焦虑又在群体间传播的过程中被层层加重。
有本事自己带孩子
就医则是另一个雷区。
上一篇:足球从娃娃抓起
下一篇:超千人参加全国首届幼儿家庭亲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