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年轻妈妈忙着手机抢红包弄丢一岁奶娃娃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青岛一年轻妈妈忙着手机抢红包弄丢一岁奶娃娃

青岛一年轻妈妈忙着手机抢红包弄丢一岁奶娃娃

2016-03-24

时代日新月异,各种智能产品纷纷走进大众的眼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低头族。正是因此引发了一系列让人头疼的问题,此前,一年轻妈妈只顾着手机抢红包,忘记锁住家里的大门,致使1岁的奶娃娃走丢,幸亏好心人发现及时报警。

青岛一名年轻妈妈手机上忙着抢红包,忘记家中大门还虚掩着,结果刚刚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自己出了门。好心人发现这个走丢的孩子就赶紧报了警,直到一个小时后孩子的妈妈才到派出所领回孩子。

17日下午1点左右,家住青岛市棘洪滩海西村的刘女士出门拿快递,发现一名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在街边哭泣,刘女士马上意识到这是个走丢的孩子,赶紧报了警。棘洪滩派出所民警姜谷帆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因为孩子刚会走路,加上穿着比较干净,民警判断孩子家应该就住附近。但民警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知道孩子是谁家的。民警又用海西村村委的大喇叭广播,依然没有找到孩子的家人。民警只好将孩子带到附近的警务室,并给孩子买来了牛奶、糖果和玩具。

孩子还吃着奶,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本地居民调查无线索后,民警赶紧查找暂住人口登记,希望能找到线索。大约两点左右,正在民警们忙着核实暂住人员信息的时候,一名年轻女子和一位中年男子急急忙忙到了警务室,看到民警抱着的男孩,年轻女子喜极而泣。通过女子手机中的照片和视频,民警确认两人分别是孩子的妈妈和大伯。

经了解,男孩一家近日才来青务工,租住的房屋离孩子走丢的地方不远。平时,孩子的爸爸去上班,妈妈于某在家照看只有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事发时,她正在用手机上网和好友聊天,相互发红包、抢红包,忘记了家中虚掩的大门,结果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跑了出去,等她抢完红包后,才发现孩子不见了。民警将孩子交还给了于某,并将她批评教育了一番,于某也流下了惊吓和悔恨的眼泪。

(齐鲁壹点记者 刘震 通讯员 栾云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与“青岛一年轻妈妈忙着手机抢红包弄丢一岁奶娃娃”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青岛一年轻妈妈忙着手机抢红包弄丢一岁奶娃娃”还看
2016北京最大幼教展将在11
四川师范大学:培养研究实践型卓
幼童幼儿园内被虐打教育局:打人
受台风莎莉影响三亚中小学及幼儿
幼儿头部卡婴儿车看护不可掉以轻
猜你喜欢
宝宝学说话时,语言环境不宜复杂
多鼓励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
婴儿记忆的发展
宝宝“爱放弃”的秘密?
目测智商的四大误区
如何避免幼儿性格的多重性?
如何让孩子有良好的性格?
如何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
让宝宝远离不健康的八类母源性疾病
儿童患多动症可以饮食疗
如何发现宝宝的心理问题?
爬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好处
孩子说“不公平”父母该怎么办?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语言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超常儿童?
百日宝宝的心理特点
社会阴暗的角落-受虐待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要用“心”
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批评孩子时也要给孩子留面子
怎样应对宝宝生气?
应该怎样正确培养幼儿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走进孩子的世界 您可以从新认识孩子
双职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自测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
爱TA先了解TA:2岁宝宝性格特点
父母要了解婴儿的心理需要
如何以讲故事来开启孩子的智慧?
游戏可以使孩子的身心平衡
宝宝情商低的种种表现
高情商的宝宝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应对幼儿心理教育中的性教育?
儿童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机
父母如何看待男孩和女孩的交往?
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怎么办?
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性格健康发展?
父母每天要给孩子三个拥抱
对宝宝至关重要的头几年,我们做对了吗?
9项参考让您更了解宝宝
四岁的孩子懂得让梨吗?
如何让孩子改掉说脏话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念?
28-30月宝宝惧怕心理的处理
胆小的宝宝不是天生的哦!
要善待多动的孩子
怎样帮助“叛逆”的宝宝度过叛逆期?
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