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

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

2015-06-19


拐卖儿童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赵薇演的《亲爱的》与刘德华演的《失孤》,都让观众在影院潸然泪下,而同一题材的撞车,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普遍性的焦虑与恐惧的严重程度。随着善于使用网络的80后成为父母,这种焦虑与恐惧在网上传播得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关于拐骗孩子的新闻、视频,甚至一望即知的谣言。

近日,这种焦虑爆发出来,一张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图片在朋友圈刷屏。据说,这张图片是在前天晚上首次发到朋友圈的,一个呼吁、一张图片,能够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内刷屏,即使在这个微信朋友圈普及的情况下,也称得上是罕见的。热烈呼应、转发背后的父母焦虑、恐惧可想而知。

这个呼吁是符合老百姓朴素的情感的。它所蕴含的情绪不难理解,甚至,也未见得是多么的不理性。

(以拐卖儿童为题材的电影《亲爱的》)

法条高高在上,一般人很难去熟悉,即使那些犯下罪行的人,在犯罪之前,也不会去仔细研究。简单明了、口口相传的刑罚,从传播规律的角度来看,起码在法律的普及上,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进而也必然会达到更好地阻止拐卖儿童犯罪的效果。比如“杀人偿命”这四个字,流传千年,作为一种耳熟能详、人人都知道的报应规则,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除了激情犯罪,人在有理性的时候,选择这种方式的行为门槛就会很高。拐卖小孩,显然不是一个激情行为,而是一个有理性有预谋的牟利行为,如果“拐卖小孩必死”,也成为一种简单明了、口口相传的规则,到底能不能更好地阻止犯罪,还真未必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反方的理由也很充分,作为对朋友圈刷屏出现的呼吁的回应,到现在为止,说得已经非常多了。最重要的理由是,如果拐1人与拐10个人同罪,不对孩子使用暴力与对孩子使用暴力同罪,善待孩子与虐待孩子同罪,都是死刑,那么,必然促使人贩子铤而走险,犯下更多的罪行,甚至,在罪行败露时,想到反正一死,杀人灭口。这显然不是任何一个人想看到的局面。

在论据不那么充分的情况下简单地总结一下:拐卖儿童必死,或许能够更好地阻止人去进行这种牟利,但是,正如贩毒死刑,却仍然不能阻止贩毒一样,仍然会有人选择拐卖小孩,这个时候,拐卖小孩必死,却会使这种犯罪行为更加暴力化,更加恶性化。

更重要的是,罪与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大原则,涉及更为广泛、更为根基的社会利益,不能动摇。所以,相比之下,觉得人贩子一律死刑并不能完善地解决问题的人,比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的人,更理性一些,对事情思考得更细致、更全面一些。

但是,如果作为媒体,意见领袖,批评、甚至讽刺这种呼吁,虽然可以说是多层次舆论中的必然现象,有其必然性,甚至有其必要性,不过,这肯定不是最重要、最合适、甚至最正确的反应。这种看似客观、理性的态度,其实,更准确地说,理性程度还不足够。

如果媒体不能把民众的呼吁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更有意义、更具操作性的公共议题,那么,媒体的作用是什么呢?意见领袖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民众不理性呢?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不难发现,看似不理性、不懂法的呼吁背后,有太多的理性的公共政策、法治问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的是拐卖儿童的破案率问题。2006年9月《南都周刊》的一次报道提及到一份名单,在总共518名来自云南、贵州和广东的历年失踪儿童当中,经记者打电话一一核实,只有31名孩子已被找回。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只有10%-20%的破案率。另外,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立案数超过18000件,但是被侦破的案件不足4000起,破案率不足22%。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讲的就是,不是严峻的刑罚阻止了犯罪,而是不能逃脱法网,使罪犯心生畏惧。同时,案子破了,找回孩子,也使失去孩子的人间惨剧得到纠正。可以说,破案率低下不仅是人贩子心存侥幸,甚至有恃无恐的根源,更是家长恐惧的真正根源。

那么,顺着这个逻辑,不难发现,应对此次呼吁,公安部门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比如,把更多的经费、行政能力向这个领域倾斜。拐卖儿童犯罪的一个特点就是横跨中国多个省份,而“跨地区救出一个孩子通常得三五万,而一个派出所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七八十万”。

比如,一个公开的数据库,更透明的数据,因为有了更透明的信息,才有可能充分利用中国政府极强的动员能力。想象一下,遍及中国任何一个边远地区的邮局,每天张贴出失踪儿童相片,想象一下每天朋友圈第一条公益广告是失踪儿童,毫无疑问,这些办法有助于找回孩子。我想,中国的老百姓是愿意看到这些办法的实施的,那么政府做好这个准备没有呢?关于悲剧的那些鲜活的相片被呈现出来,无疑又是一种巨大的负能量,那么,这又要求从观念上厘清负能量、正能量的关系。

再比如,一个帮助孩子失踪的家长寻找孩子的救助系统,甚至,仅仅是允许他们可以抱团相互帮助,从法律上赋予民间打拐组织以合法身份,让他们可以得到社会慈善资金的支持,有更多的活动空间。那么,这又要求在观念上更新对民间组织的态度。

文章到最后,说点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孩子被拐,是所有父母的恐惧。究其根源,在于社会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的低下,不能很好地响应父母的安全需求。但与此同时,不能回避的是,这个系统,不但没有响应农民工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的需求,甚至还驱赶他们的孩子。所以,每一种底层苦难背后,都对应着一种中产的焦虑。某种程度上说,中产父母不能奢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能免于被拐的恐惧。毕竟,在同一片土地上,独善其身只能是一种臆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与“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呼吁“人贩子一律死刑”暴露民众焦虑”还看
北京灾区捐款账号公布,是时候伸
河南项城嫌犯于钢锋“呕吐死”时
山西“火烧哥”赵水林勇救落水儿
毒奶粉肆虐!超级奶爸韦星雨自养
沈阳商铺关门最新消息:沈阳将重
猜你喜欢
宝宝从哪来?盘点经典搞siao回答
3岁哥哥家中玩火 1岁弟弟严重烧伤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学龄越大体质下滑越明显
儿童产品激光笔存安全隐患 不应出现在玩具市场
女孩名字被人拿来当狗名 妈妈要求道歉反被说不爱狗
西安17岁女生遭同宿舍5名女孩群殴患抑郁症
专业坑妈 熊娃实力爆表
浙江一小学"毒跑道"致学生流鼻血 校方:体检并搬离校区
三名学生调侃班主任遭暴打 朋友圈点赞学生全挨批
男童自带老大气质 被4只狗崽追随
北京一校车超载66.67% 驾驶员涉嫌危险驾驶被拘役
十岁男孩患重病担心连累哥哥没钱读书
6岁女孩浑身是伤疑被继母殴打:新妈妈不喜欢我
wow!原来姨妈巾有此等妙用!
别说爹坑娃 当妈有时也不逞多让
2岁女童狂啃半盘鸡爪 身体不适被送进医院
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 未撤南京大屠杀内容
2016第六届格益中国(临沂)幼教装备及孕婴童用品展览会
孩子公开信向父母"宣战":我们不是拿来比较的傀儡
广州公办小学现场审核开始 未到场视为放弃报名
网传幼儿园老师挥美工刀吓唬孩子 涉事老师被开除
中考冲刺班一月花费超4万元 学生每天学习16小时
8岁男孩参加越野赛引热议 若是好苗是否该助长
孩子公交车上尿尿引热议 家长有说有笑毫不在意
16岁女孩被面包车撞到后丢医院门口 肇事司机被找到
网传男子当街抢孩子 真相:离异父亲接孩子放学
5岁白血病女孩微笑面对病魔 求助社会筹集治疗费
妈妈蜗居卫生间十年 打四份工送儿子进名校
云南一小学145名学生疑似集体食物中毒 原因待查
内蒙古一幼儿园两名老师对儿童拳打脚踢 涉案人员被刑拘
爷爷奶奶重男轻女 留守少女离家出走两年至今未归
南京一小学推荐使用APP学英语 家长担心影响孩子视力
甘肃省将专项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
两男孩趁家中无人喝白酒 连干两杯昏迷送医抢救
单手玩魔方 这男娃用时半分钟不到
单亲父亲暴力教子 12岁儿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广州一女中学生连续两天被同学殴打 围观同学拍摄视频
年轻妈妈坐月子不会带孩子 一个月花3.5万住会所
长沙中小学教室采光效果达标的不多 定期轮换座位保护学生视力
吉林一老师向38名学生家长借款25万元未还 教育局介入
浙江三名高中生贪玩打烂西瓜 老农瓜田几乎颗粒无收
9岁女孩立19条家规 爸爸和弟弟被管得服服帖帖
捉急长大 宝宝这是要上天呐
6岁女孩疑被继母虐待 亲生母亲欲要回女儿抚养权
单身母亲吸毒被抓 5岁女儿住派出所4天4夜
11岁男孩患罕见病 吃大米肉类就会中毒
2016中国幼教发展研讨学习会在临沂盛大举行
陕西一虎爸为教训女儿 将其扔在地铁站独自离开
1岁幼童变身"小老鼠" 或与妈妈叶酸补充不足有关
女孩坐路边陪交警妈妈站岗 网友感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