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幼儿园老师如何沟通 做到这8点能成为受欢迎的家长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和幼儿园老师如何沟通 做到这8点能成为受欢迎的家长

和幼儿园老师如何沟通 做到这8点能成为受欢迎的家长

2020-08-13

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担心孩子太内向交不到朋友被孤立、担心孩子被欺负、担心孩子吃不饱、担心孩子睡不好这些担忧都是普遍且真实在大多数家长当中的,这个阶段家长恨不得趴在窗外或者盯着监控看幼儿园里孩子的一切,可毕竟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需要放手。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不要让自己比孩子更焦虑,但是很多妈妈想要从孩子那里问出具体情况来并不容易,更容易不安。之前就有妈妈反映:孩子从不主动说起幼儿园的事,问了也不愿意说。结果孩子在幼儿园的很多事,自己都是通过家长群才知道的。这让她很失落,也很焦虑。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最好的途径就是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并观察孩子状态,多向老师提问,就能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状况了,不过,和老师沟通过程中也要有所注意:怎么向老师提问、什么时机点问、问什么样的问题是合适的、如何在班里微信群里向老师提问,家长都要讲究方式,注意分寸,毕竟家园共育,沟通顺畅,对于孩子才会更好。

1

提问题。你的对象是老师,不是保姆。

和老师的沟通,都是从提问开始。提什么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师对爸妈的印象,毕竟对一个陌生人的了解基本都是从谈吐开始的。

开学头一个月,是娃的适应阶段,所以当爸妈的这个阶段总是问些睡觉、吃饭等生活方面的问题,老师也都会耐心回答,当老师的能理解爸妈的担心。但如果已经入学一两个月了,爸妈还总是问老师各种生活细节上的问题,比如今天问孩子喝水了没,明天又问孩子运动出汗了没,出汗了能否帮他脱件衣服这确实有点不放心了,焦虑有点多余。老师会觉得爸妈没有认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幼儿园老师的定位是教育工作者。

她们的工作是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任务,虽然幼儿园没有课业压力、没有考试竞赛,但她们也发自内心希望娃儿们越变越好。所以度过最初一个月的入园适应期后,如果娃都表现得还不错,你就可以放手一些了,和老师减少问生活方面的问题,可以多沟通关于娃行为方面的问题。

2

询问生活方面的情况,需要利用合适时间。

询问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吃饭吃得多不多、午睡有没有睡着的问题,最佳提问时间在当天接放学的时候。孩子当天的情况老师会记得比较清楚,第二天问前一天的情况老师要再回忆也真的比较费劲了。

如果只是问一嘴,从老师手里接过孩子的时候迅速问,如果还打算多问些的,等老师送完所有孩子后和老师单独聊。不过头一周真的不建议多问,因为头一周老师应付分离焦虑的娃儿已经是非常辛苦了,基本嗓子喊哑,所以提问尽量简短。

别在早上送去时抓着老师问个没玩,早上开始时,老师最忙的时候,都在忙着接应陆续到来的孩子,没有多余精力的。

如果不能亲自接孩子,通过微信点对点问也可以。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发消息收到回复的概率会比较大,因为这时候孩子午睡,基本上老师都会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可以看看手机回下消息。当然各个老师工作方式不一样,也可能中午不处理消息。晚间发消息问也可以,但考虑到晚间是老师的个人时间,老师要早起一般都早睡,发消息的时间尽量在晚上9点之前。

3

想聊得更透彻一些,可以提前预约的。

不同于吃饭睡觉得的问题可以一两句说清楚,行为问题可能需要和老师有多一些的信息交换才行。如果要详细聊,最好和老师提前约时间。

并且可以先把想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准备好,提前发给老师,这样老师也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留心一下娃儿的情况,如此在约好的时间聊娃的情况就能有的放矢了。

询问孩子行为情况,最最忌讳的就是过于强调自己的主观想法,以及让老师去评价孩子强或弱。

比较好的提问方式是,例如:老师,我家孩子之前专注力不够好,比如玩拼图不能坚持十分钟以上。我很想了解一下她在幼儿园的上课时对手工活的完成情况?对老师讲课的参与情况。老师,我家孩子比较胆小,我很想了解一下他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的情况,也想得到您的一些建议问问题时把情况描述得越详细,老师越容易回答。

4

沟通后,积极向老师反馈孩子的情况,会让老师加深印象!

每一次和爸妈的沟通,老师都是非常用心的,他们事先会做一些观察和准备。所以如果在交流中,老师很坦诚地指出了你家娃有待提升的地方,并且给出了建议。我们除了耐心倾听之外,也要努力践行老师的提议,而提议倘若有效、娃有进步,我们就可以把践行的经过和最后的成效反馈给老师。老师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会很感谢家长对她的完全信赖以及高度的配合。

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开始良性互动的开始。

5

老师微信可以加,加之前先确认。

现在大家都已经习惯微信沟通,一般老师也会建一个班级群方便集体通知。

不过每个幼儿园风格不一样,如果和老师确认过是不加微信的(毕竟微信是老师的私人号码),那就不要强行再去打听老师微信号或当面要求加老师微信。

关于加微信,一般两个带班老师中,会有一个来专门加家长微信。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助教老师,爸妈只要加上其中一个就OK了。

6

加上微信后不要尬聊。

初次加上老师微信后,都会想着要不要客气几句,其实不用,最多说一下自己是谁妈妈/爸爸就可以了。在一开始连脸都没认清楚的情况下就想要聊得像朋友一样愉快也是不现实的。

微信上可以问哪些,不适合问哪些,还是得需要根据彼此熟悉的时间来决定。

在刚开学头一个月,微信比较适合做一些小事项的确认,文字内容简单明了就行,例如老师,明天来校需要把XX带来吗?,得到回复后简单回复谢谢就行了。不要再扩大话题,也不必先嘘寒问暖再提问题。老师除了上班时候很忙,下班了也和我们一样需要照顾家庭,必要的问题问了就OK。

7

班级微信群是老师的公告板,不要动不动把担忧等负面情绪往里丢。

老师建立班级微信群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向爸妈们下达各种通知。所以群里不要扯太远的闲聊,也不要有点负面情绪就往里面丢。

收到老师的通知,请记住一定要给以回复,这也是起码的尊重。

群里也可以提问班级共性问题,例如是否需要带湿纸巾、是否需要带室内鞋这些可能老师没有说明清楚的问题;但是可能会引起非议的问题一定不要随便问,例如老师,我孩子手上为什么有个小红疱/小红印子等,这会引起其他人的焦虑,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带些负面的信息、情绪和疑问,不是说不能询问老师,但没必要在群里,可以私聊老师。

8

抓住老师主动来找的沟通机会,只需听取,不需解释。

虽然大多数时候是爸妈们向老师了解情况,但会碰到老师主动找家长沟通的时候。

别担心,老师主动找你,不一定是孩子表现糟糕,只是老师认为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所以爸妈竖起耳朵好好听老师都有些什么嘱咐就OK。

和老师的沟通过程中,一定不要老师还没说完,就着急向老师解释为什么孩子出现当下的情况,然后把家里的实际困难哗啦啦地说一堆,这会让老师错以为你和会找借口,或者并不愿意配合。

就比如,如果老师找你说,孩子吃饭慢,要求家里要停止喂饭。正确的沟通方式是认真听取老师的要求,一一记下 。而不是维护孩子说,老师哦,他在家里都挺好的,到学校怎么会这样?是不是不适应啊?是不是这里饭菜吃不习惯啊?也不要大倒苦水,老师,你不知道哦,他奶奶在家里各种宠,一定要喂他因为说这些无意,我们要做的是和老师共同努力,把孩子的坏习惯给纠正了。

所以与其说这些没用的,不如趁此机会向老师讨教一下她是怎么管理孩子吃饭问题的,也可以及时的和老师讨论出几个可以在家操练的实际小方案,便于日后向老师反馈在家的配合练习程度;如果老师说孩子不遵守规则,这正好是向老师讨教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好时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与“和幼儿园老师如何沟通 做到这8点能成为受欢迎的家长”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和幼儿园老师如何沟通 做到这8点能成为受欢迎的家长”还看
"我支持安徽婴童展"最佳上镜奖
成都奇葩寒假作业:每天2000
2016年浙江高考将于2月1日
河南拟将今年投入280亿改善两
十二五期间青海乐都区共投入3.
猜你喜欢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过度焦虑不利于考生复习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侵犯式“性游戏” 探究式“性游戏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三岁小儿问题多
好奇心是智慧闪现的火花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外因是主导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
幼儿贪玩好不好
反被孩子称“恶人” 含辛茹苦育孩子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月子里的习惯——谈谈大徐的喂养经验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哭和笑一样重要
观察和评估幼儿
齐心协力让孩子拥有美丽心灵
课堂不爱发言的几种心态
小心“太好强”的孩子患上抑郁症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孩子逆反,天性使然
小子,别和妈妈耍心眼
如何察觉孩子性萌动?
女儿被欺骗后
孩子害羞怎么办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怎样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教三岁的宝宝学会自我介绍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爱好太多 学会取舍
宝宝耍赖你怎么办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男孩生殖发育6大误区
儿童心理教育自制力训练家庭手则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当宝宝说“我害怕”……
父母应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的恐惧心理
关注孩子的倾诉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孩子吃饭不乖怎么办
幼儿缠人撒赖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沟通不畅 家长应少说教多体谅
幼儿的“性游戏”一般有四种表现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一)
孕产育儿 妈妈的心是否“在场”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