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用酱油怎么样?宝宝吃儿童酱油是好是坏呢?_幼儿资讯_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资讯 >儿童专用酱油怎么样?宝宝吃儿童酱油是好是坏呢?

儿童专用酱油怎么样?宝宝吃儿童酱油是好是坏呢?

2020-04-20

大部分家长平时都特别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不少妈妈会在孩子的饮食上下功夫,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专用的食物,比如说酱油,儿童专用的酱油是符合儿童身体发展的,但是很多家长不是很容易接受,那儿童专用酱油怎么样?宝宝吃儿童酱油是好是坏呢?

1、儿童专用酱油有必要吗

(1)成分并无优势

价格大大高于普通酱油的儿童酱油,其成分实际上与普通酱油基本相同,如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山梨酸钾和其他一些添加剂。当然,儿童酱油中有一定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甚微,作为调味品,酱油每天的食用量不过寥寥,因此,其对营养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

目前国家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酱油出台标准。所以,家长们在食品购买及选择上,不能因为是儿童产品就觉得很安心、更健康。儿童酱油更多是一种营销噱头。

(2)幼儿没必要吃

有关专家表示,孩子在半岁左右添加辅食后,如果消化与发育均较好,可以适量摄入一点调味品,但量一定要少。一般说来,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吃一点盐,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吃酱油、胡椒、味精这些调料。

儿童酱油即使含盐量少、营养成分高,也应慎食。因为儿童尤其是幼小的儿童,其发育尚未完全,脏器很娇弱,而酱油等调味品所含的钠会造成肾脏负担。婴幼儿的味觉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酱油、盐等调味品易造成婴儿口味重,挑食、厌食。儿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3)可能误导高盐饮食

需要注意的是,盐(含有大约39%的钠)是酱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儿童酱油中的钠含量并不比普通酱油低;即使是钠含量为普通酱油一半的低钠酱油,钠含量仍然很可观。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吃盐要少于5克(大约2克钠),儿童应更少。如果每天吃一勺普通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接近成年人推荐量的一半了。如果认为多吃儿童酱油有利于健康而肆无忌惮地给孩子吃,日久天长,钠摄入量难免超标,给健康埋下隐患。

酱油毕竟只是调味品,儿童酱油中的氨基酸多少对孩子健康也起不到决定作用。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鱼肉类、蛋类和水果,均衡营养,这样更有利于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酱油有多少营养酱油是一种调味品。传统的酿制酱油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经过发酵得到。经过在发酵过程中,大豆蛋白被水解,会释放出许多谷氨酸。被释放的出来的谷氨酸以谷氨酸钠的形式存在,这是味精的有效成分,酱油的鲜味也主要来自于它。作为调味品,酱油中还需要大量的盐。除了盐本身的调味作用,它的存在也增加了谷氨酸钠的鲜味。

现代技术还可以不经过发酵,直接用水解蛋白来配制酱油。酱油的核心是发酵水解大豆得到蛋白水解物,而配制酱油直接使用水解大豆蛋白。发酵把小麦淀粉水解成小分子,比如麦芽糊精,而配制酱油则可以直接使用水解玉米淀粉得到的糖浆。再加上盐以及焦糖色素,就可以勾兑出味道差不多的酱油了。如果再加入味精鸡精或者酵母提取物之类的成分来增加鲜味,就更可以模拟传统酱油的风味了。

酱油中有一定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只有百分之几。考虑到酱油是调味料,每天的食用量一般也就几克到十几克,这样算下来,其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营养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至于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更是摆弄名词的忽悠,随便吃几口蔬菜水果米饭馒头,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就比酱油多得太多了。所以,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谓的补充营养都是胡扯。

儿童酱油真的低盐淡口吗酱油的营养不值得期待,它唯一价值就是调味。如果非要考虑它对健康的影响,其中的盐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高盐不利于健康,它被认为是高血压直接的风险因素。医学推荐每天的钠摄入量不超过2.4克,对应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而中国人平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能达到10克。

高的盐含量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所以传统的酱油往往含有更多的盐。在现代社会,酱油需要分装、运输和保存,需要相当的保质期。酱油中的盐含量不可能太高,所以单靠它来防腐效果也有限。现代商业化的酱油中会加入一些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许多消费者听到防腐剂就很不安,其实它们都是很安全的防腐剂添加量本来就不高,酱油的食用量又很小,完全不值得担心。因为高盐是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有的厂家又开发了低盐酱油,把盐的用量降低了一半左右,不过防腐压力更大,就更离不开防腐剂了。

酱油是食盐或者钠的重要来源。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每天吃一勺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相当于成年人每天控制摄入量的40%了。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酱油号称低盐淡口,但是据媒体的调查报道,儿童酱油中的钠含量并不比一般酱油低。即使是低钠酱油,钠含量是普通酱油的一半,依然还是很可观。至于淡口,且不讨论是真是假,如果味道淡了,要达到同样的调味效果就需要加得更多,最后摄入的盐量依然相当不少。

最重要的是,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人的口味有适应性,通过调味来增加儿童食欲,就会让他们对调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口味越来越重。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2、如何让宝宝不重口从替宝宝添加副食品开始,米粉、麦粉到蔬菜泥、水果泥等,都是不需要添加调味料的,即便过了1岁,我们仍希望妈咪能持续多让宝贝享受食物的天然原味,越天然、无添加的食物原味,越适合幼儿,也才是真正的健康美味。 提防看不见的盐。有的妈妈给孩子烹制食品时较少放盐,却疏忽了那些无形的盐。最常见的无形盐就是咸菜、咸鱼和腊肉。要让宝宝口味轻,应尽量从食谱中删除掉这些食物。 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味精、酱油、虾米等含钠量极高,烹制宝宝食品时要尽量少用,最好不用。让孩子少吃快餐,特别是不要用快餐作为晚餐。 3、如何选购酱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与“儿童专用酱油怎么样?宝宝吃儿童酱油是好是坏呢?”相关文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切勿“
为了预防孩子过早近视,家长应该
这三个方面管理越严格越好,孩子
孩子自卑和胆小,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式节约”,正在慢慢“毁掉
看过“儿童专用酱油怎么样?宝宝吃儿童酱油是好是坏呢?”还看
麦考瑞大学幼儿教育硕士专业课程
圈钱的少儿才艺比赛?交480就
近八成中国父母愿送子出国海外置
河南教改有“大动作”小学初中逐
民办幼儿园将何处何从?
猜你喜欢
家长善用其“面孔偏好” 给予积极的回应
教宝宝自主如厕,查字典网小编教你三招
补钙选金丐醋酸钙还是碳酸钙,看完你就知道了
培养孩子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再测世界之巅,讲述全程让孩子感受攀登精神
一位妈妈这样说,“好想再生个孩子,天天辅导他写作业“
人贩子抢孩子“贼喊捉贼” 宝妈要急中生智学会这几招
为什么孩子听老师的话却不听家长的话 看心理专家的总结
育儿知识:夏季给宝宝喂水需要注意哪些?
香港消委会近日公布,境内15款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有问题!
5岁儿童患上颈椎病 根源在于沉迷平板电脑
告家长书:幼儿园夏季保健温馨提示
宝宝长牙的误区,妈妈一定要选对牙胶
查字典网小编教你夏天怎么为孩子选水果
孕妇秋季安胎,请牢记“4吃5不吃”
教会孩子别跟“陌生人”走,做好这4件事才是关键
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发育特点,科学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未成年人开房需向警方报备!杭州出台未成年人“三不宜”
2岁的宝宝发展指标:要get这3项“本领”
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区别:女儿是小棉袄,儿子就是军大衣
孩子的智力和性格是由父母谁的基因决定?听完科学家的解释明白了
经常被父母批评的孩子,大脑竟然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
外婆去打麻将 重庆11月大婴儿喉咙卡糖窒息身亡
香港测出9款婴儿奶粉有致癌物质 15款样本均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
不满100天的宝宝,这五件事别对TA做
儿童节送什么礼物最好?没准备礼物的速看
夏天宝宝不吃饭,可能是这四个坏习惯引起的
低声教育 才能帮孩子改正错误
你造不,奶瓶消毒大有门道!爱得利给你来支支招
顾方舟获感动中国人物 “糖丸爷爷”一生只做一件事
半岁宝宝吃“辅食”中毒,这5种食物真不能当辅食吃
“秋老虎”蛮横霸道 帮助孩子躲避秋老虎的伤害
熊孩子往楼下泼墨,妈妈的做法太赞了
育儿知识:宝宝饮食如何添加油?
在公立幼儿园上课一周,我给孩子转去了私立
一男孩连划11辆车 爷爷言传身教 道歉并赔偿
你敢说没威胁过孩子?查字典网小编教你如何好好说话
你的孩子是自卑型人格吗 ?这3招帮助孩子重拾自信
查字典网小编带你看如何为孩子买玩具
6岁之前,这4件事千万别逼孩子
当孩子说:妈妈,你说话不算数,你该反省了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查字典网小编教孩子们科学预防近视
娃的免疫力:需要自我成长和3大绝招
新生儿的皮肤都很娇嫩,宝爸妈应该这样护理保护他的皮肤
孩子背诗不需要理解?简单机械记忆,非常“坑人”
担心孩子幼儿园打小朋友 入园前要正确引导
孩子有这3个表现,说明认知力不一般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学会锻炼孩子大脑潜能的这4个方法
一岁宝宝如何吃饭?新父母可以参考这些原则。
喂食辅食不是越早越好,家长育儿不能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