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2015-12-21

案例:娜娜和乐乐是邻居。有一天,乐乐去娜娜家串门,刚开始两个小伙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一阵吵闹声传来,正在聊天的妈妈看见乐乐和娜娜,一个抓着泰迪熊的头,一个抓着泰迪熊的腿,尖声叫喊道: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最后娜娜妈妈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把可怜的泰迪熊放在他俩都够不到的地方。

专家解析:以上情景,相信妈妈们并不陌生。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两三岁的孩子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占有欲相对会更强烈些。而且,他对于要和别人一起玩玩具、看书,完全没有概念。美国儿童发展学的有关专家这样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当你要求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从此就不能再玩这个玩具了。所以,很多时候,让孩子接受分享,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商量比威胁更显效

情景:丁丁想玩多多最喜欢的玩具消防车,多多却把玩具消防车紧紧地抱在怀里,还不让丁丁碰桌上的故事书和积木。多多妈妈见状,对多多说:你不给丁丁玩玩具车,以后他就不再和你玩了。

专家认为:这样的威胁显然对孩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此时,父母应该起一个沟通中介的作用。

支招:不如帮助他们通过语言来达到共享,譬如对丁丁说:你问问多多:我可以玩什么玩具?如果能把范围扩大后,两个孩子分享玩具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哪怕是多多让出桌子上的那本故事书,也算是走出了分享的第一步。如果多多完全不肯让步,那么妈妈可以说:多多,你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和丁丁玩,这样可不好。丁丁,我很想给你一个玩具,但这些玩具都是多多的。这样做,可以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接着妈妈可以再与多多商量:你看,能否让丁丁玩一下你的小汽车吗?如果继续无效,就把丁丁从所在房子里带走,给他一些不属于多多的东西。很可能,多多会立即放弃他的不友好姿态,和丁丁一起玩。

诱导比独断更管用

情景:悠悠在院子里骑着果果的小三轮,果果想把车子要回去,但是悠悠不愿意。这时,悠悠妈妈上前拦住儿子,将他从车子上抱下来,把车子还给了果果。顿时,悠悠大哭起来。

专家认为:悠悠妈妈做了一个专段的裁判,但孩子从中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此时,如果给予孩子循循善诱的引导,可能效果会更好。

支招:悠悠妈妈不妨这样问:悠悠,你问过果果愿不愿意让你骑他的车吗?这样说,通常能得到一半机会,悠悠可能会说:好吧,我把车子还给他。如果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悠悠妈妈可以继续尝试新的计策,对他俩说:既然你们决定不了,就让我来决定,好吗?一般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接受大人这种诱导性的建议。

不要急于追问结果

情景:菲菲从沙坑里挖出一个小球,蒙蒙把球抢了过去,两个孩子为此争执起来。在一旁忙乎的菲菲妈妈听见菲菲的哭声,赶忙上前问:你为什么哭?

专家认为:这时,其实最该问孩子的并不是为什么而是发生什么了,因为前一种询问往往带有很强的指责意味。

支招:不妨用询问事实的口气发生什么了,是谁先找到小球的来缓和气氛,而且孩子也有能力对这样的问题做出回答。然后,在对蒙蒙说:你是否问过菲菲你可以玩这个小球?如果没有问过,那你就先问问他,现在还是先把小球还给他。如果蒙蒙不按你说的去做,可以逐字逐句地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这样可以让蒙蒙学到,在遇到这样的矛盾时,应该怎样去做。

还可以用交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蒙蒙想玩那个小球,就让他把自己某个玩具让菲菲玩。尽管这是个应急的办法,但是可以让孩子学会有报偿的分享,这也是社会交换的规则。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与“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还看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怎么解决宝宝怕天黑问题?
宝宝怕打针 你该怎么做?
宝宝怕生人你该这样做!
孩子害怕小动物 妈妈该怎么做?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什么情况下会让宝宝产生焦虑行为
    分阶段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小招数
    培养宝宝的好习惯方法问与答
    会给宝宝带来的有哪些恐惧行为
    孩子喜欢重复地丢东西怎么回事?
    宝宝视力下降竟是手机惹祸
    父母该说与不该说的四句话
    听到孩子说脏话该怎么办?
    适合宝宝社交和人格发育游戏
    警惕孩子的七种异常举止
    给宝宝一个机会去失败
    宝宝“人之初,本自私”?
    扼杀孩子创造力的14种言行
    宝宝如厕训练 要选准时机
    正确对待“爱淘气”的宝宝
    家长溺爱孩子十类可怕后果
    怎样预防宝宝乳牙被蛀?
    正确刺激BB听觉获最佳发展
    面对宝宝恐惧做个智慧妈妈
    孩子的七种异常举止需警惕
    学习教育任性宝宝的几大秘诀
    爱打人的孩子如何“修理”
    延时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解决宝宝不爱吃饭的法宝
    父母眼中的“坏行为”如何引导
    孩子的脸型与性格的关系
    宝宝睡觉黑白颠倒怎样纠正
    宝宝浅睡促智力深睡长体格
    对付宝宝哭闹以“静”制动
    爱“破坏”不是宝宝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