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中国孩子们心中的烦恼事儿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说一说中国孩子们心中的烦恼事儿

说一说中国孩子们心中的烦恼事儿

2020-09-11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1 家庭不和

大人不懂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2 父母品行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3 爸妈不陪自己玩

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 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4 不容申辩

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

这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表现,是平等、民主精神的反面,害莫大焉!试想,假如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假如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5 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

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6 父母包办

无论是穿衣服、时间安排,还是交朋友、选报兴趣班,都不能自己做主。大人的解释永远是:小孩子懂什么,这都是为你好。

父母包办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要么是父母放心不下,要么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而重要的,其实,即便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 受需要尊重,他们应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对于交朋友,我们应该给他们原则性的 指导,但是最好不要具体的干涉,其实,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学习不好的朋友可能胆子大、脑子活,也可以丰富孩子的性格,我们成年人不也是什么朋友 都要有吗?

7 语言伤害

大人口不择言,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不是孩子,就永远不能体会到被父母责骂、贬低的滋味。

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也不要毫无选择,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于父母的评价就越依赖,消极的评价、恶劣的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其实,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说,善意和鼓励的角度,比指责和贬低更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8 学习考试

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没有应有的童年自由和乐趣;考得好了怕自己骄傲,考不好今夜有暴风雪。

父母对孩子优异成绩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帮上孩子,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督促,并没有起到效果,吃力不讨好。关于这个问题,《成长》将在下一期杂志中专门进行具体而深入地讨论,敬请阅读。

9 没有隐私

日记被看、书包被翻是家常便饭,为了完全监控我们,父母大人逢强智取,遇弱强攻,还美其名曰:上级审查。

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父母怕她谈恋爱走弯路,形影不离,没收了手机,上学放学父母轮流护送,孩子回家就被锁在房间里,女孩为此产生了极大的 抵触情绪,要给大人一点颜色看,结果就是在父母看管最严的时候,女孩怀了孕。记者采访时,女孩说:手机上交,我可以借同学的,我有家里的钥匙,他到 了我家楼下,电话打给我,我就从窗口把钥匙丢下去,他到我家开门,然后我就出去了。父母把我反锁在家里根本没效果。他们越这么关押我,我就要给他们点 颜色看,我怀孕就是给他们的颜色,是他们逼出来的。这是现实中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真实故事。且不说这种方式对孩子的不尊重,就事情本身而言,看 管和监控,不仅无效而且是危险的,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那么,不监控,怎么办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孩子合理的态度和价值观,简而言之,父母能做的是教会孩子选择,而不是监控、替代和强迫孩子选择。

10 被怀疑冤枉

考试、作文得了高分被怀疑抄的;花瓶碎了,钱少了,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哭了,被认为是自己干的;自己出于好心做一件好事,做砸了,或者还没做完,就被误以为淘气狠批一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孩子淘气、不懂事、有前科,我们在弄清真相之前,也应该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要轻易兴师问罪,被冤枉的滋味可不好受,这样的行为是对孩子极大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想想我们被朋友或者领导怀疑和冤枉的滋味,我们就知道孩子内心多苦恼了。

11 父母失信

许诺的事情不认账或者大打折扣或者无限期拖延,甭管自己多盼望,盼了多久。

父母的失信两个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一,父母的威信大打折扣,而父母的威信是教育的基础;其二,父母的失信行为给孩子树立了消极榜样,你说话不算数,很难要求和指望孩子说话算数,只要你无法完全监控,孩子随时存在失信的可能。

12 不被尊重

建的模型被扔掉,贴的墙画被撕烂,养的小动物被送人或吃掉。自己做了糗事,父母逢人便讲。

父母不被尊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也没有受到父母的尊重。不懂得维护孩子自尊心的父母是最失败的父母。

13 缺乏宽容与理解

我们还小,思维能力和身体能力都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闯祸远非我们本意,但是我们得不到应有的宽容和理解。

中国人普遍缺乏尝试精神,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幼年时期,尝试失败不被宽容和鼓励,从而不敢尝试。建议父母朋友宽容孩子无意的过失,鼓励孩子尝试心中的想法,虽然未必成功,但是孩子会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与“说一说中国孩子们心中的烦恼事儿”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说一说中国孩子们心中的烦恼事儿”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当吃播 用孩子赚钱
妇联介入3岁吃播女童事件 母亲回应称不是为了赚钱
开学前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才有收获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哺乳期被要求手写心得:一个错别字罚款50元
《开学第一课》节目将于9月1日晚正式播出
宝宝发烧,是应该用热毛巾还是冷毛巾敷头?
您打算生二胎吗?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原来这就是产后妈妈最浪漫的七夕
十二星座宝宝性格大揭秘(二)
宝宝睡觉必须摸着妈妈的胸?如何改变这习惯
给宝宝添加辅食,聪明的宝妈是这样做的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当宝宝说“我害怕”……
孩子究竟还需要打虫吗?打虫药该怎么吃?
校长告诉你:宝宝要上小学需要做什么
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50%,家长们该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陕西宝鸡警方通报男子摔打幼儿:嫌疑人已被刑拘
为了当“网红”赚钱?母亲把3岁孩子硬喂到70斤
幼儿园开学一日常规 入园前家长可模拟入园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
辅食如何添加?这三个理论助你喂出健康宝宝
3岁女童被爸妈喂到70斤吃播赚钱 孩子精神影响不可小觑
宝宝出生后地这4个表现,说明在娘胎里过得不错
“我不跟你玩儿了!”孩子一听就变卑微
这些和粮食有关的古诗,孩子们都应该读读!
千万不要为了图方便给宝宝吃“大人饭”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9月开学必备物品清单 提前准备超实用!
秋季防感冒,五种方法一剂食疗方
孩子不可以吃零食?这样吃零食孩子会变聪明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睿智母亲的巧妙构思:梦想储蓄罐
幼儿集中发热腹泻 这份指南请家长查收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你说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太阳”还是“小刀”?
月嫂如何选才靠谱?二宝妈让你少走弯路
教育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严禁占体育课
丽江3岁男童被抱走45小时后 在一山洞中被解救
新生儿喝奶时扭来扭去哼哼唧唧,是在向家长传递这4个“信号”
十二星座宝宝性格大揭秘(一)
3岁被抱走男孩找到了 云南丽江被抱走男孩获救画面公布
开学在即,给孩子买书包一定注意这几个细节
阅读习惯这样开始: 每天10分钟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唐爷爷护理系列二:天热别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