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咬手指 应关注其心理变化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宝宝咬手指 应关注其心理变化

宝宝咬手指 应关注其心理变化

2020-09-10

平时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很多宝宝有咬手指、吮手指,但是很多家长都认为是正常的。其实宝宝做这个动作反应了他们内心的变化,家长应该用科学的心态去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表现反应了什么?

1.几乎是整天将手指放在嘴里吮,只要手里没有东西,就将手放到嘴里去。

2.上课时吮,睡觉时也吮,有的不吮就睡不着。

吮咬手指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吮手指的儿童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的发病率则高达44%。

有统计表明,90%的正常婴儿都有吮手指的行为,特别是儿童在长牙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一般而言,儿童到2-3岁后,这种吮手指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但如果过了这一年龄阶段,还仍然经常吮手指,则属于不正常现象了。

咬手指可在儿童期任一阶段发生,顽固者可能形成终生固癖,但多数出现在学龄初期的儿童身上,大约10%-30%的学龄儿童有这种行为。多发年龄在11-13岁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距。

一、导致儿童长期经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

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但感到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咬指甲,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适应困难当孩子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

4.模仿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学来的。

5.教育不及时当孩子从吮手指、咬指甲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指甲、咬指甲,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孩子养成习惯性行为。

6.其他原因如在饥饿、身体有疼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吮手指、咬手指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疼痛和不舒服的注意力。若这种饥饿、疾病等不良情景经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

二、一般而言,由于儿童是固定地吸吮或咬啃某一个手指,以致受吸吮、咬啃的手指浮肿、变细、变尖;由于长期经常地吮、咬,以致面颌变形、牙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并易感染疾病。

三、儿童若养成了吮手指、咬手指的顽固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儿童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感、敌对感的情绪表现。因此,必须及早进行预防,对已形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儿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矫治。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尽量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空闲。

3.定期为孩子修剪指甲,使其无法咬到修剪指甲一般可以进行每周一次。同时应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情况,防止感染疾病。

4.厌恶疗法可在孩子经常吮、咬的手指上放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些胶布,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5.负性活动练习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6.正确的教育与强化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与“宝宝咬手指 应关注其心理变化”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宝宝咬手指 应关注其心理变化”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日本小学午餐 注重科学的营养配比,从“食”到“食育”
宝宝奶粉最好喝到几岁?这个年龄千万不能停
民法典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跟小编一起了解七大看点解析
重视口腔保健 家长该如何避免孩子牙齿生病
人大代表建议将儿童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 什么是"罕见病"?
关注两会:政协委员朱晓进——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性格色彩:通过孩子喜欢的颜色判断性格特征
奶奶用米糊喂养孩子,体检后被医生批评
“伪独立”培育的孩子 会造成爱和安全感的缺失
关注两会:人大代表建议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安保
博士生毕业成巨婴,孩子心理健康需要家长注意
”幼升小的牛蛙战争“ 不要把能力测试当作应试
初秋贴膘急不得,孩子进补注意事项要知道
孕妇孕检时要学会分辨,遇到这4项产检要记得拒绝
查字典网关注两会:带大家看学前教育“好声音”
张文宏谈如何正确使用空调 权威专家意见来了
玩具质量不合格很危险 下列玩具不要再买了
聚焦两会母婴关注 让女性儿童保障更完善
青少年儿童第三大“成长杀手” 要重视更要及时纠正
婴幼儿体检:1岁前宝宝发育指标评估
育儿知识:家长要牢记这7种奶粉喂养错误方法
人大代表:家庭教育尽快立法 父母需持证上岗
小学阶段全部开设科学课 家长们要为科学启蒙做准备
宝宝聪不聪明取决于爸爸还是妈妈?
把宝宝放进购物车 家长竟然不知道危险有多大?
孩子挑食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
快速解读“宝宝好营养 关键三岁前” 爸妈必看
网课学习成果学生被划分为五类 家长须严加管教
阅读分4阶段 你家宝宝在哪时期?
为孩子规划的食育绘本:《香喷喷食育绘本》套装
孕期购物为防被坑,这些东西不要买
听音乐4大好处 不同年龄的孩子听不同的音乐
夏季食欲不振 如何增进儿童的食欲呢?
马伊琍发文获网友17万点赞,一条微博引发网友讨论
餐桌礼仪+健康生活习惯 好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育儿知识:怎样早期发现孩子患有小儿脑瘫?
当孩子进入“识字敏感期”,我们能做点什么?
没准备怀孕的小姐姐看过来:盘点不同国家主流的避孕方式
宝宝说脏话家长很尴尬 这可能是语言诅咒的敏感期
李晟儿子学妈妈说话 模仿敏感期的可爱表现
网络游戏应建立分级制度 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多问孩子“为什么” 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查字典幼儿网查字典幼儿网分享 特殊时期实用的班级管理
三岁童模被母亲踢踹 看未成年人从事商业活动权益保障
妈妈必读!如何强化宝宝“免疫军团”战斗力
后疫情时代 中小学生开学季防护指南
4—7月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要科学预防和早发现
孩子胆小又害羞?教你三招养出勇敢宝宝
人大代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建议
女婴掉进热水锅休克,微博网友讨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