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

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

2020-09-09

你带着孩子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饭菜已上桌,但还有人没到,大家便边聊天边等待。孩子饿了,想吃,你不让,要求他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孩子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你: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你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饭菜,忍不住吮起了手指。 ⑥你说如果他今天听话,明天就带他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你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激凌吃起来。 或许孩子还有其他表现,但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 人一生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而且不同的人通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 这些策略中,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积极策略帮助孩子隐藏或者改变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 ●消极策略助长孩子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 因此,父母平时要多加留意自己孩子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他向积极方向努力,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 孩子的心理调节策略通常有以下6种 1.发泄:这是孩子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以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孩子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孩子通过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安慰自己,比如这些饭菜不好吃。 4.主动解决:孩子积极主动地采取针对问题和困难的适应性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如②所表示的,要求给出理由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其他办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孩子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还有主动找别人说话、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指孩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孩子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了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不同的心理调节策略对孩子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1和2属于消极策略,3属于中性策略,4、5、6属于积极策略。 面临同一情境时,年龄相仿的孩子由于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不同,采取的调节策略可能差别很大,这不仅会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形成思维习惯之后,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人格以及修养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发泄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攻击和破坏等问题行为,养成抱怨、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与行为习惯。 有些年轻父母认为,发泄有助于释放消极情绪,排解心理压力。事实上,在释放和排解过程中,孩子并不愉快,他情绪亢奋、行为过激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破坏了和谐的人际氛围,之后还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即出现问题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于是,他通过把外在环境变得更加混乱,用两败俱伤来扯平。显然,与其他几种策略相比,这种方式是消极和不足取的。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积极调节策略,否则孩子在心理调节能力方面就落后于同龄伙伴了。 被动应付的孩子虽然不像发泄那样令人难堪,可能还显得比较听话,但孩子比较被动,不善于动脑筋,遇到问题就发呆;这种不喜欢意志努力的消极策略,阻碍孩子形成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进取人格。 家长容易忽视被动应付的孩子,因为他比较安静和乖巧,显得息事宁人,家长常常意识不到这样的孩子还需要进一步积极引导。 自我慰藉是孩子用逃避现实的方式来调节心理平衡,达到自我安慰。遇到矛盾和困难时,年龄小的孩子常常这样反应,这有暂时性的自我保护作用,但如果孩子对此依赖过多,会养成幼稚、退缩、逃避的心理与习惯,不利于提高孩子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勇敢面对现实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使用这一策略。 主动解决是孩子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分析问题、自主尝试办法的积极策略,它是人一生都在发展和提高的能力,研究发现,儿童从1岁就会出现使用这种策略的能力,并随着他运动、语言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孩子的经验有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他的主动解决策略有时不正确,有时不成功,需要家长的启发和帮助。但是家长常常忽略了孩子的这种主动性,把他不正确和不成功的策略归为反叛、多动、固执和捣乱,因此采取否定、压制或者包办代替的管教方式,这将阻碍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是孩子调节自己需求的积极策略,当孩子主动解决策略不利的时候,他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其他行为,从而求得心理平衡。它与逆来顺受的被动应付不同,也与逃避和歪曲现实的自我慰藉不同,孩子选择替代活动的态度还是积极的,选择的行为也是相对能吸引自己并从中得到快乐的,因此替代活动是培养孩子心理调节能力的常用策略,有时孩子能自己找到替代活动,有时需要家长的启发、提示、支持和帮助。 重新思考的孩子对事物的意义再次进行评估,在家长的引导下,他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形成态度一变、行为就变的积极调节方式。与酸葡萄效应的自我慰藉不同,它并不回避和歪曲现实事物,而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大利益与小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进行重新思考和判断,最终做出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 如果家长善于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运用此策,培养孩子遇到矛盾换个角度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主动掌握并善于使用这种积极的调节策略。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合理的调节宝宝,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有个号未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与“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宝宝心理调节方式盘点”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河北3岁男童校车内死亡 官方称系被遗落在车内
猴年遇"全面二孩" 南京孕妇用"纸盒子"占位预约
专访王小天:尽情的追梦快乐的成长
家长微信群现成绩单 点开后银行卡遭盗刷2万元
老教师扎根村小38年 为了学生"抛下"重病的妻子
网曝四川一男孩被母亲当街打骂罚跪 疑因成绩差
13岁女孩被十几人围殴 被怀疑在背后说人坏话
第四届聚汇中国上海国际孕婴童博览会8月召开
名师吐槽数学培训低龄化:家长是在害孩子
15岁男孩高压线下垂钓 提竿时鱼钩甩高压线上遭电击
14岁少女已有24条盗窃记录 三年级就辍学常夜不归宿
3岁女童头卡6楼防护网 托举哥救人后悄悄离开
义务教育改革:县域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四川郫县“幼儿园甲醛超标” 园方承担赔偿责任
这只鹰竟想把男宝抓走
武汉一小学奖励综合表现优异毕业生1.8万元奖学金
学校发奖状背面带广告 校方回应:以为只有正面示人
默克尔批德国学校禁猪肉:尊重一部分人不等于限制别人
“我爱我家”画出七彩童年
女生作弊被抓向监考老师泼墨报复 大喊:父亲是副所长
初中生兄弟烈日炎炎卖瓜救父 不忘手捧课本学习
15岁"司机"在上海驾车撞伤行人 涉嫌酒醉驾驶
18岁男孩高考后吸毒被抓 父母还在四处奔波打听学校
为磨练孩子意志 西安父子带100元徒步600多公里去兰州
姐姐在弟弟出生后头疼 被查出患有"同胞竞争障碍"
名师吐槽数学培训日趋低龄化 对孩子的伤害太大
初中男生沉迷网络 闯入陌生单位通宵玩电脑
毒贩利用未成年人体内藏毒 15岁男孩吞下84颗海洛因
3岁女童突患重病 姐姐欲辍学打工救妹妹
钱仁凤案起波澜:案发幼儿园园长父亲称遭疑凶威胁
教育部:随迁子女以居住证为准入学 简化流程
浙江5岁男童误食3块强力磁石 医生用"圈套器"取出
警方回应6000婴幼儿视频泄露:非黑客 工作人员失误
不会说话 难成好妈妈
7岁男孩落水后被冲走400余米 村支书用晾衣竿救起
网曝安徽一小学不交钱不准考小升初 副校长被处分
谢天华不花钱送孩子读书:凭自己能力去考
抢跑的幼儿学霸跑不远 向“提前学”风气宣战
中考填报志愿家长很纠结 校长指出适合更重要
河北容城一名三岁男童被遗落幼儿园校车内死亡
福建12岁女孩离家出走露宿街头 被找回时称:迷路了
贵州一考生高考志愿被招生学校偷填无法更改
4岁男童派出所门口"走丢"3次 家人表示无能力抚养
6岁女童误吞一元硬币 取出时已被腐蚀成黑色
朝阳12所学校成立"童趣理财"社团 探索青少年理财教育新途径
9年前街头卖报救父少女高考成绩超一本线30分
英格兰小学将采用"中国模式"教数学 4年投入4100万英镑
未成年姐弟被生父继母虐打 经常不给吃饭
暑假抢跑停不下来 孩子从学校出来又走进培训班
教育部回应:部分地区支教老师不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