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表现说明儿童多动症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哪些表现说明儿童多动症

哪些表现说明儿童多动症

2020-09-09

在学校,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喜欢惹事生非,不服老师管教。这些孩子往往自尊心比较强,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究其原因多动症是其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多动症儿童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在0~6岁阶段

可表现出胎动过多,1岁以内时睡眠比较少、爱哭闹,2岁后不认生、不害怕危险、人来疯,易受伤,没有礼貌。

学龄期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差。

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如摇头晃脑、咬铅笔、拉扯同学等。平时走路急促,或无目的地乱跑、乱跳。这类孩子虽然好动,但多数体育成绩较差,技巧运动显得比较笨拙。

2、注意力不集中,或貌似安静,但对老师讲课听而不闻。

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对家长交代的事常难以完成,甚至对感兴趣的游戏或电视节目也不能安静地观看。

3、自控能力差,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高兴时又笑又唱又跳,不顺心时爱发脾气。

容易发生伤人或自伤行为,且不服老师和家长的管教。

4、学习过程困难、成绩差。

主要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内容难以完整领会,以致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常常发生遗漏和理解错误。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立体空间、思维功能障碍等。

5、行为异常。

主要表现为霸道、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等,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且难以改正,难以融洽地与伙伴共同游戏。

目前有关多动症的发生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脑神经传递、大脑损伤、遗传、家庭关系异常及教育不当等因素有关。由于病因不十分清楚,因此治疗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服用药物改善症状外,心理治疗十分重要,这要求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切不可认为多动症单纯是医疗问题,而把孩子的病症仅仅交给医生或药物来解决,这也是一些孩子疗效欠佳的原因。

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学龄前孩子上绘画班或钢琴班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可以先坚持数分钟,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另外少让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或玩电子游戏等,多做一些家庭或户外小游戏,如过家家等。一般来说,需要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给孩子进行综合治疗,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可能有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与“哪些表现说明儿童多动症”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哪些表现说明儿童多动症”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看看国外父母如何惩罚孩子
不同时期的孩子性教育
是什么原因让儿童患多动症
宝宝害羞怎么办 家长要做好六件事
儿童多动症的居家小偏方
父母如何培养宝宝幽默感
父母要怎么样和孩子谈性
父母教育孩子应该注重方法
宝宝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新手爸妈必知男孩如何成长
怎么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宝宝在哪些情况下会嫉妒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生嫉妒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有自卑心理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式
智慧父母要避免错误教育方式
做插班生是不是真的很不好
如何解读宝宝的叛逆期
如何帮孩子度过依恋期呢
家长别陷进小儿多动症十大误区
如何打造超人气社交宝宝
讲究技巧夸奖孩子很重要
对孩子夸奖也有负面影响
如何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情绪
父母如何才能帮孩子摆脱自卑
父母必备的五种正确教育方式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插班生也存在着别样的烦恼
怎么样才算是合格父母
孩子爱打小报告父母该怎么做
让孩子学会正视挫折的办法
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自卑
对孩子的赏识教育应该怎么做
七招助父母应对宝宝失控
轻轻松松让孩子做好插班生
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对不同个性宝宝父母如何因材施教
父母在赏识教育上有哪些误区
有助力于宝宝沟通的方法
家中有男孩爸妈需承担的责任
如何帮助宝宝走出分离焦虑
哪些表现说明儿童多动症
请把家庭教育的十把刀放下
孩子没耐性?3个方法培养孩子的耐性!
拒绝三种错误方式教育孩子
宝宝为什么老是哭?情绪影响很重要
导致宝宝分离焦虑的一些原因
父母是否知道孩子希望的小礼物
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