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

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

2020-09-04

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1

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某些生态因素和其他诱因决定的,性别、年龄、社会、智力等都会促成恐惧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有的学者认为3岁和11岁是两个高潮。婴儿期常见的恐惧,是听到高声、见到动物、见到生人、变换环境、触摸异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独、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而幼儿期所害怕的事物不仅比婴儿期多,而且也比少年期多!虽然随着年龄增长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们恐惧,但是想象却发展了恐惧,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强盗、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孩子将上小学或已经上小学,恐惧心理会明显减弱。一般地,女孩容易产生恐惧情绪。

恐惧心理的产生,除先天性恐惧之外,还有体验性恐惧、迁移性恐惧、传染性恐惧。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周围世界的机会增多,在接触中难免出现问题,例如被开水烫了、被火灼伤、被锐器碰破、被狗咬鸡啄、从高处跌伤、被门挤疼、迷路、挨打等等,这些痛苦的经验使他感到害怕,这便产生了体验性恐惧。而被开水烫过的幼儿,一看到沸腾的开水,就躲得远远的;被门挤疼的幼儿,进门总是跑进来或跳进来。怕开水、怕摇晃的门扇、打过针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这些就是迁移性恐惧。

传染性恐惧又叫间接性恐惧,是由成人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媒介传染给孩子的,这种恐惧并不是孩子直接体验积累产生的。一种是成人感到恐惧,幼儿从成人的语言、行为、表情等感觉到恐惧的情绪,而被传染了,随之也出现了恐惧心理;另一种是成人威吓孩子的语言和动作而使幼儿产生恐惧。

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富于闯劲、勇于探索的开拓性人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适应未来事业和生活的。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恐惧心理如果超过一定的量,会使大脑中枢保持长时期的紧张状态,不仅会影响大脑的发育还会导致其他器官和系统发病,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齐等,甚至于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质。末代皇帝溥仪3岁便离开父母,拘于深宫、独处旷屋、夜闻更漏、与鼠雀为伴,虽有太监在旁,也仅在门外不得亲近,而且动辄给皇上撤撤火,实在令人可怕。3岁幼童总是处于极端恐惧之中,最后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恐怕这也是不奇怪的,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恐惧对幼儿的危害极大,家长应予以重视,并及早预防,想办法帮助孩子克服或减弱恐惧心理。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惧心理,叫孩子胆小鬼,也不要力图使孩子否认或掩盖恐惧心理。

克服恐惧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强自信心。尽可能放手让孩子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认识不熟悉的事物,适应变化的环境,自信心越来越强了,恐惧心理自然化为乌有。

其次,创造条件使幼儿接触并了解那些本来不危险的事物,以解除其恐惧心理。例如,向幼儿解释,使之相信周围的人和事物无害;让幼儿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体,或者家长亲自摸一摸让幼儿感到害怕的物体,或家长亲自到幼儿认为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会儿,让幼儿看到确实没危险;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精神准备,克服潜在的不安情绪,上幼儿园之前,可先带幼儿去看一看幼儿园,见一见老师和小朋友等等,这对解除迁移性恐惧和传染性恐惧是有效的。

家长决不能以恐吓代替教育,更不要给孩子讲迷信或带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些幼儿心理承受不了的电影、电视节目,也不应该让孩子看。

但是,这决不是说,家长要严密监护孩子的生活,而是应该创造条件使孩子接触那些本来不可怕的事物,给他讲道理,讲科学知识,鼓励他去触摸、去体验、去适应,锻炼他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幼儿对引起恐惧事物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家长切不可采用强迫或压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触,否则,不但不会消除恐惧,反而会增强了恐惧。

家长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惧心理,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家长也要尽量镇静,经验告诉我们:大人惊慌一分,孩子要惊慌十分。孩子起步跌跤总是难免的,如果家长惊慌失色,大声叫嚷,连抱带摸,本来还要爬起来再玩的孩子,也会大哭起来。特别要提醒做母亲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惩罚不当也会助长孩子的恐惧心理。严厉过分的惩罚,使孩子盲目的绝对服从,它的基础不是爱和信任,而是恐惧。这种惩罚带来的心理打击比肉体痛苦还严重,它会使孩子始终处于极端恐惧之中,乃至于承受不了,出现呆滞、健忘,神经质等心理病态。一心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不切实际地任意将幼儿学习的时钟提前,不管幼儿的兴趣和承受能力,提早定向培养,加大压力,结果欲速而不达,家长不怪自己,反而迁怒于孩子,甚至搬出老家规:不打不成材!拳头底下出英雄。希望有这样思想的家长,仔细想一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与“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什么导致了孩子的恐惧心理”还看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有自卑心理
对不同个性宝宝父母如何因材施教
父母如何培养宝宝幽默感
孩子爱打小报告父母该怎么做
怎么样才算是合格父母
猜你喜欢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一)
男孩生殖发育6大误区
应怎样对待“较真”的孩子?
三岁小儿问题多
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沟通不畅 家长应少说教多体谅
女儿被欺骗后
阅读习惯这样开始: 每天10分钟
月子里的习惯——谈谈大徐的喂养经验
哭和笑一样重要
当宝宝说“我害怕”……
关注孩子的倾诉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反被孩子称“恶人” 含辛茹苦育孩子
父母应怎样正确对待儿童的恐惧心理
幼儿贪玩好不好
唐爷爷护理系列二:天热别贪凉
专家认为性教育应始于5岁
教三岁的宝宝学会自我介绍
小心“太好强”的孩子患上抑郁症
好奇心是智慧闪现的火花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一)
独生子女的五种心理偏异
齐心协力让孩子拥有美丽心灵
爱好太多 学会取舍
解析孩子的种种害怕(二)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幼儿的“性游戏”一般有四种表现
7岁,教育需要多些弹性
小子,别和妈妈耍心眼
儿子眼中父与子的区别
怎样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孩子逆反,天性使然
秋季防感冒,五种方法一剂食疗方
宝宝耍赖你怎么办
儿童心理出现问题外因是主导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也有虐待倾向
睿智母亲的巧妙构思:梦想储蓄罐
儿童心理教育自制力训练家庭手则
幼儿缠人撒赖怎么办
孩子吃饭不乖怎么办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二)
家长“错爱”造成孩子自私
侵犯式“性游戏” 探究式“性游戏
课堂不爱发言的几种心态
“巧妙”拒绝孩子不可取
孕产育儿 妈妈的心是否“在场”
儿童手淫,父母莫焦虑
解读1岁BB暴力行为密码(三)
如何察觉孩子性萌动?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