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2020-08-28

古埃及有这么一则寓言:

鸟儿子问:“爸爸,人幸福吗?”

鸟爸爸答:“没咱们幸福。”

鸟儿子问:“为什么?”

鸟爸爸答:“因为人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

鸟儿子问:“这刺叫什么?”

鸟爸爸答:“叫嫉妒。”

鸟爸爸的回答一点儿都没有错。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害怕……

缺少玩具的寂寞

我有好几个漂亮的小车,可是今天我发现茗茗的车比我的大、比我的多、跑得比我的还快,不行,我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我一定要占有它,否则,我会寂寞死的,怎么办?“明抢”?“暗拿”?看着它干着急?各种招数都试一试吧。

失去爱的恐惧

我的妈妈怎么去抱别的宝宝了,还亲亲他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妈妈,快点放手,来抱抱我呀!怎么还不来?哇……

没被表扬的冷落

老师说露露的画好看,难道我的不好看吗?那好,现在我拿支黑笔在他的画上胡乱涂上几笔,怎么样,还好看吗?老师,你现在得表扬我的画好看了!

别不小心拔苗助长那根“刺”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吃了。

“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露露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宝宝赶紧跟着妈妈的脚步。

当你在得意这一招儿很管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并进一步料想嫉妒带给宝宝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既然宝宝自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在喂养中故意让孩子“吃醋”

3岁前宝宝的饮食、营养和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妈妈爸爸把“吃”当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为这个服务。明明知道宝宝已经有了“吃醋”心理,还故意利用它把东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开头举的第一个例子,结果宝宝吃进了食品,同时也“吃”进了嫉妒。婴幼儿的“吃”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父母应尽量用积极的、正面的教养方式比较好。

有意“骚扰”宝宝,让宝宝由自卑转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欢逗宝宝,比如一把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抢过来,说“这是我的!”或者“我不给你了!”看着宝宝瘪着嘴哭了,才还给宝宝。但是,宝宝也辨别不出来玩笑的真假,被这样招惹以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常常是转化为嫉妒的前奏。当然,如果有朋友、邻居或者同事这么逗你的孩子玩,你也不好意思驳回人家的面子,你可以悄悄地对着宝宝耳朵说:“别着急,别理他,一会儿他就给你了。”这样反而锻炼了宝宝的耐挫心理。

反复传说宝宝的嫉妒趣事,让宝宝变得心安理得

皮皮说他想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东东的嘴里,把他的牙齿都咬成小洞洞,这样他吃饭就不快了。原来,老师总是夸东东吃饭又快又不撒饭粒,皮皮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就幻想出这么一个“损招”,暂时求得心理平衡。妈妈听了以后觉得孩子太有意思了,逢人就说这个笑话,皮皮就在一边听着,时间长了,他的“幻想故事”越来越多,博得妈妈的“快乐”也越来越多,后来老师提醒妈妈:“您这么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太疏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了。

修剪宝宝那根嫉妒的“刺”

宝宝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经过父母的有意引导,可以尽量减少嫉妒那根“刺”对宝宝自己和他人的伤害,使这种消极心理向其他积极方面转化。

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孩子

婴幼儿特别需要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父母单一地、夸张地表扬宝宝,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宝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例如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有的父母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宝宝,但却无形中助长了宝宝逃避现实的嫉妒情绪。父母可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宝宝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

常常念叨别人的优点

这并不是长他人的士气,杀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引导宝宝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转化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有的宝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画不好一只苹果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也潜藏着嫉妒的危机。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蓄积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要让宝宝输得起

在玩下棋、扑克牌、拍球等亲子游戏的时候,别给孩子总是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因为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儿童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要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并锻炼他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感受会渐渐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使宝宝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与“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悬崖村孩子爬藤梯上学 遇恶劣天气不再外出
广西柳州"问题奶"事件续:对9家涉嫌违法幼儿园立案查处
邻居敲门声太大吓倒3岁娃娃被判赔偿900余元
别说爹坑娃 当妈有时也不逞多让
专业就业满意度排行发布 信息安全居首
天津部分中学取消"班主任"管理模式 推行"导师制"
高考在即 辽宁红T恤畅销2B铅笔卖断货
12岁男孩不堪父亲打骂躲网吧3天4夜
沈阳两名儿童被困火场 男子徒手爬三楼救人
江西一学校食堂惊现长蛆鸭肉 涉事采购员已被撤职
中考冲刺班一月花费超4万元 学生每天学习16小时
体育纳入中考范围 农村考生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引担忧
嘉峪关中学生被打事件续:嫌疑人已被刑拘
合肥一初中生因不愿意上寄宿制学校欲跳楼轻生
单亲父亲暴力教子 12岁儿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第五届主题公园与景区国际峰会在沪顺利落幕
南京一小学推荐使用APP学英语 家长担心影响孩子视力
15岁少年课余时间帮环卫工爸爸扫大街获赞
儿童产品激光笔存安全隐患 不应出现在玩具市场
安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调整时间出炉 一年招考两次
孩子公开信向父母"宣战":我们不是拿来比较的傀儡
男子开车大意将12岁儿子抵墙上 孩子受重伤截肢
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 未撤南京大屠杀内容
女孩坐路边陪交警妈妈站岗 网友感慨:辛苦了
江西一医院被曝给幼儿注射疑似过期药物
调查:超九成受访者表示小学生文明素养教育重要
海南专项治理未完成整改幼儿园 未注册的幼儿园将依法取缔
6岁男孩边吃烤肠边玩轮滑 10厘米竹签戳穿脸颊
浙江一小学"毒跑道"致学生流鼻血 校方:体检并搬离校区
6岁女孩疑被继母虐待 亲生母亲欲要回女儿抚养权
2016中国幼教发展研讨学习会在临沂盛大举行
wow!原来姨妈巾有此等妙用!
第五届主题公园与景区国际峰会精彩回顾
浙江三名高中生贪玩打烂西瓜 老农瓜田几乎颗粒无收
美国一父亲为让5个孩子免费读名校 心甘情愿扫厕所18年
幼儿园老师教育孩子方式不当 亲自上门跪求谅解
熊孩子买Q币开黄钻 妈妈银行卡10天被盗刷2万
十岁男孩患重病担心连累哥哥没钱读书
90后班主任"领养"00后学生 三年悉心呵护不离不弃
甘肃三名学生捡液体汞玩 导致学校45名学生尿汞超标
城会玩 老美现流行上节目找爹
5岁白血病女孩微笑面对病魔 求助社会筹集治疗费
2016第六届格益中国(临沂)幼教装备及孕婴童用品展览会
单身母亲吸毒被抓 5岁女儿住派出所4天4夜
幼儿园开展"二孩"活动 幼儿激烈争辩到底需不需要二孩
13岁脑瘫女孩被遗弃桥上 爷爷留言:我72岁求你们养娃
河南一高中生被批评后喝农药 家长索赔未果打人
云南开创"在家上学"模式 强调家长的参与性
妈妈蜗居卫生间十年 打四份工送儿子进名校
成都8岁男孩路边捡到2600元现金 原地等待失主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