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2020-08-28

古埃及有这么一则寓言:

鸟儿子问:“爸爸,人幸福吗?”

鸟爸爸答:“没咱们幸福。”

鸟儿子问:“为什么?”

鸟爸爸答:“因为人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

鸟儿子问:“这刺叫什么?”

鸟爸爸答:“叫嫉妒。”

鸟爸爸的回答一点儿都没有错。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害怕……

缺少玩具的寂寞

我有好几个漂亮的小车,可是今天我发现茗茗的车比我的大、比我的多、跑得比我的还快,不行,我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我一定要占有它,否则,我会寂寞死的,怎么办?“明抢”?“暗拿”?看着它干着急?各种招数都试一试吧。

失去爱的恐惧

我的妈妈怎么去抱别的宝宝了,还亲亲他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妈妈,快点放手,来抱抱我呀!怎么还不来?哇……

没被表扬的冷落

老师说露露的画好看,难道我的不好看吗?那好,现在我拿支黑笔在他的画上胡乱涂上几笔,怎么样,还好看吗?老师,你现在得表扬我的画好看了!

别不小心拔苗助长那根“刺”

“宝宝,你再不吃了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宝宝把这口饭吃了。

“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露露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宝宝赶紧跟着妈妈的脚步。

当你在得意这一招儿很管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并进一步料想嫉妒带给宝宝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既然宝宝自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

在喂养中故意让孩子“吃醋”

3岁前宝宝的饮食、营养和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妈妈爸爸把“吃”当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为这个服务。明明知道宝宝已经有了“吃醋”心理,还故意利用它把东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开头举的第一个例子,结果宝宝吃进了食品,同时也“吃”进了嫉妒。婴幼儿的“吃”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父母应尽量用积极的、正面的教养方式比较好。

有意“骚扰”宝宝,让宝宝由自卑转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欢逗宝宝,比如一把把宝宝手中的玩具抢过来,说“这是我的!”或者“我不给你了!”看着宝宝瘪着嘴哭了,才还给宝宝。但是,宝宝也辨别不出来玩笑的真假,被这样招惹以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常常是转化为嫉妒的前奏。当然,如果有朋友、邻居或者同事这么逗你的孩子玩,你也不好意思驳回人家的面子,你可以悄悄地对着宝宝耳朵说:“别着急,别理他,一会儿他就给你了。”这样反而锻炼了宝宝的耐挫心理。

反复传说宝宝的嫉妒趣事,让宝宝变得心安理得

皮皮说他想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东东的嘴里,把他的牙齿都咬成小洞洞,这样他吃饭就不快了。原来,老师总是夸东东吃饭又快又不撒饭粒,皮皮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就幻想出这么一个“损招”,暂时求得心理平衡。妈妈听了以后觉得孩子太有意思了,逢人就说这个笑话,皮皮就在一边听着,时间长了,他的“幻想故事”越来越多,博得妈妈的“快乐”也越来越多,后来老师提醒妈妈:“您这么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太疏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了。

修剪宝宝那根嫉妒的“刺”

宝宝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经过父母的有意引导,可以尽量减少嫉妒那根“刺”对宝宝自己和他人的伤害,使这种消极心理向其他积极方面转化。

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孩子

婴幼儿特别需要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父母单一地、夸张地表扬宝宝,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宝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例如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有的父母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宝宝,但却无形中助长了宝宝逃避现实的嫉妒情绪。父母可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宝宝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

常常念叨别人的优点

这并不是长他人的士气,杀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引导宝宝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转化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有的宝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画不好一只苹果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也潜藏着嫉妒的危机。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蓄积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要让宝宝输得起

在玩下棋、扑克牌、拍球等亲子游戏的时候,别给孩子总是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因为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儿童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要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并锻炼他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感受会渐渐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使宝宝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与“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安徽两个月接电话网络诈骗报警4500条 学生群体居多
叙利亚阿勒颇遭油桶炸弹袭击 11名幼儿遇难(组图)
高校男老师为军训学生缝补衣服走红网络
中央5年1591亿元改善农村学生营养 惠及3360万学生
教育时评:请中学老师别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奇葩校规:染发或男生头发超过6毫米不予注册
男孩坐自行车后座 竟被人贩子当街抱走
初三男孩开学梳披肩发进校被老师拒之门外后报警
开学季家长为孩子分班绞尽脑汁 教师子女所在班级吃香
全国留守儿童摸底工作 16岁以下儿童不得独居
陕西一4岁女孩从20层高楼坠落奇迹生还
济南一新建小学担心塑胶污染 操场跑道改铺沥青
"10后"上小学 家长怕孩子吃苦叫保姆帮忙剥鸡蛋
人教版语文教材改版 初一年级增加了田字格
西安一学校上百名学生疑遭老师体罚 学生挨打后不敢吭声
学生制作火车站模型引围观 效果逼真堪比现场照
父母为子女购买"苹果三件套" 花掉三个月薪水
"校讯通"发来孩子成绩单 一点链接10万元被转走
网曝昆明一学校学生上厕所冲水需刷卡
北京市教委将重点治理违规乱办学乱收费等问题
开学买苹果三件套 犒赏心理不易孩子成长
甜馨芭蕾练劈叉 追星被调侃大牌迷妹
准大学生遇电信诈骗欲汇款 民警发短信及时制止
女孩大学录取通知书神秘失踪 被同学家长捡到撕毁
好奇心作祟16岁男孩误入歧途 多方助力重回正轨
山西连续三年曝出高考生志愿被改事件 官方称:恢复难
“八代同堂”国足启程 10强赛时张玉宁在幼儿园
第十届欧亚幼教展启动过半 五大亮点帮你提前看
小区倒蹬训练器破损 3岁女孩玩耍时手指被夹伤
昆明每年开学上百名大学生被骗 平均损失为4200元
江苏中小学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 今年下半年起定期注册
上海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 以ABCD取代百分制
全国留守儿童摸底 外出务工父母不能"说走就走"
哈尔滨游泳馆水质污染致多名儿童感染 29人被追责
越南十岁女孩背部天生长巨痣 遭同学嘲笑不敢上学
骗子谎称航班取消骗取钱财 嫌疑号多为"400"开头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仍在装修 家长:环保能否达标
父亲2万元卖掉1岁儿子 卖完赶去网吧玩游戏
汤唯香港产女Doris 通过朋友圈报喜感恩
准大学生同名同校高考同分被同一大学录取
为保证学生睡足10小时 长沙城区小学上课时间推迟半小时
成都暖心爸爸将儿子疤痕文在胸口 获赞最美文身
平顶山男孩遇害为下葬 父亲追凶18年毫无线索
小学生画"连环画"记录暑假生活点滴获赞
准大学生信息3角每条 近期风声紧降价出售
怀孕职工讨要8000多元工资 公司:手续出问题一周内解决
孕婴童行业商机哪里找 尽在9月T24届京正·广州孕婴童展
高中生为躲军训网购病假条 店家称:带公章保真
农妇勇救两名落水女孩获5000元见义勇为奖金
王宝强提交申请 怕离婚对子女开学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