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

2020-08-28

男孩妈妈的疑惑:儿子想做女孩?

也许我怀孕的时候特别想要一个女孩,所以常讲女孩的事情给他听,六一节他看到女孩发漂亮的发夹就特羡慕,常对我说:妈妈,我也要留长头发,我也要穿裙子!

记得这个夏天妈妈给我做了一件真丝小背心,结果我穿不太合适就给嘉宝当睡衣了,我骗他是裙子,他高兴得跟个什么似的……

这几天又说,他又说想要当老婆了,唉,你们的宝宝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儿子喜欢当女生怎么办?

这段时间,儿子很反常:穿衣服要穿PL的,颜色要鲜艳的!袜子要穿粉的,还只跟姐姐妹妹玩,不跟哥哥弟弟玩!不要爸爸,只要妈妈和奶奶,还想穿裙子!

问他为什么?

答:我不想当男生,我是女生!

在宝贝对“我是谁”开始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性别意识开始成为宝贝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宝贝对生理上的性别认识一般容易掌握,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但是随着宝贝的成长,宝贝还需要在心理上理解性别的概念,理解自己在社会行为中扮演相应的性别角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性别和性别角色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生理上的性别与心理上的性别认同有时并不一致,有些人会发生性别认同混乱的现象,这使他们非常痛苦,常常觉得自己在一个错误的身体里。因此,教宝贝很好的认识性别和理解性别角色是爸爸妈妈不可忽视的。

宝贝性别认同发展的3个阶梯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宝贝就有了性别的烙印,从姓名、服饰、玩具,到以后的行为要求、生活方式、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宝贝正是从爸爸妈妈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中逐渐地理解性别。

第一阶梯 3岁前对性别的理解只是外部特征层面

3岁前的宝贝就能够很响亮的说出自己的性别,但他们对性别的理解只是外部特征层面的。开始时,宝贝会好奇的问妈妈,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和妈妈一样,还是和爸爸一样。逐渐地,他们学会从发型、衣着上来辨别男性或女性,不过,这时他们还不大能真正明白男女的不同,同时他们也不能理解性别是恒定不变的。

第二阶梯 4岁对性别的意识开始丰富

到了4岁,宝贝的性别意识开始丰富许多。他们对性别的差异也比3岁时更好奇。比如,当宝贝发现男女上厕所的方式不同时,通常会好奇地问“为什么男生要站着尿尿,而女生要坐着尿尿?”同样,他们对自己的生殖器也产生了好奇,想看看自己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到男性和女性在生殖器上的差异。有时,听到有人提起“小鸡鸡”等字眼,会觉得神秘而咯咯地偷笑。甚至有的宝贝会因为实在太好奇,玩起脱裤子之类的游戏。这时,宝贝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在加强。他们会坚定的认为,男孩子玩洋娃娃是不正确的,女孩子也不能玩那些打仗游戏。

第三阶梯 5岁以后真正开始了解两性的差异

宝贝真正开始了解两性的差异,他们知道除了外表的不同外,还包括生殖器官的不同。如果你问他们,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一样,最常听到的答案可能是:“男生不可以穿裙子”,“女生可以留长发”等。但如果你一直追问,他们会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你:“男生有小鸡鸡,女生没有。”由于对性别的理解,这时的宝贝对性别也开始敏感起来,开始懂得不好意思和回避。他们也真正理解性别不会随时间、外部特征、愿望的变化而变化。

在性别角色理解方面,学龄前的宝贝会将许多玩具、衣着用品、工具、游戏、职业甚至是颜色与一种性别联系起来,而与另一种性别严格隔离,形成非常刻板的性别角色印象,这种现象直到儿童中期才会得以缓解。

正确引导宝贝性别意识的5个建议

爸爸妈妈应留意自己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所可能造成的影响。

爸爸妈妈对性别的接受程度会影响宝贝对自身性别的认可。比如,如果妈妈因为工作和家务过于繁忙,有时会抱怨“做女人真累”,这种观点则有可能引起女儿对自己性别的悲观。性别是有差异的,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爸爸妈妈应该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应该让宝贝理解: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不论性别如何,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才华。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注意养育方式对宝贝性别意识的影响。

爸爸妈妈的养育方式从宝贝一出生便不断地影响他们。有的爸爸妈妈为了自己没有圆梦——想男孩生了女孩,想女孩生了男孩,就将自己的宝贝装扮成相反的性别,认为反正宝贝年纪小,意识不到其中的差异。事实上,这些模糊的态度非常容易使宝贝发生性别认同上的混乱,阻碍性别意识的正常发展。

为宝贝树立良好的性别角色榜样。

父母就是宝贝绝好的性别角色榜样,在日常生活的身体和视觉接触中,宝贝可以从妈妈身上认识女性角色,从爸爸身上认识男性角色,从父母身上发展对异性的信任,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性别特征,甚至是性格特征,这对宝贝的影响是终身的。爸爸妈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景让宝贝理解不同的性别角色,比如在爸爸工作辛苦时,妈妈和女儿一起安慰爸爸,体现女性的温柔和理解;爸爸和儿子一起来完成繁重的劳动,让儿子感受作为男子汉应有的坚强和力量。

尊重宝贝先天的气质类型,不要给宝贝套上性别的枷锁。

虽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性别刻板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和女性在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上已经呈现了一定的中性化。严格的界定性别角色标准是有害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相对的两极,人本身就具有双性化。因此在性别认同正常发展的前提下,不宜过多的限制宝贝的爱好,以免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

重视爸爸在宝贝性别意识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心理学家们发现,爸爸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有较大差别,而妈妈对子女的态度与行为差别不如爸爸那样明显。比如,在游戏中,爸爸会严格地按照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标准来要求孩子(尤其要求儿子)玩那些适合其性别的游戏,而妈妈总是怕孩子磕着、碰着,并以温柔的方式不加区别的对待孩子。

在游戏活动中,爸爸是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来影响宝贝的活动和对活动的选择的,他们总是比妈妈更多地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从事探索活动,帮助宝贝掌握技巧、获得经验,在这些游戏活动中逐渐培养了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也使女孩子逐渐摆脱了只能进行安静游戏的传统束缚,使她们在温顺的性格中增添了开朗、果敢、自信等优良品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与“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性别”还看
BB语言、交流障碍产生的原因有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善自卑心理呢
孩子的坏脾气和父母宠爱有无关系
顺从父母就是好孩子了吗?
“好孩子”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表
猜你喜欢
家长注意了!夏天不要给孩子穿这4种凉鞋,真的会害了他!
疫情后的分离焦虑如何应对
宝宝不爱吃饭找不到原因?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团队发现可阻断新冠感染抗体 特朗普儿子语出惊人
母爱给少年带来满足感,父爱给少年带来方向感
孩子应该和谁睡觉?看一张画!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独立,小宝宝做家务从游戏开始
新手父母的一般错误,怎样才能聪明地避免呢?
特别提醒:骗子冒充班主任行骗 班级群家长谨防上当
宝宝社交能力很重要,查字典网小编带你学习专家的总结
开学前不做这种准备,又会把孩子推迟一年!
夏天来了,不要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开学后学习成果参差不齐 如何回到同一起跑线
圣特拉慕《看见妈妈》温情短片 刷屏社交网络值得一看
网课热潮带火防蓝光眼镜 真能预防近视吗?
宝宝小内裤怎么挑?请注意这几点
台湾“代孕合法”?不尊重女性,不尊重新生命
有趣的“棉花糖”实验 避免掉进“棉花糖陷阱”
《人民日报》文化版 作业帮创始人阐述在线教育发展
宝宝夏季穿搭注意细节 安全指数会更高
家庭教育就是成长所需的维生素 一定坚持这四点
收藏驱蚊指南 幼儿宝宝防蚊妙招用起来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三年级这座峰
国家卫健委:出台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学校全面复学复课
无痕式引领,潜移默化式培养
这件事影响了孩子的一生,但很多父母忘了教书
为什么宝宝一吃鸡蛋就过敏?教你这样解决!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预防悲剧发生的家长“必修课”
你家孩子的学费退还了吗?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二年级这道坡
为啥娃总是精力旺盛?科学真相让妈妈哭出了声
卖烧烤自救的幼儿园要开学了 园长:已停业准备开学了
后疫情时代 这些防护环节仍不能少
新冠病毒变异?纽约85名儿童感染不明疾病,州长向全美发出警告
教育孩子礼貌时,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要教育孩子,这四条规则必须从小养成
宝宝爱抢手机,不是他想要玩,其实只是一种本能!
夏天给宝宝开空调的误区,一定要警惕空调病
烟台又现虐猫事件,三观教育失败是根源
孩子吃饭喜欢掉饭粒?家长快来收藏这几招
五条习惯,三个方法,宝宝顺利入园
公益活动 | “有爱,就有希望”,抗疫绘画作品征集
孩子读书懒惰不上进,查字典网小编教你怎么做
6岁前须养成30个好习惯 你的孩子做到了吗
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小心缺乏这种氨基酸!
婴儿的智商与体重有关,孕妇要注意这三点
如何解决复学后学生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专家支招
规划孩子的学习之过好一年级这道坎
优越感太强的父母,孩子不会大有出息的
宝宝应该从小立规矩,适当惩罚有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