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来助力 让宝宝平衡力棒棒哒_游戏玩具-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游戏玩具 >游戏来助力 让宝宝平衡力棒棒哒

游戏来助力 让宝宝平衡力棒棒哒

2015-06-29

平衡力是孩子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平衡能力不好的孩子走路不稳,容易跌倒,而且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性也比较差。想让孩子的平衡力棒棒哒?!常做一下几款小游戏,你会发现一切都是so easy!

1.膝上平衡

玩法:

妈妈双腿并拢坐好,宝宝坐在妈妈双膝上,面向妈妈。

妈妈帮助宝宝伸开双臂,帮助其保持平衡。妈妈进行双膝屈伸动作,重复上述动作多次,过程中始终与宝宝保持对视。

给宝宝的帮助:锻炼孩子的平衡力和身体的稳定性。

妈妈请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妈妈屈膝的幅度可适当减小,以宝宝能接受的程度为准;尽量让宝宝双手伸平,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

2.不倒翁

玩法:

1、准备动作:爸爸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两脚相对,双手握双脚的脚腕;宝宝坐在爸爸的腿中间,胳膊自然放在爸爸腿的两侧。

2、爸爸边念儿歌边做下面的动作。

第一、二句儿歌:爸爸边说儿歌边随儿歌节奏左右摇摆;

第三句儿歌:爸爸随儿歌先左摇,再右摇;

第四句儿歌:把宝宝身体翻转90度后坐起。

儿歌:”不倒翁,翁不倒,怀里抱着小宝宝。左歪歪,右倒倒,摇来摇去摇不倒。”

目的:促进宝宝大脑的平衡功能;体验与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

游戏要点:爸爸要用两手握住脚腕,双臂将宝宝固定在怀里,左右摇摆时尽量增加摇摆的幅度,在最后翻转时要尽可能向右侧倒。再用惯性立刻调整方向,完成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要保护好宝宝的安全。

3.单手取物

玩法:

让宝宝趴在用被子做成的滚筒上,握住宝宝的双腿,使双膝离地,鼓励宝宝用一只手支撑,另一只手去取物品。

目的:增加宝宝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能够在一只手够取物品时用另一只手支撑。

希望反应:宝宝能够用一只手支撑,一只手够取物品。

不希望反应:背及腿僵硬。

4.摇摇椅

玩法:

妈妈坐在垫子上,屈膝,让宝宝坐跨在你的腹部,后背依靠在妈妈大腿上,同时用手握住宝宝腋下。妈妈向后翻滚,再坐起。

给宝宝的帮助:帮宝宝增强空间意识及身体平衡性。

妈妈请注意:对于小年龄的宝宝,妈妈在前后摇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托住小朋友腋下的同时,用手给宝宝后颈部以支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与“游戏来助力 让宝宝平衡力棒棒哒”相关文章
学会这样玩的孩子,情商都很高
3款小游戏,提高宝宝追视能力
适合0~2岁孩子的亲子游戏
玩具“奥斯卡”单品:银辉“变色
9种小游戏,宝宝越玩越聪明
看过“游戏来助力 让宝宝平衡力棒棒哒”还看
选购玩具时要注意的心理卫生要求
什么玩具才算是好玩具
经济又好玩的纸类游戏
4要点选择好玩具
按年龄段给宝宝选择玩具
猜你喜欢
80后父母重新热衷娃娃亲
规矩与爱成就宝宝未来
别为宝宝的错误找理由
兴趣班4误区,你犯了几个?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难学?
趣谈各血型宝宝的十宗“最”
3D电影,儿童不宜?
从孩子身上学习什么叫快乐
学步车影响宝宝心智发育
不要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
贵族式幼儿园里的拼爹斗富
父母,别拿别人家孩子说话
透视早教中的“精英教育”
父母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细数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
感统训练的作用及误区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学习英文不必从识字母开始
父母对孩子的自恋性伤害
要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孩子跌倒,不扶就完了吗?
解读兴趣班的六大误区
中国式家教的6大硬伤
不要让孩子替你完成理想
警惕:毁掉孩子的七招
儿童就是玩没有别的事
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育儿:夫妻应该讲究统一战线
说反话吓唬孩子有讲究
父母当孩子的面吵架害处多
成为天才的13种“思维工具”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孩子“成人化”到底谁的错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请告诉孩子你不要太顺从
孩子最难以接受的10种教育态度
兴趣班不应是快乐童年的负担
孩子需要“笑容教育”
传统vs域外:洋为中用的育儿观
两个母亲分苹果的小故事
警惕:孩子昵称不宜一直叫
莫教孩子学唱成人歌曲
现代教育讲究“穷养”宝宝
适当“放养”孩子益处多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6种错
危机教育让小公主理解生存压力
幼儿语言教育的培养误区
中土VS西洋育儿观念对对碰
别对孩子说“妈妈生气啦”!
家长少跟孩子“斗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