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导:生活中如何进行性教育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教育指导:生活中如何进行性教育

教育指导:生活中如何进行性教育

2017-04-13

一、电视机前

教育指导:生活中如何进行性教育1

如果你觉得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性,那就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线索,关于男女、关于性、关于差异。电视节目就是一个例子。岂论是新闻、卡通、综艺节目或甚至孩子喜欢的偶像剧,都时常见到有关男孩女孩、生理健康、亲密性话题穿插,有些正面、有些负面。此时,爸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提供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无需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别忘了,你们还在欣赏节目呢。就一个小小的要点,提醒纠正错误信息、延伸重要的概念、或是生活情境的保持,除了事实的提供,也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些內容练习自我判断的机会。

二、阅读、对话

目前许多关于两性关系、性教育的书籍,不适合学龄儿童阅读;事实上,大一点的孩子,十分容易在书店翻阅更多包罗性话题的小说、漫画,而其中的品质良莠不齐,很难加以过滤。建议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同找寻好书,然后结伴阅读、观察、思索,获得较为正确的知识。当孩子进一步有了兴趣、有了疑惑,主动提问题或引起对话时,就是最好的讨论时机,你可以在孩子的发问中知道他的主要疑问是什么、从何而来,以及他所理解的程度。同时,就阅读內容或话题加以讨论,也不会太过尴尬。不外,提醒爸妈要记得先耐心、仔细听听孩子的话。

三、引导孩子欣喜观察本身长大,建立自信

学龄孩子的身体发育会让他渐渐地开始注意到本身的外表、本身的特质,是不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形成很强烈安定的性別刻板印象,另外女生都、男生就是要这样的想法,也就成为一个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是营养充足、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各种技能潜力,同时建立正面的自我独立性以及认同感。建议爸妈尽量制止阻止孩子谈论身体、也不行用性別指标来赞美或批评孩子。相反地,可以在许多生活小节中鼓励孩子,引导他看見本身的发展、观察本身的进步、欣喜本身的长大,真正的尊重、欣赏本身和別人,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本身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与“教育指导:生活中如何进行性教育”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教育指导:生活中如何进行性教育”还看
娘娘孙俪谈二胎养育经等等小花个
孩子早教一定要知道木桶效应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猜你喜欢
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
情绪管理优质父母的第一堂课
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
注意!五种亲子关系害苦孩子
激励让孩子更优秀
3岁男孩只喜欢妈妈正常吗
宝宝双语教育的4大误区
中国宝宝最欠缺的早教是什么?
要温和对待孩子大声尖叫
切勿盲目跟风早教时尚
新生儿太听话有可能智力低下
国外大亨对孩子的“苛求”
切忌:这些育儿“高频率语句”
别陷入这3个早教误区
孩子学习艺术的4大误区
冷嘲热讽比打孩子更暴力
教育孩子的6种错误态度
常打孩子阻碍儿童智商发展
新生儿该多抱还是多躺躺?
家庭游戏中的感统训练
周末请让你的孩子喘口气儿
让孩子“窒息”的三种爱
解读儿童学习动力消退的原因
母爱或影响孩子恋爱心理
教育孩子也得学点辩证法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几个细节
一父亲的独门育儿经
咀嚼训练游戏:吃硬东西
“太吵”的玩具让孩子变笨
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别让夫妻教养不同调伤了孩子
中国孩子最常见的13种烦恼
让宝宝更好的独坐和扶站
拼养孩子有风险需谨慎
当着孩子面能不能吵架?
奶爸心声:BB的天赋就是玩
智力,在宝宝的指尖上跳舞
人前教子不利孩子自尊心
80后父母多陷养育焦虑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
全职奶爸“炮轰”天价早教!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育儿课堂:少夸孩子你真棒
五种“特色妈妈”千万不要做!
镜子镜子谁是最可爱的宝宝?
学才艺,好奇和热情最重要
李开复:“给家长的育儿妙方”
父母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
幼儿情商教育3大误区
看看你的宝宝是不是超常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