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倾听可以帮助孩子语言运用
2017-04-13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体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听是不行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新《纲要》中明确要求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而在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中,倾听目标排在首位。因此,教师在语言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是包管幼儿愉快地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包管。那么,如安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呢?
一、资助幼儿掌握倾听技能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资助幼儿形成三种倾听技能,即有意识倾听、辨析性倾听和理解性倾听。
1.有意识倾听,即集中注意力地倾听这种能力在幼儿刚入园时即可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教师与幼儿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交流,资助幼儿将语音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会养成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习惯。按照幼儿的这种倾听特点,教师在对低幼年龄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时,最好以分组或个另外形式进行穿插教学,尽量与幼儿连结面对面的交流和适时的个别交流,以包管幼儿有比力抱负的倾听效果。
年龄小的幼儿爱好模仿或重复成人的语句,为了让幼儿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学说简短、浅显的词、句和儿歌,从而达到发展幼儿语言的目的。如学习儿歌《住新房》,教师可采用填充儿歌语句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师)喵、喵、喵,(幼)小猫住在一层楼。
(师)汪、汪、汪,(幼)小狗住在二层楼。
(师)哈、哈、哈,(幼)来了一位新伴侣,问你住在几层楼?
为吸引幼儿平静地倾听,教师在讲故事时应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心情丰富。尤其是针对低幼年龄幼儿,应尽可能放慢速度,使他们能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一些幼儿不易发准的音,可在口型上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但能使幼儿听清准确的发音,还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他们模仿。如绕口令《四和十》就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四和十的差别发音并学习复述。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仍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所以在倾听某一内容后,应该多鼓励他们表达,并适当放低要求。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的提问可略有要求,请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尽量和别人说的纷歧样,这就要求幼儿有意识地去倾听同伴的发言。对于中、大班幼儿则应逐渐提高要求,并且要求应越来越具体,让幼儿明确:只有听清楚了,才能有效地表达与交流。如在讲述故事《逃家小兔》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故事中小兔酿成了哪些东西?兔妈妈又酿成了什么?最终小兔离开本身家了吗?兔妈妈追到小兔了吗?以此来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
2.辨析性倾听,即分辨差别的语音、语调和语气在以前的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中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这一要求,而在幼儿园里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教师和幼儿说话常常嗓门很高,幼儿回答问题也是大声喊叫,这是一种误解和错误的做法。其实婴幼儿的听力较成人更敏锐,他们能接收到成人不克不及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更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教师应注重随故事情节的转换而相应地改变语音、语调和语气。如讲述故事《三只小猪》,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深入,教师就应该运用差别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来讲述,将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以吸引幼儿倾听。又如学习散文诗《春天来了》,教师在引导幼儿朗读时,可要求幼儿用差别的语气、语调来体现春天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使幼儿因为本身念得好听而自然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3.理解性倾听,即掌握倾听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扳谈、讲述和文学欣赏,逐渐学会正确地理解语言内容,增强了对语言运用、语词摆列的敏感性,并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活动中,对倾听到的差别语言结构不停地进行调整和重组。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促使幼儿更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促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更主动地理解倾听内容。如在幼儿欣赏、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散文诗的仿编,由于幼儿有了较好的理解性倾听技能,因此在仿编过程中思维活跃、激情高涨,对仿编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1.多样的听说形式是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基础在仿编故事、创编儿歌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点评的形式,让幼儿讲述本身的听后感,并引导幼儿评价哪些地方编得好、为什么,或是请幼儿对某个同伴的回答提出差别的意见,从而鼓励幼儿积极倾听。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会、故事会、小小新闻发布会等,来提高幼儿听和说的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用语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当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时,他们个个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教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故事的内容、情节吸引幼儿,另一方面是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配上丰富的动作、心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用语也很重要。
2.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关键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必然的语境,因为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必然的语境依赖度。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幼儿易懂的或是比力经典的幼儿文学读本,与幼儿一起开展分享阅读,让幼儿边看边听,从而培养其倾听行为,激发其学习兴趣,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并进一步加深幼儿和教师、同伴间的感情。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开辟倾听角,提供倾听机会,为幼儿反复播放一些音像作品,指导幼儿边翻阅图书边平静地听故事。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教学图片、桌面教具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故事《好伴侣》讲述的是两只小兔一起在大树林里采蘑菇时发生的事情,教学中配以多媒体动画。当幼儿看见闪电、听到雷鸣时,便立即猜测到一场大雨将要来临,这就激励幼儿去想象故事的后续情节,而且随着情节的进展始终连结倾听的积极性。
3.及时的鼓励是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动力教师的称赞和表彰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必定,是促使幼儿对本身才智产生自信心的动力,故而幼儿对鼓励很敏感。由于幼儿的行为有易反复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多运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用经常的、积极的评价方式来必定、鼓励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逐渐使这一习惯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几个体现欲较强的幼儿,而有的幼儿又过于平静。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可以既表彰前者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又适本地控制他们的过分体现,使其明白不但要本身讲,也要让同伴讲;而对那些较平静的幼儿,则要鼓励他们认真倾听活动要求、规则,并给予他们适当的体现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学会积极地体现本身。
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实践证明,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说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捕获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及时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当集体活动开始时,教师可用本身的眼神去捕获幼儿的眼神,从而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在故事讲到关键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并向幼儿提出疑问,让幼儿带着思考继续倾听、积极倾听。而当个别幼儿出现不认真倾听的现象时,教师则可轻轻地走过去抚摸他一下,示意他认真倾听等。长期这样持之以恒,幼儿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在一个活动或一朝一夕中养成的,它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乃至整个学习生活中,只有让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其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而教师也应该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差别的个性,灵活地采用艺术的教育方法。
更多的早教与育儿趣事和育儿宝典尽在查字典幼儿网,大家快来关注吧。
上一篇:“早教”在家也可以进行
下一篇:让宝宝更聪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