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让孩子能够自律的学习方法
2017-03-22
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既不能事事宠着、顺着,也不能够随便的呵斥与棍棒教育。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查字典幼儿网和家长们一起探讨研究。
这是一本顶尖名校校长的教育观点结晶。作者班哈德毕博在德国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贵族学校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任职30多年,推行对孩子真正有益的爱中有纪律教育,培养出了西班牙索菲亚王后、英国菲利浦亲王、德意志银行总裁、宝马总裁等一大批名流精英。他呼吁家长要有教育孩子的勇气。放任、溺爱、无度的教养,只会让孩子承受杂乱无章的苦果。出于爱的纪律,才能赋予孩子真正的自由。因为,从小会服从、协调、负责的孩子,才能掌握本身的未来。
作者认为,强制与自由并非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而是教育最大的问题。父母、老师等教育者每天都要忍耐着紧张的关系,要求杂乱无章的儿童与青少年服从和纪律,同时又要将他们引领至独立自主、自律及自由。强制与自由更迭的游戏,陪同着人的一生。儿童和青少年梦想着自由,能获准根据本身的意思做或不做。他们巴望一种没有规则、禁令与斥责的生活。自由,不是一个人所获得的状态,而是一种每日要重新学习的美德。教育是爱与典范,别无其他。福禄培尔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全部含义。唯有通过有条理的教材、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引领学生,才可以给他们自由。老师借着事先规范好的纪律来领导,学生们把体验这种情况当成自我必定的有效手段。
孩子们常常巴望独立,在傍观者的眼中,他们特别可爱。本身或单独,表现独立活动的意志。这种巴望是与生俱来的人性,也就是自由意志。刚刚起步努力追求的独立,只是自由的一部分,是对独立与自主活动的巴望。自由比独立内涵更丰富,更表现意志和能力,本身定下一个符合道德意义的目标,让本身的人生充实圆满,而且坚定地追求这个目标。儿童和青少年,常常倒向另一种谬误,将自由与独立混为一谈,甚至成年人也一样。他们以为拒绝顺服于权威,觉得不受管束,就是自由了。把自由和独立混淆,很合儿童和青少年的心意,而许多父母、老师等教育者,尤其是理论家的谬误也支持这种态度。他们认为,年轻人追求自由,因此尽早给他们自由,不再受领导及权威的束缚。自由并非是一种状态,而是长期发展的晚熟果实,人们无止境地战胜本身,化纪律为自律,方能博得自由。有些人一旦不再受支配,他就把最后的价值也给扔了。
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孩子的教育,所有的教育者不克不及松懈,要制定共同的尺度和信念,并上升为国家的首要课题,要把我们的精力、梦想和资金都花在教育工作上。唯有通过积极建立的教育和教养,以及勇于将公众必定的价值转化为年青一代真实拥有的品德,才能让受教育者对未来人生的模糊期待清晰起来。
一个人的教育要通过教养来完成。教养,指的是掌握前人的知识,借助于这些知识和经验了解认知人生,而且能够从中得到行动的活力。我们通过教育和教养,强化儿童及青少年的人格。唯有了解道德价值的用处,并能依据前人的知识经验配景来判断,在对抗我们这个时代的骚动不安时,年青一代才会配备齐全。因此,教育和教养让一个人有能力认识本身和这个世界,行动时勇气十足。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需一再为他作出的决定负起责任,即使他不克不及包管那是唯一正确的决定。父母和老师必需能够与怀疑共处,衡量是否作了正确的决定,并且必需支持本身的决定。如今,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比过去困难,因为我们面临着很多重要问题,要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冒较多的险,对孩子的种种行为体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坚守原则并不克不及为我们博得权威性,而是得有亲自下决定、能做主的勇气。这很辛苦,很少有人能办到,不是没时间,就是少了一个可以商量的朋友以连结冷静的控制权。
我们来看看教育者平常过的日子。同样的事情总是一再出现:孩子又违反约定坐在电视机前,爸爸发现了这个不该该的行为,想避免孩子看电视,于是卷入了一场争辩。争辩大多时候很模式化,孩子在八门五花的理由中游走:就只这么一次嘛,这是特别节目,其他人都可以看电视接下来他拿出情绪的兵器,先发动撒娇攻势,然后号哭或者大发雷霆。当爸爸加入这场辩说时,他已经输了。有些情况,好比不遵守协议,或者逾越了适用的规矩时,教育者必需果断地作出决定,这对于孩子在生活上的芝麻小事尤其有效。看电视,看答应他或协商好的节目,因为过程短,所以不需要理由,做爸爸的要立下行之有效的规矩。这位爸爸应该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毫无妥协余地的态度才是正确的方法。通常孩子会照办明确而清楚的决定,一旦察觉有些许不确定,孩子就会搬出许多理由。因此,无须争辩,有时候关怀孩子必需要求纪律。
禁令在教育上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要依照女儿的性情、父母与女儿的关系以及外在的环境而论。一牵涉到宁静,就没什么可妥协的。
教育,是种种对立之间永无休止的彼此拉扯消长,父母、师长在许多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该管教引导还是该放任成长;一视同仁或因材施教;纪律还是爱;坚持原则还是殷切关怀;该强制孩子还是信任孩子。取得平衡点不是去计算,而是加以整合,因为这些对立面缺一不行,要建立起真正的教育,就得把这些对立的元素成功整合起来。整合,指的是父母师长在每一次处理时,无论是出于直觉还是理性,都得衡量差别处理方法彼此作用的种种理由,不行受制于单一的处理方式。每个孩子都是并世无双的,但旁人的眼光会限制孩子的想法。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说:永远不要拿一个孩子和别的一个比力,只能和孩子本身比拟。这是所有教育都难以贯彻,却又无法违背放弃的原则。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需一再为他作出的决定负起责任,即使他不克不及包管那是唯一正确的决定。父母和老师必需能够再三思考,衡量是否作了正确的决定,并且必需支持本身的决定。好比让青春期的儿子去参加一场可能会醉酒、吸毒的派对,是需要勇气的,前提是对儿子信任,上帝保佑。甚至就算儿子回家时有点酒气,也还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教育必需能为被教育者提供一些考验,也必需允许失败。失败及制止因失败而引发的冲突,有时候比持续的乖巧顺从更能强化青少年的性格。
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都应该知道,教育要成功,冲突在所不免;教育孩子需要勇气,即使管教会带来烦懑,但还是要能正视冲突,不轻易让步,也不在众人非议之下退缩。超市、餐厅、火车车厢都是常见的解决教育冲突的公开场所,围观者通常会指责看起来强硬的处理方式。要记住,教育孩子听话,就必需在围观者面前证明你的勇气,在亲戚伴侣家等较私人的场合也应该坚持。
教育的勇气,尤其是坚持纪律的勇气。纪律似乎是教育最不行爱的一环,却是所有教育的基础。纪律所表现的几乎都是大家不太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强迫、服从、避免、压抑欲望和意志。纪律将效率原则置于享乐原则之上,为达目标,应当接受各种节制,甚至必需接受节制。纪律总是始于他人的决定,并且应该终于自我的决定,从外部的纪律转为自律。对教育而言,纪律,必需出于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爱。
教育者的说一不贰原则:纪律、公正、控制。定下的行为准则,不克不及摆荡。摆荡了,你妥协了,要承担后果的不是你本身,而是你的孩子。好比,你经不住孩子的哭闹,破例给孩子吃糖,那龋齿的后果是由孩子承担的。因为我们之前定下的规矩是为孩子好的。看电视也是一样,不但破坏孩子的想象能力,还有被动接受很多成人世界的内容,视力会受影响就更不消说了。你不克不及坚持,受伤害的是本身的孩子。孩子不看电视,那时间怎么打发,这就要问你本身了,你愿意拿出一些时间来读故事、亲子手工、下棋、或者只是玩闹,还是你本身坐在电视前不动,让孩子也被动陪着你看电视。
任何好的教育中都不含羞辱和打骂孩子。教育需要权威,这个权威中也包罗爱和关怀。子女需要父母的权威,需要父母不停地督促乃至形成习惯。如果孩子不听话,那教育真的出了很大的问题了,赶紧想措施重新树立权威。
书中记载的下面一个案例也很有启发:
德国顺道府文理高级中学出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某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写作、阅读等多个方面都和年级的整体水平有着极大的差距。这让校长头疼不已,考虑再三之后,决定亲自来办理这个班级。
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经过观察思考之后,校长先生很快发现,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学风十分散漫,经常到了应当上课的时间,教室里还空了一半的座位;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们,更是自由游走于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完全不睬会老师。盛怒之下,校长决定给这些孩子们一些惩罚,但这样做完全无济于事,反而使得很多的孩子为了逃避校长的呵斥而干脆逃课。
仔细琢磨之后,校长决定制定一套专门适用于这个班级的方案。好比,那些在上课时间仍没有出现在教室的学生和那些上课时间在教室内胡乱走动的学生将被记下名字,作为惩罚他们将被拒绝参加学校组织的某项活动。当校长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必需认真地回答之后,再提出本身的问题,不然校长将对他们的问题不予回答。这些规定巨细靡遗,从生活细节到学习细节,几乎涵盖了学生们学院生活的全部。校长希望通过这些硬性的规定,来改变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从而在内心里接受教育。
由于这些规定的制定十分严格,刚开始学生们难免都有些诉苦,也陆续有一些学生因为触犯纪律而被排除在了学校的某项活动之外。他们原本没有将校长的这些规定放在眼里,但很快发现本身错了。当他们错过一项学校的活动,只能听着本身的伙伴们眉飞色舞地诉说活动的精彩之处时,在内心中往往会感到悔恨。渐渐地,学生们都开始接受校长的规定,并努力执行了。
即即是这样,校长仍然不安心。为了不让学生们产生抵触的情绪,他同时还颁布发表:本身也将参与到这个魔鬼计划中来,如果他犯了任何一个错误,学生们同样可以惩罚他。这种互动式的方法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在校长的严格督促之下,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对这些曾经看来很严苛的规定也逐渐适应了。经过校长的教导,奇迹很快出现了,学生们不光在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纪律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一跃成为整个年级傍边整体本质最出色的班级。
如果给予孩子们太大的空间,有时候反而会让他们感觉迷茫。就好像不交给他任何东西,将其在丢在一个暗中的原始森林傍边一样,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无所知,这样怎么能够独立面对?因此我觉得,在给予他们创造空间之前,必需先让他们学会如何有条不紊地面对生活,这时必需严格,这样他们创造一切之前,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能力,这是我的看法。这就是这位校长的教育心得。
上一篇:教育孩子的来良方
下一篇:怎样选择宝宝的代步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