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

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

2015-06-09

高考刚刚结束,与高考有关的话题再度引发大家关注,而其中王晶教授的一席话也再次引起争议。王晶教授宣称“对清华500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一石激起千层浪,难道这种论调是真的?


承认个体差异的不同从而因材施教

王晶教授的惊人言论,引起媒体一片哗然会之后,自己进一步解释说:“我的核心理念是意在说明‘在人类基因组破译之后的今天,对个体差异的认同,已经很普遍了......虎妈们要承认个体差别,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此种观点和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和国际上流行多年的哈佛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的智能优势方向各不相同,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包容孩子的弱项,也是一脉相承。

王晶教授所举出的上清华和智商之间的关系,只是为了证明“教育不是万能的,最有效的教育是‘匹配’,一些家长总希望把自己孩子塑造成名校生,不仅孩子特别辛苦、父母巨大的付出也没有相应的回报,反而造就了很多厌学生。”她指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话误导了很多人。铁磨成针没有问题,但很多孩子是宝玉,是宝玉就要按照它的纹路雕琢使之成器,还有的孩子是钻石,钻石就要切割打磨,使它的每一个侧面都发出璀璨的光芒,这只是3种物件成才的方法,而我们的孩子何止3种、5种。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孩子的伯乐。

王晶认为,当代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存在先天差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学习模式来讲,人类有5种吸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每个认知渠道都链接相应的脑区。而脑结构存在差异,每个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有差别,为此,人的学习模式、行为模式及沟通模式也各有不同,包括660分以上考来的清华学生。

智商高只决定了书本的学习能力

王晶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访谈了清华大学500个660分以上的本科生,研究他们的特点。

她的问卷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考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你最感谢父母的什么?”

有超过60%的学生回答,感谢父母不怎么管我,从小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包办)。

第二,考量学习态度。“你觉得学习快乐吗?”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快乐,很喜欢学习,一天不学习就有失落感。

“你认为自己聪明吗?”

超过80%的学生不认为自己聪明,说班里其他同学比自己聪明,也比自己更努力。

第三,考量城乡教育差别,“中小学期间你上过多少种补习班?”

结果发现,从县、镇考来的孩子,他们上补习班的数量不及城里学生的一半。尽管如此,考到660分以上阶段的各地域学生,他们书本学习能力都是超强的。

王晶说,她观察,不少孩子没受过训练,就会对角线看书,阅读速度快,领会能力强。

面对曲解她意思的人,王晶很坦然,她说:“每个人都是生理遗传和社会文化遗传的混合体,不片面夸大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我一直的主张。我相信大家会理性地看待我的研究。”

王晶最后强调,她这个调查结果,只能说明660分以上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书本学习能力很强,这并不代表其他能力也很强。最近有心理学家调查过近30年的高考状元,结论也证明这些昔日的状元,在创新等其他领域优势不明显。

“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母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虎妈们喜欢把自己的欲望当成孩子的目标,而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与天赋。”王晶反问,为什么别人上了清华,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上清华呢?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智商

1.重视家庭教育

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做了一项研究来检验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智商影响较大。研究的结论是:遗传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克雷格·莱米教授也认为,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正统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2.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图书后,往往是孩子拿来一本,家长就给孩子读一本,读过之后便放到一边,然后再读下一本,只注重读的过程,全然没有注意孩子的阅读兴趣,这种作法不能很好地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家长给孩子讲书最好是拿过一本书家长先要问孩子这是一本什么书,它的名字应该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些什么,提出问题让孩子先找出答案,然后父母再给孩子讲述,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讲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同孩子一同讨论,不断地提出问题,如他们怎么了,想一想他后来会是怎样的,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3.注意家具摆放

家里摆放的东西要经常换一下位置,对孩子的右脑开发和观察力的培养都有好处。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家长带孩子外出购物时,家长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身边的孩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5.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流

多让孩子同小朋友在一起,不要怕孩子打架受欺负,即使是打架也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

6.重视玩具和游戏

游戏和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4岁的小孩子玩具的可变性要强,如沙子和水;游戏对于孩子更为重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与“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还看
早教该不该让孩子赢在这条起跑线
早教能让宝宝变神童千万别陷进早
适合两岁半宝宝的4个早教方案
扒一扒国外早教的发展趋势
10个早教误区毁孩子家长一定要
猜你喜欢
看电视后孩子为啥总眨眼?
母亲比父亲更善于与婴儿沟通
父母必知:罚孩子的10大智慧
纠正吐口水坏习惯
不满三岁的宝宝为何爱发火
0-1岁宝宝运动启蒙教育
1-3岁宝宝独立意识培养6要点
宝宝总爱撕东西怎么办?
如何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别强迫孩子“分享”
如何促进婴儿人际交往的发展
怎样让宝宝学会谦让
宝宝手指运动宝典须知
孩子喜欢玩别人玩具的原因
新生儿感觉训练
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孩子非故意犯错怎么办?
孩子淘气情况紧急处理
孩子抚弄性器官该如何制止
教孩子“说话算数”的办法
解开宝宝咬人的“心里话”
六招让宝宝听你的话
婴幼儿的模仿行为是怎样发展变化
三个坏习惯影响BB骨骼发育
音乐可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父母如何做宝宝的礼仪老师
揭晓宝宝发育的4大坏习惯
教父母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
男宝宝的“男子汉”教育法
宝宝第一次犯错误要怎么做?
宝宝这些习惯其实不“坏”
孩子大胆探索,叫停还是放行?
宝宝的健康生物钟怎样建立
3岁前幼儿养育策略各不同
5个招改善宝宝坏脾气
纠正孩子错误行动胜于言语
幽默是改变宝宝坏脾气的一把钥匙
超市也可进行宝宝的早教培养
父母怎样使宝宝听从要求
父母如何做孩子的好朋友
如何引导宝宝适当看电视?
培养宝宝刷牙习惯的步骤和方法
哭是宝宝自然的交流方式
9招帮孩子建立规则
消除宝宝的磨蹭习惯
坦然对待1岁宝宝攻击行为
春节让孩子学会礼仪和孝顺
宝宝总爱藏东西怎么办?
孩子出现对长辈不尊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