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

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

2015-06-09

高考刚刚结束,与高考有关的话题再度引发大家关注,而其中王晶教授的一席话也再次引起争议。王晶教授宣称“对清华500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一石激起千层浪,难道这种论调是真的?


承认个体差异的不同从而因材施教

王晶教授的惊人言论,引起媒体一片哗然会之后,自己进一步解释说:“我的核心理念是意在说明‘在人类基因组破译之后的今天,对个体差异的认同,已经很普遍了......虎妈们要承认个体差别,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此种观点和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和国际上流行多年的哈佛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的智能优势方向各不相同,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包容孩子的弱项,也是一脉相承。

王晶教授所举出的上清华和智商之间的关系,只是为了证明“教育不是万能的,最有效的教育是‘匹配’,一些家长总希望把自己孩子塑造成名校生,不仅孩子特别辛苦、父母巨大的付出也没有相应的回报,反而造就了很多厌学生。”她指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话误导了很多人。铁磨成针没有问题,但很多孩子是宝玉,是宝玉就要按照它的纹路雕琢使之成器,还有的孩子是钻石,钻石就要切割打磨,使它的每一个侧面都发出璀璨的光芒,这只是3种物件成才的方法,而我们的孩子何止3种、5种。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孩子的伯乐。

王晶认为,当代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存在先天差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学习模式来讲,人类有5种吸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每个认知渠道都链接相应的脑区。而脑结构存在差异,每个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有差别,为此,人的学习模式、行为模式及沟通模式也各有不同,包括660分以上考来的清华学生。

智商高只决定了书本的学习能力

王晶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访谈了清华大学500个660分以上的本科生,研究他们的特点。

她的问卷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考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你最感谢父母的什么?”

有超过60%的学生回答,感谢父母不怎么管我,从小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包办)。

第二,考量学习态度。“你觉得学习快乐吗?”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快乐,很喜欢学习,一天不学习就有失落感。

“你认为自己聪明吗?”

超过80%的学生不认为自己聪明,说班里其他同学比自己聪明,也比自己更努力。

第三,考量城乡教育差别,“中小学期间你上过多少种补习班?”

结果发现,从县、镇考来的孩子,他们上补习班的数量不及城里学生的一半。尽管如此,考到660分以上阶段的各地域学生,他们书本学习能力都是超强的。

王晶说,她观察,不少孩子没受过训练,就会对角线看书,阅读速度快,领会能力强。

面对曲解她意思的人,王晶很坦然,她说:“每个人都是生理遗传和社会文化遗传的混合体,不片面夸大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我一直的主张。我相信大家会理性地看待我的研究。”

王晶最后强调,她这个调查结果,只能说明660分以上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书本学习能力很强,这并不代表其他能力也很强。最近有心理学家调查过近30年的高考状元,结论也证明这些昔日的状元,在创新等其他领域优势不明显。

“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母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虎妈们喜欢把自己的欲望当成孩子的目标,而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与天赋。”王晶反问,为什么别人上了清华,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上清华呢?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智商

1.重视家庭教育

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做了一项研究来检验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智商影响较大。研究的结论是:遗传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克雷格·莱米教授也认为,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正统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2.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图书后,往往是孩子拿来一本,家长就给孩子读一本,读过之后便放到一边,然后再读下一本,只注重读的过程,全然没有注意孩子的阅读兴趣,这种作法不能很好地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家长给孩子讲书最好是拿过一本书家长先要问孩子这是一本什么书,它的名字应该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些什么,提出问题让孩子先找出答案,然后父母再给孩子讲述,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讲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同孩子一同讨论,不断地提出问题,如他们怎么了,想一想他后来会是怎样的,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3.注意家具摆放

家里摆放的东西要经常换一下位置,对孩子的右脑开发和观察力的培养都有好处。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家长带孩子外出购物时,家长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身边的孩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5.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流

多让孩子同小朋友在一起,不要怕孩子打架受欺负,即使是打架也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

6.重视玩具和游戏

游戏和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4岁的小孩子玩具的可变性要强,如沙子和水;游戏对于孩子更为重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与“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还看
挫折教育是孩子的不当刺激吗?
白玛琳博士介绍
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学习
让孩子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自我控制成为美国教育内容
猜你喜欢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孩子有自卑心理怎么办?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幼儿学乐器多大最合适?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让孩子克服怯生的游戏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开启宝宝社交能力的5个策略
父母该怎样对待幼儿教育?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父母怎样调教个性软弱的孩子?
如何让胆小的儿子变胆大?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宝宝未爬先走有隐忧家长需注意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美国父母这样培养BB幽默感
宝宝5大人际交往难题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破解宝宝的8种难搞行为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宝宝怕生妈妈该如何应对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绝不能迁就宝宝的4种坏习惯
为胆小害羞的宝宝“壮胆”
亲子不应忽略“心理抚养”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巧施妙招让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
家教过严孩子易患强迫症
发展儿童同情心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教给孩子交朋友的7大秘诀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宝宝学爬行你需要知道的5个问题
必知:7个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7-8个月宝宝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