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早教资源 >婴幼儿也有“多动症”吗?
2017-01-04
多动症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医学上规定其症状发生在7岁以前,也就是说,多动症的起病时间是在7岁以前。
但是实际上,多动症状在3岁时就可能已经存在了,甚至一些孩子在胎儿期就表现出胎动多,在婴儿期也明显比一般婴儿好动。
在婴儿时期 他们爬、走的时间都可能早于其他孩子,刚开始走路就“跑着走”。到了能够走路以后,他们明显坐不住,外出时不会安静地让大人牵着手走路,而是到处跑,不知危险,时刻让大人提心吊胆。
上幼儿园后 这些孩子精力充沛,动个不停,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坐好,甚至难以安静下来听故事。玩玩具没有长久的兴趣,新的玩具很喜欢,可是玩一会儿就将其丢到一边。想让他们坐下来学习认字、写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儿童心理医生对于幼儿期多动症的诊断是比较慎重的,由于目前并没有很客观可靠的诊断方法用于诊断幼儿多动症,建议家长在怀疑幼儿期的孩子是否有多动症时要注意几点:
1自己要求孩子安静的时间是否过长?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气质不同,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3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2分钟,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到5岁时达15分钟。
所以,在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注意障碍和多动症状时,应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相比较。如果与大多数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比,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过分好动,则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问题。
2是否有贫血、血铅过高等身体疾病?
国外研究发现1-3岁儿童的血铅升高和多动有关,但在更高年龄组没有这种联系。这可能和幼儿期孩子的前额叶正处于髓鞘化发展期,更容易受到铅的损害有关。
幼儿期孩子抵抗能力低,容易感冒,继而容易出现腺样体肥大,导致夜间呼吸道阻塞、呼吸不畅而慢性缺氧,也会引起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3了解孩子气质特点,善待难养型儿童。
在多动症儿童中,难养型气质特点较普通儿童常见。
多动症儿童父母经常反应,孩子在婴儿期就显得特别活泼、生活规律性差、情绪急躁并且反应强烈,而且会出现腹痛、偏食、挑食等喂养困难。3岁之前会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要求必须满足,不能等待,常会抱怨和发脾气。因此,带养他们特别困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难养型”幼儿都会发展为“多动症”,如果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的确特别好动和难于管理,应及时带孩子咨询儿童心理医生,由医生进行检查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干预。
怎样管教好动的孩子?
4岁的明明长相帅气又活泼可爱,不仅口齿伶俐,而且不怕生,到哪里都乐呵呵的。可是,爸爸妈妈却总发愁,他实在太活泼了,从睁开眼睛到睡觉,一刻不停地在活动,不是爬上爬下,就是翻箱倒柜,总喜欢到外边去疯,胆子特别大。
进了幼儿园以后,明明喜欢不停地问问题,什么东西都要刨根问底地问个“为什么?”带明明看医生,医生说有多动症,但是年龄太小,不能服药,要到6岁上学以后才能服药。
多动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现在医学上强调多维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心理治疗、教育管理等辅助方法也非常重要:
1想办法消耗多动孩子的精力
多安排一些运动的机会,比如日常活动以及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父母可以多分配一些家务给多动孩子来做,尤其是把倒垃圾、买个小东西、拖地板、搬东西等需要运动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
2将孩子引导到有序的运动上来
据说美国的游泳世界冠军菲尔普斯就是一个多动症患者,游泳成其释放体能的出口,当他从事喜欢的游泳运动后,最后取得了伟大成就。
3一天中固定安排可短时间完成的需要安静的任务
画画、看书、做手工操作都是不错的选择。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使他们有动力下次再这样做,无形中逐渐养成安静的习惯。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看书、动手做实验、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来回答。
他们喜欢说话,可以让他们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注意环境布置,危险的物品不要暴露再孩子面前
购买的家具要结实耐用一些,家庭装修不要太过整洁精细,要注意安全。要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运动,留一些东西给孩子踢打,当孩子在这些地方挥拳弄腿、写写画画时不要限制。
如果把凳子搞得吱吱作响引起别人不舒服,不妨买一张富有弹性、可以转动、不会吱吱响的凳子,不妨碍别人就行了。
5要适当地给孩子定规矩
还要适当地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明白行为后果并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但是规矩要少。
如果采取上述方法来管教,会减少自己的压力,减少对孩子的限制,减少与孩子的冲突,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正面的东西,孩子就会在少批评、多肯定的良性环境下成长。上学后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将会大大减少。
上一篇:元旦新年儿歌盘点
下一篇:0~9个月宝宝早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