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枕边故事: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幼儿枕边故事: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幼儿枕边故事: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2016-10-08

潘多拉是宙斯创造的第一个人类女人, 主要是要报复人类。因为众神中的普罗米修斯过分关心人类,于是惹火了宙斯。宙斯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Hephaestus),使用水土合成搅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个可爱的女人;再命令爱与美女神阿芙罗黛堤(Aphrodite)淋上令男人疯狂的激素;女神雅典娜(Athena)教女人织布,制造出各颜各色的美丽衣织,使女人看来更加鲜艳迷人;完成所有手续后,宙斯派遣使神汉密斯(Hermes)说:“放入你狡诈、欺骗、耍赖、偷窃的个性吧!”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终于完成了。

众神替她穿上衣服,头戴兔帽,项配珠练,娇美如新娘。汉密斯出主意说:“叫这个女人潘多拉(Pandora)吧,是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众神都赞同他的建议。古希腊语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则是礼物。

宙斯在争夺神界时,就是得到普罗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帮助,而能登上宝座。普罗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谋远虑」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为「后悔」,所以两兄弟的作风就跟其名字一样,有著「深谋远虑」及「后悔」的特性。潘多拉被创造之後,就在宙斯的安排下,送给了伊皮米修斯。因为他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会接受他送的礼物,所以一开始就送给了伊皮米修斯。而伊皮米修斯接受了她,在举行婚礼时,宙斯命令众神各将一份礼物放在一个盒子里,送给潘多拉当礼物。而众神的礼物是好是坏就不得而知了。

伊皮米修斯的胞兄普罗米修斯早就警告伊皮米修斯, 千万不要接受宙斯的礼物,尤其是女人,因为女人是危险的动物。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多拉之後没多久,就开始後悔了。潘多拉为伊皮米修斯生了7个儿子,但是潘多拉把儿子生下来后,宙斯便把7个儿子用一个盒子封印起来,盒子的名字就叫“潘多拉之盒”。

潘多拉对此非常愤怒,于是便偷偷的把盒子打开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哪知道一打看,他的前六个儿子便飞了出去,他们的名字叫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从此人间多灾多难,但是潘多拉的第七个儿子叫希望。虽然人们受到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但是人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还有希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与“幼儿枕边故事: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幼儿枕边故事: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解读一岁宝宝心理
BB为何难带?在反抗爸妈?
幼儿EMBA早教靠谱吗?
孩子看电视的十大禁忌
1岁宝宝的情绪和社交能力
婴儿潜在的天赋音乐运动
影响孩子长个的六因素
夫妻吵架被孩子看到咋化解
宝宝抬头训练好处多
一岁半后从大到小的连续圆圈
美国的儿童阅读
BB从小“不吃亏”好吗?
妈妈,你听得懂我的哭声吗?
怎样缓解宝宝便秘?
孩子出生20天能学啥?
要面对的孩子五个成长危机
如何让宝宝爱看书?
处理孩子心理问题三妙招
朗读让世界变得清明
儿童画廊记录成长的点滴
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读书?
选择幼儿音乐有无注意事项
让音乐贯穿于婴儿生活中
宝宝的脸型可以透露性格特质
长牙期宝宝的5种不适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三项技能
经济又好玩的纸类游戏
什么玩具才算是好玩具
将音乐变成宝宝的社交活动
我朗读,孩子进步
怎样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帮助宝宝顺利换牙的7个重点
好孩子的成长绝大部分靠妈妈
宝宝成长的本能
六岁前该发展哪些心理能力
吓唬会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展
"家庭妇男"带孩子智商更高
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校园童谣二十首《智慧礼物》
孩子遇事退缩原因何在?
宝宝烫伤家长“冷处理”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
日常推拿可使宝宝身体强壮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涂鸦:孩子用笔重组的世界
美国儿童如何护牙
如何对付孩子的哭闹
选择合适的尿布让宝宝学步更方便
勤擦口水少舔嘴宝宝才不烂嘴
张思来:关于早教的几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