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

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

2015-05-15

虎妈猫爸由于其接地气的剧情,孩子早教、上学、幼升小、学区房等等,每个话题都牵动着宝爸宝妈的心,那么虎妈和猫爸的教育理念你到底是赞同谁的?中西方的教育理念碰撞的时候,你能准确领会到教育真谛是什么吗?幼儿园究竟应该学什么?跟着摇篮学育儿,妥妥的走起。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无独有偶,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在宁波出席“天一论坛”学术活动时谈到,小的时候父亲很少教他科学知识。他表示:太小的孩子不该被教授过多的科学知识,不该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人,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

那么幼儿园期间,到底应该让孩子学会什么?

1.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家庭教育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2.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幼儿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儿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广泛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3.独立性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3-4岁时儿童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为今后其情感独立和认知独立的发展奠定基础。4-5岁的孩子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3-5岁儿童的认知独立水平一直在提高,开始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所以,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多方面的能力

a.阅读兴趣和习惯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b.绘画、音乐与运动能力

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通过补习班学会画个杯子、学唱几首歌,儿时要培养孩子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运动的热情。

c.自我保护意识

采用图片、画报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孩子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认识,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d.社交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在鼓励与同伴交往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

为什么不能过早学知识?

有些知识过早学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的影响下,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幼儿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

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有些家长通过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记住了、认识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孩子虽然表面上认识了许多字,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过早进行知识灌输会减低孩子可塑性

出生前,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大脑实际需要的数量。出生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时孩子拥有的神经元和神经联结数量远多于成人。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

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的“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认为“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过早进行知识灌输不利于孩子均衡发展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

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与“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还看
不同阶段,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猜你喜欢
孩子不需要“保姆式妈妈”
情感投资早孩子素质高
10种方法安抚你的宝贝
家长忌对孩子让步过度
孩子不听话只因三件事
世界著名的教育孩子12法
高情商家长擅于调动孩子情绪
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
表扬孩子的四大技巧
婴幼儿正常体温标准
不能输的“情商”起跑线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习惯
小孩说话大人不要插嘴
该不该给孩子立规矩
养育才艺宝宝必知四件事
父母五行为惯出孩子坏习惯
如何让胆小宝宝变勇敢
不要将孩子误当作天才培养
12个早教误区爸爸妈妈要避免
培养BB领袖气质的“洋经验”
早教多玩点儿戏少说些儿语
新生儿脐炎的病因与防治
欧美家教必备的四大法宝
不同气质的孩子培养不同
家长这样做孩子拥有好身材
生活点滴培养孩子情商
孩子胆小粘人是为什么?
怎样惩罚孩子才合适?
如何处理新生儿脐炎
解析十二星座BB性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无时无地不情商
把孩子当作未来的朋友对待
爱孩子就别当四类家长
9方面帮你塑造好性格宝宝
在孩子面前做“听话”的家长
挫折教育父母要抓好四阶段
被大人捉弄,宝宝伤害大
乐天派宝宝培养A计划
父母如何恰当得奖励孩子
宝宝压抑时的7种表现
婴儿长牙时会出现的症状
挫折教育的四个“疗程”
家长注意:宝宝认生不是错
五种育儿观念要及时更新
与逆反期孩子沟通七技巧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亲密育儿“圣经”or“谬论”
陶行知的“四块糖”批评艺术
爸爸的育儿妙招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