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

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

2015-05-15

虎妈猫爸由于其接地气的剧情,孩子早教、上学、幼升小、学区房等等,每个话题都牵动着宝爸宝妈的心,那么虎妈和猫爸的教育理念你到底是赞同谁的?中西方的教育理念碰撞的时候,你能准确领会到教育真谛是什么吗?幼儿园究竟应该学什么?跟着摇篮学育儿,妥妥的走起。

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被记者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无独有偶,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在宁波出席“天一论坛”学术活动时谈到,小的时候父亲很少教他科学知识。他表示:太小的孩子不该被教授过多的科学知识,不该把孩子训练成机器人,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

那么幼儿园期间,到底应该让孩子学会什么?

1.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将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家庭教育要有意识促进孩子的生活、学习、思维、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2.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幼儿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儿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广泛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好奇心强的幼儿接触新事物时注意力集中、爱提问、爱探索。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应合理对待,采用合适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开等“破坏行为”,满足孩子主动探索的心理,鼓励孩子对新异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关注。

3.独立性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3-4岁时儿童行为独立性快速发展,为今后其情感独立和认知独立的发展奠定基础。4-5岁的孩子随着道德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明白了随意发脾气等行为是不正确的,学会对情绪的调节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兴趣的活动,在情感上逐渐消除对父母的依赖。3-5岁儿童的认知独立水平一直在提高,开始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所以,家长可以依据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多方面的能力

a.阅读兴趣和习惯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b.绘画、音乐与运动能力

可以在玩耍与游乐中培养孩子的绘画、音乐与体育运动能力。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通过补习班学会画个杯子、学唱几首歌,儿时要培养孩子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运动的热情。

c.自我保护意识

采用图片、画报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加强孩子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认识,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d.社交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在鼓励与同伴交往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处理同伴矛盾,学会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发展友谊。

为什么不能过早学知识?

有些知识过早学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的影响下,有许多家长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教孩子算数,有些孩子也能很快说出答数,但这不是孩子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幼儿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

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对数和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并且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有些家长通过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记住了、认识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孩子虽然表面上认识了许多字,但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会让孩子的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过早进行知识灌输会减低孩子可塑性

出生前,孩子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大脑实际需要的数量。出生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来越多,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时孩子拥有的神经元和神经联结数量远多于成人。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只有被经常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

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托马斯·苏德霍夫所说的“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机器”,认为“年轻的孩子有很多发展方向,不要让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过早进行知识灌输不利于孩子均衡发展

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所控制的身体区域也不同。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

过早与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孩子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与“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虎妈or猫爸?帮你破解幼儿教育真谛”还看
让孩子不黏电视的六招数
父母要警惕你的隐形娇惯
培养宝宝好性格从细小处着手
三层境界让亲子沟通无障碍
收养孩子该怎样教育?应注意什么
猜你喜欢
宝宝需要秩序感(图)
1岁半到1岁9个月的冷漠(图)
注意宝宝的3种“失常行为”
实践教育: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0-3岁宝宝的八种智能表现
孩子边吃边玩的3大害处
培养宝宝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为什么一岁宝宝爱咬人?(图)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儿童礼仪教育全纪录
让音乐充满孩子的生活
小孩子犯错如何处罚才合适?
宝宝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
五种情形父母要坚决说NO
1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要求独立性
孩子那些奇怪的“恋”情节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目光交流影响宝宝行为模式
帮助宝宝改掉吃手的坏习惯
4方法让宝宝不再顶嘴(图)
正确引导孩子的独占行为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让孩子训练自控的好习惯
为什么孩子频繁说“不”
“女性暴力”影响亲子教育
游戏是培养宝宝感统能力的好方式
孩子“胆小”多半是吓出来的
给宝宝吃饭坐不住支妙招
一岁到一岁半孩子只关注自己
家长须在精神上善待孩子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懂得合作的宝宝更有出息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家长“争宠”不利孩子成长
孩子的行为为何这么难琢磨
幼儿为何越来越爱粘着妈妈
宝宝认生就是性格懦弱?
两岁宝宝“遭遇”避孕套
婆婆们控诉的七种“坏妈妈”
如何面对孩子的幻想(图)
防止孩子挑食的重要时期
新手爸妈必学8个育儿技巧
正确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图)
培养宝宝性格从“小”做起
“幼稚”父母让BB缺乏责任感
把控自己,从把控情绪开始
孩子爱做鬼脸是什么病
“急”父母VS“慢”孩子
“太干净”反而不易于宝宝健康
做妈妈,谁没焦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