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假日综合症”的治疗方案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儿童“假日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儿童“假日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2016-08-19

假日综合症是在节假日期间,由于过度疲劳、过度放松、暴饮暴食等而引起身体、眼睛、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的总称。它既是身体疾病,也是心理疾病。

“假日综合症”的症状体现为头晕、耳鸣、眼花、四肢乏力;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肚痛;头晕胸闷、困倦乏力、情绪烦躁; 沮丧、烦闷。

专家建议,应对孩子假日综合症,首先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多支持,少批评少打骂。让孩子能完整的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中来,使其找到自己的家庭重要性。多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既可增进亲子关系,又可以让孩子觉得有意义不空虚无聊。

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规划好假期,制定假期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严格按规定和要求执行,并每天监督检查,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制定的计划表要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表现逐渐改善,最终使孩子的作息时间达到和开学的作息时间基本一致。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家里家长尽量不开电视电脑,回家不盯着手机,给家庭制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的氛围,孩子既能感受陪伴,又有安全感和满足感,自我评价也会因为爱和陪伴逐渐提高。

除此之外,良好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是孩子成长发育必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不管是学习期间还是在假期,都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合理分别配三餐饮食,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少吃零食。食物应尽量做到简单、新鲜、健康。

要循序渐进帮孩子改变睡眠不良习惯,晚上9到11点是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旺盛的时候,晚上9点开始就要关暗家里灯光,不再大声说话看电视。睡前避免激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不要给孩子看惊险侦探之类的书籍、电影、电视。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可以给孩子制定运动计划,每天适当的运动出汗,会改善假期综合症的各种困倦和乏力,改善孩子的精神状态。

专家表示,儿童假日综合症并不可怕,遇到孩子出现一些症状,家长不用紧张焦虑或对孩子失望打骂,也无需给孩子下任何疾病诊断,只要真正找到症状的原因,用心去观察去引导,一步步去行动去改变,将会有效帮助孩子调整状态,轻松阳光地迎接开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与“儿童“假日综合症”的治疗方案”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儿童“假日综合症”的治疗方案”还看
哪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毁掉孩子一
溺爱教育有什么危害
孩子马虎怎么办
表扬孩子方法有讲究
哪些孩子不能容忍的底线
猜你喜欢
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怎样教孩子玩玩具
为什么音乐可以让孩子变聪明
如何培养2岁宝宝的注意力
婴儿孤独症的危险信号
婴儿操可增进母婴情感
适合4个月左右宝宝的亲子游戏
“幻想”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
幼儿的早期教育
宝宝心理健康起始于婴儿
适合0-6个月婴儿的4种玩具
如何应对宝宝夜晚不睡觉的习惯
宝宝玩具不宜太复杂
1岁宝宝手指发展乱撕乱画
如何给一岁大的孩子讲故事?
适合宝宝的玩具两三样就够了
宝宝早教到底有用没?
最有效的手指益智法
0-3岁宝宝最需要的6种玩具
父母宝宝的床上启蒙小游戏
动作的发育
训练宝宝方位感的小游戏
1-6个月婴儿的运动玩具
两岁宝宝的三个小秘密
色彩喜好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儿童用品别太“时髦”了
幼儿才艺早教---启艺潜能
如何保护孩子的艺术天分?
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
怎样开发宝宝“玩商”
创造阳光的父子游戏
怎样分阶段为宝宝选择玩具
优秀宝宝应有四个心理基础
10首古典音乐培养孩子音乐气质
宝宝安全学爬的7个攻略
孩子为什么爱画画?
怎样帮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兵法十二借梯而下
1岁后,我该会点什么呢(图)
面对孩子的恶作剧你该怎么办
5句话培养优秀宝宝
给宝宝一款回归自然的玩具
如何区别正版玩具与盗版玩具
发展幼儿的音乐潜能益成长
宝宝的玩具应消毒
选购玩具,父母做主还是宝宝做主
十首适合孩子听的古典音乐
家长不要埋没了BB的美术天分
7方法为孩子成长加油
婴儿闹情绪时父母要引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