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_才艺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才艺培养 >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2015-04-22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若孩子因画出心中想说的,而受到成人指责,以后不会再画“真画”,只画“大人想看的”,不但关闭了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情绪纾缓的出口也少了一个。那么可以从画中读出孩子想说什么吗?专家认为,会教画不一定懂得儿童心理,同时专家建议,若孩子只是画一些恐怖血腥的画,并无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父母毋须妄自揣测或过度紧张,他可能只是暴力卡通看多了。

不要急着作道德教育,要先寻找问题的核心。必要时可寻求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协助,从幼儿绘画形色中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投射,借以诊断幼儿的问题并寻求矫治方式。

艺术鉴赏前先作功课

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但艺术鉴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

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接着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进入美术馆之前,应有相当的暖身动作。只在画室作画,眼界与格局都会日逐狭窄,因此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

“如何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若未先作好暖身功课,只是一窝蜂地跟着大批人潮凑热闹,孩子看不懂,产生不耐烦,也影响大人的心情,再加上展览会场的嘈杂与空气流通不良,及许多不守规矩人士的“错误示范”,只怕孩子学会的是一堆坏习惯,或是想到艺术就头痛,反而成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艺术不能教,但美感与色彩认知需要调教与培养。

·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

·用“引导”代替“示范”教法,以免扼杀孩子的原创活力。

·由画中读孩子的心事,必要时可寻求专家协助。

·上美术馆前先作“暖身动作”,一窝蜂地赶凑热闹对孩子并无好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与“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相关文章
学演讲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六种音乐启蒙智力的方法
“2018小小世界杯”—超萌兔
孩子学篮球的最佳年龄你真的知道
2-3岁培养绘画能力关键期
看过“美术教育: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还看
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个刘翔……
田亮晒女儿绘画背影照宝宝学画画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王诗龄写名字字
【育儿头条】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
猜你喜欢
解读宝宝眼中的色彩世界
各国正流行的育儿法
让老人带孩子该不该?
情商:父母该做些什么
补钙误区你“踩”了几个?
孩子拆玩具应当鼓励?
别让“苹果”变成“毒苹果”
父亲对孩子成长有啥特殊作用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家庭教育20条“金科玉律”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脏”游戏是有趣的触感游戏
育儿专家: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让孩子性格变好的八条策略
孩子3岁前,父母切忌做8件事情
“带”宝宝变成“抢”宝宝?
看电视对宝宝的危害
如何让孩子更加自信?
让孩子快乐成长的育儿经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
抓住宝宝听力发育的关键期
哪些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出类拔萃?
好父母成“祸害”
如何避免父母可能犯的8大错
带孩子应做到“男女有别”
维护亲子关系七大攻略
宝宝不会玩,父母怎么看?
怎样让认生宝宝不胆怯
培养“出色宝宝”十个秘籍
关于袋鼠式护理的小提示
该如何来教养剖腹产宝宝
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单亲家庭的八种教育方法
当孩子遭遇乞丐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
为何虐童事件频发不止?
那些国外父母教我们的育儿事
让生活更有条理的十件事
你家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了吗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图
教你“愉快家教”的7个妙招
坚持抚触:提升孩子的情商
七成父母“爱错”孩子
会毁掉孩子自尊的做法
专家的意见:关于夏令时
考不好的孩子也同样优秀
宝宝喝水要注意时间温度和量
老人带好宝宝的四个条件
五个细节让孩子变得更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