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都有哪些学问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惩罚"孩子都有哪些学问

"惩罚"孩子都有哪些学问

2016-05-23

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其实,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期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笔者认为,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学问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 专家提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因而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没收他的玩具,甚至在吃饭时减少他爱吃的菜肴或者让他穿一件旧衣服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学问2: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 专家提示

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奖励就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问3:罚了又赏要不得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与“"惩罚"孩子都有哪些学问”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惩罚"孩子都有哪些学问”还看
父母需要交给孩子的重要品质
婴幼儿腹泻如何处理
如何应对孩子过敏
给孩子讲故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科学地惩罚宝宝
猜你喜欢
别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
童车里的宝宝难“长大”
拒绝“填鸭”启蒙重在“四教”
面对危险,如何教孩子自救?
盲目比较:孩子多元成才的杀手
千方百计的“奶嘴”告别式
孩子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
别担心!宝宝兴趣多变很正常
教育奉行“富爸爸、穷孩子”
早教不能于识字背诗
孩子,宠或者不宠
孩子早教家庭需谨防四大误区
生气是宝宝专属的情感生活
王雅明: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
日本幼儿园里开始修炼分类精神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惊讶!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外语?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十字经”助父母树立威信!
早教的期望与焦虑
零岁教育:潜意识的作用
低龄入学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前龄前孩子敏感期你留意了吗
别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教育: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谁给“神童”后天扫平路
14个月宝宝爱咬东西怎么办?
向左或向右,别和孩子较劲儿
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
婴儿智力启蒙来源哪里?
现有的早教班存在3个误区
新生儿具有5大神奇“本领”
12句不该跟孩子说的话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宝宝不专注妈妈别心急
不要这样教宝宝“分享”!
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
宝宝经常听音乐容貌将会变美
幼儿园发展需不需要男教师?
宝宝也爱面子,请别揭“老底”
中日韩宝宝才艺教育大不同
错过黄金阶段宝宝难成大器
外国孩子的“吃苦”教育
养“儿”育“女”一样吗?
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
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孩子会遇到这3个“压力期”
鉴定宝宝智力的五方法
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