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童年的创伤,家长该怎么做?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对待孩子童年的创伤,家长该怎么做?

对待孩子童年的创伤,家长该怎么做?

2016-05-13

亲密的需要:

亲密关系,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因为,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它最没有距离。没有距离的接触,是我们生就的需要和渴望。有一个经典的绒猴实验。心理学家在笼子里,给幼小丧母的猴子安排了两只假猴子。一只用铁丝做的,负责喂养幼猴母乳;一只是用绒布做的。实验者发现,除了吃母乳,幼猴在玩耍或受惊扰时,都喜欢呆在绒布猴子的身边。这说明,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幼猴最需要的是温柔的触碰。

“一个人面对一件恐惧的事情,第一个反应就是找个安全的角落躲起来。当你不强大,安全的地方又离你很远的时候,感觉是很绝望的。两军对垒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足够逃离危险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人长大以后有距离感。”清华大学心理学家刘丹说。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刚刚学会爬的小孩子,他带着强烈的好奇挣开妈妈的臂膀往前爬,爬到一定距离就回头看看妈妈,如果妈妈还在那儿,他就会继续向前爬。这些试探都是表明,孩子和妈妈分离,但还会感到强大的力量。刘丹认为:“有安全感的孩子,和母体很熟悉了,就要慢慢地离开,离开又有点担心,回来一点,再离开,每次都是这样反复,这个思想就在他心里了:不管在哪都有人爱我。”

事实上,观察我们自己或周遭的恋爱故事,如果情感冲突由强烈的控制、怀疑、焦虑所主宰,那么核心问题一定是没有形成一个有安全依恋的关系。

母亲的重要性:

当代职业女性因为种种借口和原因出现的“只生不养”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生后母”。隔代抚养(包括保姆、亲人代养的形式),阻断了父母亲与孩子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情感联接,事实上,“很多人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但并不一定有情感问题。有问题的是没有处理好的分离创伤。”婴儿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养护关系。很多没有处理好的,成人后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爱人面前,内心已热烈得不行了,外表却还是那么羞怯冷淡。

对生命和爱的信任:

《婴儿心理学》的作者、心理学家孟昭兰说过,一个好的养护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敏锐,对婴儿表达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能够给予恰当、敏感的回应。“决定婴儿依恋安全性的是做父母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这恰恰才是真正的难度。研究显示,婴儿的哭声,分贝之高,造成的噪音强度,超过一个轰鸣的电钻。

在三岁以前,没有语言的协助,幼儿很难准确解释自己的要求,如果我们是一个粗心的成人,一个不懂辨别细微情感的成人,一个缺乏生活经验的成人,或者一个被工作搞得筋疲力尽、焦躁的成人,是很容易不知所措的。而这正是情绪稳定、阅历丰富的祖父母辈可以给予的。

“孩子在谁身边生活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成人投射出的对生活的态度。”年龄不是养护者好与坏的指标,有的人30岁,思想却很老。比如说天很冷,小孩把手套摘下来就去玩,年轻的父母就说,会感冒的,可是有些老人就不在意,玩就玩吧。不介意,不紧张,就是对生命本身很相信,他反倒是年轻的。而把孩子看得弱不禁风,就是暗示孩子生命是脆弱的、不值得信任的。“一个人怎样对待生命,对待世界,对待自己,就能看出从小受了什么影响。如果你和一个你觉得很温暖的人在一起,你就不觉得冷;和一个冷冰冰的人在一起,温暖的天气你也觉得寒冷。”爱也是一样。

我们的依恋类型:

以下的描述哪些最符合你的感受?

A、我感觉与别人接受相对容易,依赖他们以及让他们依赖我都感觉自在。我不会常担心遭人遗弃或别人与我太接近。

B、与别人接近会让我感觉不自在;完全相信别人是很困难的,如果别人靠得太近,我会紧张。如果爱侣过于亲昵,我会不自在。

C、我常担心伴侣并不是真的爱我,或者不想和我在一起了。我想完全地与另外一人融为一体,而这一欲望常常会把别人吓跑。

第一种情感类型是“安全型”,第二种是“回避型”,第三种是“焦虑矛盾型”。

有爱心的抚育者总是在孩子需要时出现,这会让孩子很舒适地享受关心和爱护,觉得他人是安全和亲切感的可靠源泉。这样的孩子会发展出安全型的依恋方式:喜欢与人交往,容易有信任感; 而另一些孩子,获得的关照是不可预期的,经常不一致,有时热情备至,有时心不在焉,就会产生冷漠、复杂之感,因为不知道何时养护者会回来保护他们,就会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过分的需求,该依恋类型就是焦虑矛盾型;

一些孩子发现他们的养护人心不在焉,勉为其职,甚至有时会敌对、凶狠,他们就会意识到他人是靠不住的,在人际关系上退缩不前,尽量回避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表现出回避型的依恋方式,他们容易猜忌生疑。

大规模的调查发现,60%的人都是安全型的,25%是回避型的,10%是焦虑矛盾型。安全型的人更容易拥有放松、舒适的亲密关系。

依恋类型,一旦确定,就会相对稳定而持久。但童年的影响并非具有终生决定性。和父母的关系修复,遇到一段充满包容的爱,都会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依恋类型。

一个好好的人,一旦跟其谈恋爱,一起生活,时间常了,关系深了。就会出现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当一个人进入亲密关系比较深的时候,其在普通人际中无法暴露出来的各种创伤,都会慢慢暴露,也就会出现各种怪行为。这个现象是在说,他觉得这个关系足够安全,他想通过这个关系修复早年的创伤。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而且伴侣双方,在亲密关系越来越深的时候,这种东西会越来越多。亲密关系在这个阶段就会变得非常艰难。

我们一般的感受是,谈恋爱的时候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真的处久了,出来那么多不可理喻的怪毛病,他对我,比普通人还恶。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他的确对你比普通人更恶的,亲密关系是一个深度的交流,在普通关系中无法触及的创伤,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被触及。因为觉得亲密关系安全,创伤会被引发出来。

要是创伤在亲密关系中被修复了,关系就继续往前走,否则,在亲密关系中就很可能出现二次创伤。

很多人根本没有咨询的专业处理创伤的能力,而且创伤各有不同,没有人有处理各种创伤的专业技术。难道创伤就无法处理了吗。不是,爱的能力可以广泛的处理创伤的。爱就是理解,接纳,无条件接受对方的进步,在这种沁润了,很多创伤都会慢慢的被修复。

创伤的处理与修复,是需要在一个亲密健康的关系中进行的,就如自我是需要在一个健康的关系的土壤中成长是一样的。

创伤多的人,想幸福,就需要付出比创伤少的人更多的艰辛,而且很不容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优质课-广州:黄海璇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与“对待孩子童年的创伤,家长该怎么做?”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对待孩子童年的创伤,家长该怎么做?”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美好人生,规划先行
学习德国的“善良教育”
哪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增高?
做到这7点,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不要让孩子过早陷入"竞争"
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笑是宝宝智慧感情发展的标志
揭露五个育儿“伪真理”
与宝宝交流的神奇瞬间
你不知道的“惩罚”教育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
养育快乐宝宝把握10个细节
惩罚孩子要掌握的智慧
隔辈育儿常遇的10矛盾
隔代教育,你担心吗?
父母犯哪些错会让BB"变笨"
孩子到底能不能“一心二用”?
“幼小衔接”要上学前班?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
宝宝总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办?
家长和孩子不要轻易“算帐”
美国父母育儿五原则
外国人眼中“午睡”是奇葩?
多多写信给妹妹暖心解释中秋来源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
借课本教BB学拼音有无必要?
改善BB害羞要做好六件事
该花多少时间来陪BB?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教育孩子千万别大声打骂
认识愤怒
婴儿真的无忧无虑吗
看《功夫熊猫》学育儿
孩子智力的八次飞跃有哪些?
7种有效惩罚让宝宝更优秀
幼儿园“奇葩”作业引吐槽家长“
宝宝入园哭闹多久?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盘点全球最具争议的教育方式
别让早期教育成为心理虐待
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伤害?
难管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奥巴马教子五大锦囊
别让尊重孩子变为顺从
智商和情商主要取决于母亲
小心玩具太阳镜伤害孩子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