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孩子粗心习惯的小妙招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克服孩子粗心习惯的小妙招

克服孩子粗心习惯的小妙招

2016-05-12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幼小时粗心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粗心若是体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上,这就叫父母着急了。文章分析了孩子粗心的一些缘由和父母对孩子粗心行为的误解,希望能帮助克服孩子粗心的毛病。

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孩子计算或写作时粗心,可能是注意力分配落后,无法同时写和想,也就是说他不能将自己的精力很好分配于两件事物上,而出现马虎的错误。其他方面孩子粗心是属于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不能专心投入,就会出现马虎。

2、孩子学习或做事的动机不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和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背景。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懈。如孩子比较贪玩,看是在做作业,心里却想着同小伙伴玩耍,盲目追求速度快,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

3、孩子的性格所致。

有些孩子是急脾气,干什么事情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另外,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4、父母对孩子的不良心理暗示。

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时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结果都会不尽如人意,父母就会对其加以教育和指责,比如说粗心被认为是不认真,意志不坚定等等。在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影响下,大人倾向于以更大的压力来矫正,比如打、骂、处罚,当我们施加过大的压力时,孩子会充满挫折感。

父母对孩子粗心行为的误解

大多数孩子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是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因素导致其粗心行为的产生。有时,孩子的粗心并不是父母表面看到的那样,所以请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

1、误认为孩子主观不努力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大家数家长都会把它归结为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是主观不努力造成的。其实不是,家长们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能力没达到,也就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所引起的。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是指智力正常,但是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不要不味的责怪孩子,更多地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找原因。

2、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家长往往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忽略了让孩子养成做事的条理性。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3、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过度单调的重复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厌倦,从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破坏孩子的求知欲。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要靠平日里的习惯培养。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让他负责扫地或者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干好了要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该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等,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总之,就是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这样,就能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孩子在遇事时就不会敷衍了事。

自理能力差,责任心欠缺,导致孩子做事马虎、粗心。学习中出现的粗心现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习惯的一种表现。建议父母摈弃以往过于保护、包办等不当的教育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生活的井然有序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孩子多做细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孩子“粗心”,往往也会表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就会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有序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慢慢地,孩子在学习上也会逐渐细心起来。

孩子在学习时,要创建安静的环境,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做一些干扰孩子注意力的事。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三、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点错误,父母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如果家长一再地强调孩子马虎粗心,孩子就会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家长能及时观察到孩子的细心之处并加以表扬,孩子心理上就会有一种自己很“细心”的心理暗示。同时让孩子看到细心的好处,从而让其产生克服粗心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注意孩子的细心训练和习惯培养。

经常让孩子做一些精细和对比训练,做一些类似“找不同”等提高注意力辨别力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一点点提高认知能力和视觉辨别能力。通过努力发现并及时肯定孩子的细心来纠正粗心,以强化细心、淡化粗心来达到改变粗心的目的。

五、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

这要求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就可以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

对待孩子的粗心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过分地指责和批评。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粗心是与其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粗心现象会越来越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与“克服孩子粗心习惯的小妙招”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克服孩子粗心习惯的小妙招”还看
如何让孩子改正坏习惯?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猜你喜欢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
新生宝宝的护理注意事项
中国常见的九种错误家教方式
如何辨别早教机构是否正规
现代好妈妈育儿4大准则
婆婆驾到,妈妈成“空气”?
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要让孩子听话不要用“绝对”
把孩子给爸爸照看是最佳选择
男孩女孩的五点教养区别
当BB看到性爱镜头,这样回答
宝宝会走后的早教重点
聪明爸妈不强制宝宝“分享”
孩子的天赋如何关注和培养
“甩手爸爸”4大认识误区
如何让宝宝开开心心学做家务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无理要求
这六类孩子智商高出常人
新生儿黄疸早期症状有哪些
别把孩子当“小屁孩”
刘墉:不做虎爸做弄臣
看各国性教育有何不同
育儿和种树是一样的道理
破“宅”而出给孩子玩的能力
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
早期阅读,从胎教开始
诗人沈睿写给天天的满月贺信
日本老太的“超级育儿法”
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
儿童教育应如呼吸般自然
颠覆传统教育—看国外妈妈教育孩
爸爸别错失孩子的成长瞬间
新生宝宝护理的10大禁忌
关注:如何让女童远离性侵害
10个绝佳小策略培养勤快孩子
孩子早教需注意“因龄施教”
给孩子立规矩当心五大陷阱
早教:善用“生活元素”
新生宝宝的护理经验二十条
女孩富养长大就一定嫁得好吗
早教教育孩子也教育家长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关于宝宝长牙齿以及护理
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不要用“否定”来教养孩子
隔代育儿冲突--宝宝谁养
不妨在孩子面前“装聋作哑”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宝宝出牙顺序图解及症状表现
好的社会性参考你给孩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