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宝宝不会数数?8种方法解决
2016-05-04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教宝宝学数数,然后再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下面8种数数方法看上去与数的概念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它却能为宝宝日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感知活动。2岁以后的孩子一般都会随着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逐步发展,其观察的范围扩大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加长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问宝宝:“这里有几个?”“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形状?”等问题来引导宝宝去观察,还可以利用简单的镶嵌板和拼图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2、比较
比较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细节可以让宝宝作比较,如宝宝比爸爸矮,爸爸比妈妈高,雪梨比桃大,4颗糖比2颗糖多等。宝宝的比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辨别和认识上,所以父母一定要出示实物让宝宝作比较,这样才能加深他对比较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宝宝分辨冷和热,男和女等。
3、配对
配对是比较的形式之一,也是发展儿童对数的理解所应掌握的一个基本要求。父母可以给孩子出示两对鞋子,例如,一对皮鞋和一对运动鞋,让宝宝学习配对。先拿一只皮鞋,看一看,放在地上;再拿出一只运动鞋,看一看,放在皮鞋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把皮鞋移到运动鞋的侧边;再拿出一只运动鞋,看一看,先放在皮鞋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然后把运动鞋移到运动鞋的右边,点点头或说“是”,接此往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宝宝学会配对的方法。等宝宝掌握后,增加到三对、四对,每对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减小。以后还可以逐渐过渡到图片配对、符号配对。 4、分类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分类能力了,而分类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父母可以教宝宝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来进行分类,最开始可以根据物体的大小分类,大小是最容易被宝宝感知的物体特性。比如,让宝宝比一比猫和狗谁大谁小,比一比玩具熊和玩具娃娃的大小,比一比苹果和草莓的大小。
5、相等化
相等化体现了合成和分解的思想。2根香蕉,再放上几根香蕉就能和3根香蕉一样多?这堆沙子,再放上多少沙子就和那堆沙子一样高?这本书,再摞上哪本书就和那本书一样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帮助宝宝理解相等的概念。
6、排序
对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要求进行顺序排列,是较高水平的比较。例如,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粗到细等。开始教宝宝排序时,物品最好不要超过5个,以3个为宜物体之间的差异要明显。套娃、套杯都是很好的材料。以套娃为例,让宝宝从高到矮排列。让宝宝找出中间的,然后在剩余的套娃中再找出最高的,与刚才的中间的做比较,排在中间的前面,依次类推。等宝宝熟练掌握后,可以增加排序的数量。
7、对应
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提供宝宝练习对应,如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需要一个碗、一双筷子,让宝宝帮助发碗、发筷子;给每个人一块西瓜;给每个布娃娃送一朵花等。
8、型式排列
这是数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识别型式是理解数学的基础。例如,可以把珠子穿成两个黄的,一个蓝的,两个黄的,一个蓝的……;把积木摆成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宝宝讨论这些积木是怎样排列的,让儿童模仿型式重复排列,等熟练以后可以让儿童自己设计排列型式。
上一篇:父母要怎么培养天资聪明的宝宝
下一篇:宝宝进行体能训练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