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早教心理误区,需谨慎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三种早教心理误区,需谨慎

三种早教心理误区,需谨慎

2016-04-28

早教是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的早教确实能让孩子出类拔萃,优人一等,俗话说“三岁定终身”,科学论证0~3岁时孩子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确实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虽然早期教育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但是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性、平和的态度来看待孩子,认识教育。“求早”、“求快”、“求全优”是现今年轻父母们在早教中容易就犯的3种急功近利心理。

“求早”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希望,正因为一些父母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父母们在孩子的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急急地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要求孩子做一些“高难度”动作训练:出生2、3个月就训练孩子练习走路;2、3岁时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到了4、5岁,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已经摆在了孩子的面前。更有一些父母执意主张提早孩子的入学年龄,由此也引发了育儿网上妈妈们关于早读书是否好的讨论。针对于父母们的“求早”心理,儿童心理及教育专家们颇为忧虑。专家们认为过早的训练和学习违反了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也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

“求快”

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同小树苗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一样,孩子也是慢慢长大的。小时侯,我们会笑话成语故事中那个为了求快而去“拔苗”的农夫的愚蠢。有一天自己有了孩子,也许也会像那个农夫一样因为盼望自己的“麦苗”快快长大,而去做拔苗的动作。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违反事物规律做事,会适得其反。 早教中父母出现的“求快”心理很多半是出于害怕孩子落后和成人的功利心理。在父母中,尤其是在城市父母中有一种强烈的教育攀比心理。别的孩子学什么自家的宝贝也要跟着学,并且孩子学习的快慢就是衡量孩子智商的标准。不同的孩子有他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父母们一味地求快,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字、算术,他今后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却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极度厌学情绪。

“求全忧”

教育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当然是父母们心目中的最高目标。可是,事情总有愿违的时候,在成长路上孩子难免失败和错误。当他们表现出这不好,那不好时,性急的父母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哀,这种悲哀进而上升为用一种激进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样样做到最好。

其实,早教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早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游戏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观察能力,协调能力,与他人协作能力,认知能力等等。游戏的方式通常也是很显浅的,不如听音乐或推木桶等,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它所潜在的作用是无法量化的。

早教不是生产天才和神童万能法,养育聪明宝宝的关键还是要从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出发,了解孩子的优势,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父母们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不要走进早教的误区。

共2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与“三种早教心理误区,需谨慎”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三种早教心理误区,需谨慎”还看
克服害羞,让宝宝成为社交小达人
摇小编对话夏克立:我是小公主夏
尴尬的幸福,女儿扬言要嫁爸爸
宝宝看电视上瘾,怎么破?
家有萌宝爱化妆,怎么破?
猜你喜欢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教给孩子交朋友的7大秘诀
父母怎样调教个性软弱的孩子?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父母该怎样对待幼儿教育?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宝宝5大人际交往难题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宝宝未爬先走有隐忧家长需注意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绝不能迁就宝宝的4种坏习惯
美国父母这样培养BB幽默感
让孩子克服怯生的游戏
1-3岁宝宝的人际交往特征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破解宝宝的8种难搞行为
幼儿学乐器多大最合适?
亲子不应忽略“心理抚养”
7-8个月宝宝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如何让胆小的儿子变胆大?
发展儿童同情心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宝宝怕生妈妈该如何应对
开启宝宝社交能力的5个策略
孩子有自卑心理怎么办?
家教过严孩子易患强迫症
为胆小害羞的宝宝“壮胆”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必知:7个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宝宝学爬行你需要知道的5个问题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巧施妙招让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