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家长对小儿咳嗽认知的误区
2016-04-26
误区一:一有咳嗽就用药
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主动性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炎症分泌物和异物,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很多家长往往一见孩子咳嗽,立即去药房购买咳嗽药,以求尽快治疗,而市场上治疗咳嗽的中西成药可谓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以中成药为例,功效说明大多是“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流,要辩证用药,小儿在户外玩耍活动剧烈,往往当时或当晚就要咳嗽,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既不是细菌感染,也不是病毒感染,是受了凉,属于风寒咳嗽。这个时候不去祛除寒邪而用上清热化痰之类的药物岂不是背道而驰?
误区二 咳嗽能抗就扛
这是另一个极端,近年来,雾霾等大气污染,过敏源增多等因素都使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问题是司空见惯的症状,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甚至继发细菌感染等更复杂的疾病,最好的方法是咨询医生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
误区三:咳嗽就使用抗生素或者输液
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多数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还有些家长是一看吃药不行了就输液,结果许多患儿边打吊瓶,咳嗽边加重,有的甚至越用药,咳嗽越厉害。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是否是治疗思路是否恰当,而不是使用更加高级的抗生素。
误区四: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有痰咳嗽的患者在盲目服用了快速止咳药后,可能会暂时获得咳嗽的缓解,殊不知这样会使痰液持续停留在呼吸道内。如果服用强力镇咳药止咳,有可能会使痰液无法及时排出。而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则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有的用一些止咳中药如五味子、乌梅、柯子等。过早地使用收涩药物,会把邪气收敛住,所以不要一咳嗽就用强力止咳嗽药,应当先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然后根据医生的意见处理。
误区五:中药比西药好开中药大处方
孩子一咳嗽,家长很着急,医生也很着急,结果开的方子很大,二三十味药一个方子,每味药还都用到成人的量,希望能快点好!其实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用药也有温、凉、寒、热之分。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即便是在治疗成人咳嗽的时候,走肺经的药(如:麻黄、桂枝、紫菀、桑叶、川贝、桔梗、杏仁等)也是要轻的,因为轻则药性向上,那么对于小孩就更要轻了,有的用网络流行的止咳中药偏方,但所谓的“偏方”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以上错误的治疗方法只会是对小儿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提醒家长小儿的身体伤不得。
上一篇:儿童换牙期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生活中能提高孩子逻辑智能的那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