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颠覆你的教育常识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大数据颠覆你的教育常识

大数据颠覆你的教育常识

2015-04-08

我们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以为的一定是对的么?上早教班就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学习成绩是努力的全部?选择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孩子上大学的几率会增大?这些都让数据来说话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经中国教育报及其微信报道后,被全国超过4万个微信公众号转发,引发社会热议。调查结果揭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秘密,尤其是颠覆了以往家长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常识。值得各位家长关注。

1.学前班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点上学,至少能够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都上过学前班。

但是大数据却告诉我们,早点上学,提前抢跑,并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比“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而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多10%。这就告诉我们,学前班不仅没能帮助小学生赢得任何学业优势,反而因为让孩子过早学习引发挫败感,降低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了学业上的倦怠和松懈。

2.择校对孩子的成绩影响不大

家长择校是为了让孩子享有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调查数据却表明,“择校生”和“就近入学”的学业情况相差甚微,成绩优秀的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其他学业水平中,二者的数据也较为接近。

3.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成绩?

根据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性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

由此可见,家长更关心“成才”而忽视子女“成人”,于是不太关注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因素,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孩子的课业学习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点,超八成小学生放学后有额外作业,近五成家庭将学习作为亲子沟通主要话题,四成学生回家后没有户外活动时间,近半学生回家后主要的娱乐活动为“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子女成绩的好坏成为父母互相评价的标尺,甚至引发夫妻矛盾。

4.家庭和谐会让孩子更优秀

哪些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

调查数据显示,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

爸爸经常和孩子做事(玩智力游戏、打闹玩耍、一起运动、一起聊天谈心、一起尝试新事物、一起修理东西、共同保守一个秘密)对孩子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

家庭娱乐活动越多孩子成绩越优秀;

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或者“每周2-3次”能家人共进晚餐。


5.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

做家务会耽误学习,很多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做家务。

但是大数据结果却告诉我们,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有意思的是,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6.爸爸在教育中影响巨大

尽管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早已不是新闻,但本次调查所显示的“仅一成家庭是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的现状,仍然让人吃惊。尤其对男孩而言,父教缺失会使男孩的性别认同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呵护、过度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甚至导致各种暴力行为。

7.男孩的父母需要更关注男孩内心

调查发现,很多男孩的父母认为“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找不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或者说“没有时间沟通”和“有沟通困难”。其实这和男孩的身心特点有关,他们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迹,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面对要求或压力时,要么反抗,要么沉默忍耐,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

遗憾的是,男孩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多为学习、交往等外在情况,而对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内心世界缺乏了解。比如,他们比较了解的是“三个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最喜欢的课和不喜欢的课”,而对“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点或糗事儿”、“孩子最崇拜的人”知之甚少,这说明我们没有深入考虑男孩的特点和需求,自然会影响到亲子沟通的质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8.男孩成绩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巨大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教学方式以言语教学为主,正顺应女孩的学习特点,而男孩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从而潜质发挥受到限制,在学业表现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男孩的学业成绩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学业成绩较好的男孩父母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则父母的负面教养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积极的教养方式包括冷静处理、耐心询问,耐心倾听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满,或者给予其独自平复情绪的空间;消极的教养方式则是使用否定、批评的言辞训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动粗,不给子女解释机会,使其感到心里委屈,让孩子充满失败的体验。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教授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民主的氛围、融洽的关系比物质环境、物质刺激更有意义。本次调查显示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证明这一理论在家庭教育中也有重要作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与“大数据颠覆你的教育常识”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大数据颠覆你的教育常识”还看
宝宝智力低下的七大方法
培养宝宝艺术气息的6个好方法
5款小游戏帮助宝宝轻松识字
孩子为何学啥都三分钟热度
揭秘孩子不愿你提起的四件事
猜你喜欢
浅谈中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知识≠开发智力
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教育孩子,教在前还是养在前?
幼儿园小朋友需要多少证书?
幼儿“圣人训”切忌死记硬背
教材露骨英性教育从5岁娃抓起
防小三女性教育从娃娃抓起?
深度好文: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
王雅明:早教对孩子的帮助大吗?
“早笑”的孩子更聪明
正视宝宝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
孩子的早教到底要多早?
父母应为孩子建立心智功能
3岁前宝宝认人比认字更重要
“厨房教育”,我家行得通吗?
“糖衣”后妈PK“严管”亲妈
“女要富养、男要穷养”是啥标准
笑是宝宝聪明的秘密武器
亲子共读的3种方式
法国加拿大:给孩子更多自由
“家庭主夫”令宝宝更聪明
“听话”的孩子难成才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警惕!宝宝看电脑弊大于利
谈谈家庭教育中奖惩的度
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宝宝智力
妈妈太勤快孩子“长”不大
早教5不要:给中国家长的提醒
“虎妈”“猫爸”与“别人家的孩
父母打骂孩子实乃不可为之事
教育重英语轻母语不可取!
耐心训练让孩子学会等待
孩子说话越晚越聪明科学吗?
早教3要诀教育不是填鸭式灌输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很重要
选购玩具需避开哪些陷阱?
最伤孩子自尊的4句鼓励话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
买不买玩具先听孩子“说”
低龄娃娃“上学”热潮何时休
宝宝看动画片的度怎么把握呢?
送宝宝上“兴趣班”的3原则
如何检验孩子是否不专心?
父母适当示弱宝宝才会更强大
春节拜年,孩子很烦心!
多元智能品质在儿童早期设定
3岁前认人比认字重要
小魔术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孩子早学外语的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