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

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

2015-12-22

四个月大的斯托姆有一双漂亮的蓝眼睛、一头柔软的金发和胖嘟嘟的脸蛋,看上去非常可爱。但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小宝宝的性别,斯托姆的父母会告诉你:这是秘密。事实上,这对加拿大夫妻希望斯托姆自己选择性别。

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1

斯托姆是男是女得由他/她自己决定

39岁的戴维韦特里克和38岁的凯西当然知道自己孩子的性别,但他们夫妻二人认为,世人对男女性别存有偏见,所以他们要做个实验,让斯托姆在没有性别之分的环境中长大。而这一事件也在加拿大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认可韦特里克夫妇的做法,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他们自私而又无聊。

除了斯托姆,这对夫妻还另有2个儿子5岁的雅茨和2岁的基奥,这对小兄弟也表示他们不会说出斯托姆的性别。报道称,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斯托姆并非阴阳人。除了家人,知道斯托姆性别的还有一对亲近的友人夫妇和两个到家中给凯西接生的医护人员。

斯托姆出生后,韦特里克夫妇在写给友人的邮件中称,我们决定不告知孩子的性别。他们的这番宣告首先迎来的是一片沉默,接着则是洪水般的批评。斯托姆的祖父母虽然支持这种做法,但还是不满每次都要向亲友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些朋友们则认为,戴维和凯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的知情权。

另外一些人则担心,这样长大的斯托姆一辈子都会受到别人的白眼乃至欺辱,自我认知一定会出现问题。一位朋友说,想想看斯托姆第一天上学会遇到怎样的情景小孩子要是欺负起人来,可能会更残忍。

对此戴维则表现得不以为然,他说: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人,你不会问那人两腿中间是什么。他们夫妇认为,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自己的主张,就像他的两个儿子一样5岁的雅茨喜欢挑粉红色的衣服穿,喜欢编辫子;而2岁的雅奥则喜欢紫色,一头金发披在肩上。

法国女作家波伏娃曾经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母亲凯西虽然没有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她显然认同波伏娃关于性别塑造的看法。采访中,她力挺丈夫的主张,她说:老是有人问我,这一切何时结束。我们的回答是,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的人能自由决定自己是谁了,就什么时候结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摇滚巴士》优质课-成都-龚蕾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与“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加拿大父母:让孩子自己选择性别”还看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方法推荐
婴幼儿早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感官发育
发挥歌唱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猜你喜欢
让孩子不高兴的六件事
10种溺爱,种种危险
宝宝教育,不宜在人前
孩子被欺负该鼓励他还手吗
家庭教育“三应三忌”
好父母应具备九大特征
糟糕的父女关系,会影响几代人
培养好性格宝宝八大策略
透析家教背后爸妈谁更难当?
父母过度教育是育儿大忌
八大家庭教育让BB受益
优秀宝宝都有的6个特点
法国妈妈,的确更胜一筹
5个早教常识父母得了解
美国宝宝识字有绝招
你想成为哪种妈妈?
培养完美女孩培养秘籍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
建立规则能让孩子成功
跟元首学如何培养女儿
不同年龄孩子不同的教法
早期教育从母婴交流开始
《法国妈妈育儿经》简介
0-8岁幼儿心理发育的关键
四种不同性格宝宝教养法
早期教育从娱乐和游戏开始
父女关系,女人生命里的必要成分
为宝宝制定规则的几条秘诀
让宝宝快乐的7个小秘密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老人带孩子到底哪儿不好
孩子10岁前不容错过3件事
女孩要精养6岁前很重要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略的13件小事
测测宝宝是哪种依恋类型
男孩就该“放着养”
家长,犯过这些教育通病吗
父母不设限孩子会更优秀
让孩子成为优秀孩子的捷径
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美国礼貌补习班教小孩用餐及沟通
这四句话父母不要轻易说
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
应对男孩淘气的三个策略
别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
雪宁:培养孩子的独特气质
父母的十个好心办坏事
教育投资要从宝宝0岁开始
“新父亲”的8个标志
父母要智慧地爱而非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