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

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

2015-12-22

现象:吃饭一直不肯上桌

某幼儿园的陈老师介绍,今年有一个叫贝贝的男孩子进入他们幼儿园近一个月,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甬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里。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师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贝贝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说话。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工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成长,贝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开始入园的一星期里,贝贝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呆在幼儿园里。

交流中贝贝妈妈认为,学前几年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打好基础,让孩子领先一步,所以她想尽办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在习惯养成方面,贝贝妈妈认为,穿衣、吃饭、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所以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着重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观点:好习惯胜于苦读书

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分析,贝贝妈妈的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误区。

首先,很多家长过多地注意到06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造成孩子能力低下。长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学前儿童教育中,能力培养比智力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能力和习惯养成的培养开始得越早越好。而眼下不少家长过早、过多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受到越来越多限制: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

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口,沙子剩不了多少。可这孩子丝毫不泄气,仍一点一点儿地装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来说:来,妈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口,再把沙子从这里灌下去。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的为人父母者大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过度关心使孩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半个小时内从离校很远的单位打的赶来并很快带孩子去了医院。那个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从老师口中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腿没有问题就让她自己回来。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所学校,一个中国男生和一个韩国男生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并发展为打架事件,那个韩国男生因个子小而吃了亏。事情闹到了校长室,校方对此非常重视,要求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认真处理此事。中国学生的家长到校了解事情以后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并把孩子带回家去写检查。而那个韩国家长只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便自己一个人离开了。第二天,打架的中国男孩交了一份非常深刻的检查,而韩国男孩早上六点半便跪在学校的大门口向全校师生谢罪。事后得知那个韩国男孩是自己做的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他自己的事情。

我们的父母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

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审视我们的教育,在家庭方面,我们不但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甚至连日常生活中一点思考的机会也会被剥夺。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在学校方面,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终始在寻找标准答案这把金钥匙。老师则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问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答案永远是一只也没有了;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恒等于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与“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宝宝成长最需要的7个教育
尹建莉:由药家鑫案看家庭教育
春节拜年这样教BB不失礼!
怎么样帮宝宝克服夜间惊恐
小心!这些话很伤害你宝宝
从出生开始养育快乐宝宝
"冷暴力"家庭容易生弱智儿
八招教孩子提高防范意识
"恐吓"会抹杀BB的快乐天性
最困扰父母的10大早教难题
好家长的“十大习惯”
生活小事折射的育儿大问题
爸爸怎样做孩子最好的玩伴
4大伤害别强迫孩子"分享"
从日本地震看日本防震教育
学会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称赞就是"青霉素"忌滥用
如何改变宝宝的胆怯心理
宝宝摔倒的5种心态
母亲应给宝宝的“六大教育”
对宝宝进行成功"天才"教育
不要让孩子成为“两面派”
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5技巧
宝宝学做人永远比成才重要
家长应成为早教中的主导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教育孩子哪些禁语要注意?
父母必知:亲子交流禁语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4件事
2010年教子话题5宗“最”
八大箴言教你跳出教子怪圈
别让竞争教育伤害孩子
警惕5大"育儿真理"伤宝宝
80后悄然流行"拼养"孩子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六件礼物
警惕!毁掉BB心理健康6因素
宝宝春季出游安全8大注意
抓住BB"天性"教育事半功倍
孩子犯错,家长怎么应对?
"拯救男孩"更要拯救教育
夸奖宝宝绝对避免的三误区
有心父母留给孩子五大投资
8个关键问题决定宝宝一生
因材施教英语不好也能教BB
孩子胆小,错在父母
聪明父母绝不能犯五大禁忌
对付“磨人”宝宝四方法
外国趣味早教大盘点
育儿成本都是“冤枉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