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

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

2015-12-22

现象:吃饭一直不肯上桌

某幼儿园的陈老师介绍,今年有一个叫贝贝的男孩子进入他们幼儿园近一个月,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甬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里。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师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贝贝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说话。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工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成长,贝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开始入园的一星期里,贝贝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呆在幼儿园里。

交流中贝贝妈妈认为,学前几年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打好基础,让孩子领先一步,所以她想尽办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在习惯养成方面,贝贝妈妈认为,穿衣、吃饭、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所以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着重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观点:好习惯胜于苦读书

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分析,贝贝妈妈的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误区。

首先,很多家长过多地注意到06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造成孩子能力低下。长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学前儿童教育中,能力培养比智力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能力和习惯养成的培养开始得越早越好。而眼下不少家长过早、过多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受到越来越多限制: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

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口,沙子剩不了多少。可这孩子丝毫不泄气,仍一点一点儿地装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来说:来,妈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口,再把沙子从这里灌下去。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们的为人父母者大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过度关心使孩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半个小时内从离校很远的单位打的赶来并很快带孩子去了医院。那个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从老师口中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腿没有问题就让她自己回来。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所学校,一个中国男生和一个韩国男生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并发展为打架事件,那个韩国男生因个子小而吃了亏。事情闹到了校长室,校方对此非常重视,要求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认真处理此事。中国学生的家长到校了解事情以后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并把孩子带回家去写检查。而那个韩国家长只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便自己一个人离开了。第二天,打架的中国男孩交了一份非常深刻的检查,而韩国男孩早上六点半便跪在学校的大门口向全校师生谢罪。事后得知那个韩国男孩是自己做的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他自己的事情。

我们的父母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

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审视我们的教育,在家庭方面,我们不但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甚至连日常生活中一点思考的机会也会被剥夺。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在学校方面,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终始在寻找标准答案这把金钥匙。老师则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问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答案永远是一只也没有了;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恒等于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与“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过度关心让孩子不会动脑筋”还看
解读BB兴趣启蒙3个关键词
别让物质刺激扼杀孩子竞争意识
诵读有助于丰富幼儿书面语言
电视常开损害儿童语言能力
不要让竞争教育伤害孩子的快乐
猜你喜欢
正确教育性格固执孩子的小方法
孩子的心理问题应对有法
温暖的孩子要怎么培养?
培养宝宝心理素质的诀窍
如何稳定宝宝的情绪?
让宝宝喜欢喝水的秘诀
那些表现可以看出孩子受到压抑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须正确应对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如何进行幼儿心理教育
宝宝的嫉妒心理须正确引导
应付逆反宝宝要有技巧
提高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好方法
怎么看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浅析宝宝的害羞心理
引导宝宝走上探索之路的巧妙之法
孩子的攀比心理须克服
浅析宝宝性格特点
如何根据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哪些外因导致儿童心理出现问题
孩子的几种坏习惯不容忽视
孩子怕生的心理要怎么克服?
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独生子女存在哪些弱点
给孩子树立榜样的注意事项
几个方法教你解决孩子顶嘴
从小培养宝宝学会宽容
幼儿的心理问题有什么特征,该怎
哪些习惯能造就儿童的自信心
宝宝情感的需要不容忽视
克服孩子粗心习惯的小妙招
如何教育急性子的宝宝
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要怎么纠正
哪些表现能看出孩子过分依赖父母
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性
教宝宝学习画画的方法
父母的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自尊
独生子女会有哪些心理偏异
哪些决定这宝宝的性格
培养坚强孩子有技巧
宝宝有了坏情绪父母该怎么处理?
孩子的特质培养不容忽视
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你知道吗?
让孩子远离强迫症,父母该做什么
几个妙招教你培养宝宝自信心
帮宝宝转变性格的几个妙招
儿童心理异常问题须重视
孩子学芭蕾舞的好处与坏处分析
父母需重视的五种高危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