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

2015-12-21

案例:娜娜和乐乐是邻居。有一天,乐乐去娜娜家串门,刚开始两个小伙伴在地板上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一阵吵闹声传来,正在聊天的妈妈看见乐乐和娜娜,一个抓着泰迪熊的头,一个抓着泰迪熊的腿,尖声叫喊道: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最后娜娜妈妈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把可怜的泰迪熊放在他俩都够不到的地方。

专家解析:以上情景,相信妈妈们并不陌生。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两三岁的孩子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占有欲相对会更强烈些。而且,他对于要和别人一起玩玩具、看书,完全没有概念。美国儿童发展学的有关专家这样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当你要求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从此就不能再玩这个玩具了。所以,很多时候,让孩子接受分享,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商量比威胁更显效

情景:丁丁想玩多多最喜欢的玩具消防车,多多却把玩具消防车紧紧地抱在怀里,还不让丁丁碰桌上的故事书和积木。多多妈妈见状,对多多说:你不给丁丁玩玩具车,以后他就不再和你玩了。

专家认为:这样的威胁显然对孩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他们还无法理解。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此时,父母应该起一个沟通中介的作用。

支招:不如帮助他们通过语言来达到共享,譬如对丁丁说:你问问多多:我可以玩什么玩具?如果能把范围扩大后,两个孩子分享玩具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哪怕是多多让出桌子上的那本故事书,也算是走出了分享的第一步。如果多多完全不肯让步,那么妈妈可以说:多多,你什么都不愿意拿出来和丁丁玩,这样可不好。丁丁,我很想给你一个玩具,但这些玩具都是多多的。这样做,可以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接着妈妈可以再与多多商量:你看,能否让丁丁玩一下你的小汽车吗?如果继续无效,就把丁丁从所在房子里带走,给他一些不属于多多的东西。很可能,多多会立即放弃他的不友好姿态,和丁丁一起玩。

诱导比独断更管用

情景:悠悠在院子里骑着果果的小三轮,果果想把车子要回去,但是悠悠不愿意。这时,悠悠妈妈上前拦住儿子,将他从车子上抱下来,把车子还给了果果。顿时,悠悠大哭起来。

专家认为:悠悠妈妈做了一个专段的裁判,但孩子从中并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此时,如果给予孩子循循善诱的引导,可能效果会更好。

支招:悠悠妈妈不妨这样问:悠悠,你问过果果愿不愿意让你骑他的车吗?这样说,通常能得到一半机会,悠悠可能会说:好吧,我把车子还给他。如果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悠悠妈妈可以继续尝试新的计策,对他俩说:既然你们决定不了,就让我来决定,好吗?一般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接受大人这种诱导性的建议。

不要急于追问结果

情景:菲菲从沙坑里挖出一个小球,蒙蒙把球抢了过去,两个孩子为此争执起来。在一旁忙乎的菲菲妈妈听见菲菲的哭声,赶忙上前问:你为什么哭?

专家认为:这时,其实最该问孩子的并不是为什么而是发生什么了,因为前一种询问往往带有很强的指责意味。

支招:不妨用询问事实的口气发生什么了,是谁先找到小球的来缓和气氛,而且孩子也有能力对这样的问题做出回答。然后,在对蒙蒙说:你是否问过菲菲你可以玩这个小球?如果没有问过,那你就先问问他,现在还是先把小球还给他。如果蒙蒙不按你说的去做,可以逐字逐句地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这样可以让蒙蒙学到,在遇到这样的矛盾时,应该怎样去做。

还可以用交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蒙蒙想玩那个小球,就让他把自己某个玩具让菲菲玩。尽管这是个应急的办法,但是可以让孩子学会有报偿的分享,这也是社会交换的规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与“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学会分享也是一种能力”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美国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给孩子添点耐性
宝宝比较内向该怎么办?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发展儿童同情心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孩子哭闹到底该不该抱?
幼儿时期的6个情感需要
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训练宝宝好奇心的N种方法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培养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宝宝区别
宝宝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快速的时代,更需要“慢养”孩子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婴儿生来就会"吃醋"
尊重宝宝创造的童话世界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宝宝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快乐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
宝宝的阅读习惯从可以竖起头起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