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2015-12-18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

这是一个飞快发展,急速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时间宝贵,效率至上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匆忙得让人焦灼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像巨大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着快速运作。这样的匆忙和催促,也带进了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当中。

成长只能是缓慢的,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蔬,样子好看,却缺乏真正的营养与口味。缓慢在植物那里是成长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当今的人类社会,却成了稀缺元素。

所以有时候,妈妈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

生活的慢养

急着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怎么又尿湿了裤子?再这样要打了啊!儿童一般要2 岁左右才会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如厕训练,在此之前出现尿湿裤子的情况都是正常现象,何况不同的孩子发育快慢也不一样。过早强迫训练孩子规律排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甚至遗留长期的身心问题。

妈妈太忙了没空做饭,去吃点炸鸡炸薯条吧!孩子的味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快餐,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

妈妈做的饭,比起快餐来说当然很慢,很麻烦,要买,要洗,要切,要煮,但除了营养全面,烹制过程放心,饮食的心理习惯也是最重要的所在,一家人快快乐乐聚在一起用餐的时间,天然的甜味清香代表了妈妈的耐心与爱心。而快餐,因为来源迅速,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食物来得很方便,只要想吃,就应该马上吃到,体会不到对食物的珍惜,和对他人劳动的感恩。还有,这样的话语会不会让你感到熟悉?快点吃别磨蹭了!快点穿衣服,我来帮你拉拉链!玩具,就得像妈妈这样收拾,瞧,又快又好!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从事7 岁儿童认知世界课题研究的教育专家多纳塔艾申波茜认为,一个7 岁的孩子,应当有这些本领:单独修理一件东西(修补图书、给玩具按一个螺丝钉);能整理物品,分门别类地使用纸箱、塑胶袋、抽屉和木匣;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拧过螺丝,替电器换过电池;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

体会过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孩子亲自去体验才能学习,是旁人催促不来的。

心灵的慢养

急着要孩子学会分享,谦让:快!把玩具让给弟弟!好孩子不自私!别忘了,在孩子的成长路途上,建立我的物权意识是十分可贵的一步,只有先明白什么东西是我的,才能开始建立你的她的分享的概念呀。怎么能强迫孩子跳过这一步呢?

不许哭!眼泪擦掉!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急着控制孩子的感情渠道,掐断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哭,生气,难过等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是很可怕的

挑这个!那个玩具那么小,不值钱!急着替孩子做决定,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倾注不由分说的爱,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与判断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选择,并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见不得孩子烦恼、哭泣,急着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急着问:在学校受欺负了?你为什么不?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认同孩子的感觉,让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帮助他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盲目猜测与下结论,快是快了,可是孩子养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别人来猜,猜不到就委屈的性格。

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而不是急急地把他套入自己的心理模式,给孩子机会知道,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学习的慢养

社会发明了一个讲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妈妈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得奋勇向前,没有余地。

快快快,学这个!快快快,学那个!别人孩子学钢琴,咱也不能落后!围棋奥数心算也别落下!早慧开发课程和无休止的兴趣班蚕食了孩子的周末,也蚕食了童年的欢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有敏感期的,妈妈注意观察,当敏感期到来,给与适当条件,不增加过多压力,不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孩子自然就会学得很好。但是,如果孩子全部生活内容都是枯燥的学习,学习就不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那就会压抑得孩子的敏感期迟迟不来,甚至消失,孩子学习就会感到很吃力了。

过早获取与认知能力不相符的知识,反而影响脑部发育与智力开发,把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脑部驱逐出去。

过早追求成绩,也容易让孩子把旁人的关注作为荣誉,不再关注自己内心的感觉。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有强烈的好奇,以学习为乐事,顺势而为,耐心引导,他就能通过欣赏、发现、创造,体验天赋带来的愉悦与自由的感受。

所以妈妈们,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唯恐浪费了光阴,给孩子发现自己性格和兴趣的时间,留白天地宽。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波特维纳,控制论的创始人,3 岁会读能写,14 岁大学毕业,18 岁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系的教授,13 岁就会好几种语言,虽然天赋极佳,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神童,也不准别人称呼儿子维纳为神童,更没有提前让孩子进入哈佛大学。他经常告诫儿子:不要急于求成,年轻时多学东西比多出成绩对你更有帮助!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无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这将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给孩子打好心理基础,让孩子具备生存的智慧和能力,远重要于,给孩子增加尚未能抵抗的压力,催促他们成长。

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一个人总有巨大的空间与时间,长成独特的人,长成自己。

慢养学习有方法

1.由于年幼的小孩注意力只能持续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所以每次学的时间不能长,长了就会让孩子失去兴趣,感到厌倦。慢慢地教,慢慢地学,一天进步一点点,不急。

2.每天形成规律,固定一个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孩子最容易接受有规律的安排,所以最好每天安排在固定时间段进行。

3.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像资深钢琴教师达达说的,跟我学琴的孩子,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从此以后,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 分钟来练琴。让孩子知道,当你决定做一件事,你就要习惯,每天贡献给这件事10 分钟,它就这么地简单,却又这么地坚定每一天,你都要为你的梦想和目标付出10 分钟。

4.将难度大的任务拆成容易的小任务,一步一步来。

5.鼓励孩子与自己纵向比较而不与同学横向比较, 不夸奖100 分, 也不催促孩子争夺名次,对成绩抱有平常心,孩子会对事对人充满信心。

6.强调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结果:宝宝今天花半个钟头的时间耐心地试了各种积木组合,自己搭了栈道和停车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7.有针对性,比如说:哇,宝宝认得山这个字了!而不是:宝宝真棒!真聪明!

8.化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比如宝宝兜里有2 块糖,妈妈再给2 块,现在宝宝有多少糖了?这样可以一直算下去,奶奶又给了5 块糖,碰见小朋友,又吃掉2 块无穷无尽的爱与创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与“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还看
幼儿教育心得:不要被孩子的脾气
幼儿教育:如何帮助害羞的孩子交
婴儿护理知识:小儿脑瘫的合理饮
早教课程约不到想退费却被为难
家长育儿焦虑加剧了早教乱象
猜你喜欢
顺应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的规律
训练宝宝好奇心的N种方法
美国人是怎么带孩子的?
婴幼儿也会精神抑郁
揭秘:宝宝爱打人的3大根源
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你读懂了吗
父母不要忽视宝宝的自我和自尊
尊重宝宝创造的童话世界
婴儿生来就会"吃醋"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过分疼爱易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独立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缺乏耐性孩子的特征
妈妈太强势,影响孩子性别取向!
3岁前宝宝必须纠正的性格
做好六件事改善宝宝害羞
快速的时代,更需要“慢养”孩子
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这些表现
给孩子添点耐性
伤害孩子心理的牢骚话
哪些声音给会给婴儿安全感
儿童孤独症早期识别
孩子不快乐,你能读懂吗?
孩子哭闹到底该不该抱?
母爱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心理
如何让宝宝学会“不认生”
宝宝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莫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
六招帮增强孩子自信心
要孩子听话,请先处理好他的情绪
宝宝5大人际交往难题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发展儿童同情心
常挨打的孩子易心理变异
美国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抓住儿童性教育的5个关键期
让爱从小充满孩子的心灵
潘多拉效应的早教启示
培养自控能力,不同年龄宝宝区别
告诉你孩子的七个底线
宝宝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快乐
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
宝宝的阅读习惯从可以竖起头起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恋物症”不能说断就断
夸奖是提升孩子自信的良言
幼儿时期的6个情感需要
孩子害怕时家长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