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2015-12-18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育极为不利。

吃饭时间到了,明明却又玩又闹,不好好吃东西。妈妈要管,爸爸却说:随他去吧,小孩子,饿了就会回到餐桌旁的。 结果,饭后妈妈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干净,一扭身却见儿子用一双脏手在厨房里的菜盘子里抓着吃。母亲当然不能允许,父亲却说:饭还没有凉,让他去吃好了。孩子认为父亲才是自己的救星,妈妈居然不让自己吃饭,真不是一个好妈妈。以后每当明明做了不应该的事都要向爸爸求救,只要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爸爸,爸爸就会为他解围,妈妈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渐渐地,妈妈反倒没了地位,也没有了说话的余地。

这位父亲所表现出的一切并不能体现教育和指导的意义,而是有意偏袒、庇护,是一种溺爱。往往母亲正费力纠正的毛病,被爸爸一个赞许的眼神给肯定了。父母在教子问题上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协调,孩子在无形中对个别亲人产生过分的依赖。反正有爸爸撑腰,有爸爸管着、护着,妈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此放任自流。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打败了母亲,挫败了母亲纠正他错误行为的意图,更助长了孩子的错误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亲严厉管教,母亲却时时流露出对孩子的一种歉意。父亲刚刚教训完,孩子哭泣的泪还没干,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叫到另一间屋中,又是发糖果,又是拥抱,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无端的责难和惩罚。

实际上,无论父母哪一方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矛盾,都会带来副作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若夫妻之间存在分歧该怎么办呢?

斌斌是一个聪明却又十分好动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员,他们对斌斌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却不同。父亲提倡启发式教育,而母亲却更偏重于高强度训练,打一下教训教训是经常的事情。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有时看不下去便要讲几句。

一个周末,儿子急急地跑到爸爸身边,叫喊着: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

又为什么?

说我的作业潦草。

不用怕,让我和你妈妈谈谈。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斌斌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妈妈对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斌斌早已得知,而更让斌斌认为有机可乘的是爸爸愿意为自己辩护,这样斌斌可以用父亲作挡箭牌,为自己的行为打掩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意见一致,更不能相互配合,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争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可悲。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异,并非就一定会有坏的效果,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应怎样处理这种分歧。

需要明确的是,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关系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虽然三者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处理关系。父亲如果不同意母亲对待儿子的方式,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与其进行讨论,但决不该插入其中进行干涉。尤其不应该当面阻止和提出反对意见,伤了感情不说,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母亲与儿子,父亲没有权利来对母子间的关系做决定,定规则。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责任与权利,但并不等于一方可以干预另一方的决定。而且尽管父母都可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确,或谁的更正确,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使双方在基本点上的认识一致,遇到有些具体问题也可能产生分歧,这时谁有权威来做裁决?一般来讲,现代的家庭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可以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而对于孩子,就应该懂得与妈妈之间的问题要与妈妈解决,而不应去搬爸爸当救兵,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应交叉参与相互关系问题的解决,也是对孩子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信任。对来自父母双方不同的教育观点下成长的孩子,应有能力学会取舍,而不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对方的观点,不加干涉,两种方式可以和谐相处,而孩子也可以从每一对关系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最大的益处。

不干涉孩子与父母任一方的关系,并不等于对儿子的求援耸耸肩,不予理睬。父亲可以帮助儿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妈妈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错却不自知,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这个例子中当然要指出作业潦草是不对的,如果将作业写得整齐就不会挨打了。这样直接走入问题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引起争执,使孩子无隙可乘,可谓殊途同归。

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与“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还看
学会这三点做个好妈妈
一定要告诉宝宝这些话
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
春困正风行把握三招帮孩子赶走“
宝宝哭闹一定要抱
猜你喜欢
早教班课程体验谈
我家宝宝要自虐?
啃老族和不当育儿方式有关
林怡:我所推崇的早教理念
别让家庭氛围毁了孩子
别让被动成长毁了孩子主动性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矫正丢三落四的招数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理想的早教班是什么样的?
分享比尔盖茨的教育新观念
家庭缺陷对婴儿心理的影响
从金宝贝早教看中西方育儿观念的
职场妈妈育儿小窍门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上)
选择早教班的几大要素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如何发现和培养宝宝的才艺
聪明宝贝再造智力最佳阶段
什么是亲子沟通
解开心结看电视
软弱宝宝的强大训练法
宝宝永远没有错
让你的宝贝舒适又开心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5个育儿“伪真理”(上)
谨防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蒙特梭利给父母的话
妈妈的“哄骗”高招
儿童偶像前十名除雷锋都是明星
如何培养宝宝的隐私意识
欧美家教的四大法宝
职场妈妈育儿实用小窍门
怎样让宝宝的好奇更富成效?
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婴儿期补充足量DHA,宝宝智力
蒙特梭利方法论(二)──导师
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夸奖孩子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教育孩子是门“艺术科学”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灵活变通,教育孩子更轻松
5个育儿“伪真理”(下)
玩耍,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专家谈:孩子做恶梦的成因及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