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2015-12-18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育极为不利。

吃饭时间到了,明明却又玩又闹,不好好吃东西。妈妈要管,爸爸却说:随他去吧,小孩子,饿了就会回到餐桌旁的。 结果,饭后妈妈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干净,一扭身却见儿子用一双脏手在厨房里的菜盘子里抓着吃。母亲当然不能允许,父亲却说:饭还没有凉,让他去吃好了。孩子认为父亲才是自己的救星,妈妈居然不让自己吃饭,真不是一个好妈妈。以后每当明明做了不应该的事都要向爸爸求救,只要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爸爸,爸爸就会为他解围,妈妈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渐渐地,妈妈反倒没了地位,也没有了说话的余地。

这位父亲所表现出的一切并不能体现教育和指导的意义,而是有意偏袒、庇护,是一种溺爱。往往母亲正费力纠正的毛病,被爸爸一个赞许的眼神给肯定了。父母在教子问题上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协调,孩子在无形中对个别亲人产生过分的依赖。反正有爸爸撑腰,有爸爸管着、护着,妈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此放任自流。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打败了母亲,挫败了母亲纠正他错误行为的意图,更助长了孩子的错误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亲严厉管教,母亲却时时流露出对孩子的一种歉意。父亲刚刚教训完,孩子哭泣的泪还没干,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叫到另一间屋中,又是发糖果,又是拥抱,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无端的责难和惩罚。

实际上,无论父母哪一方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矛盾,都会带来副作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若夫妻之间存在分歧该怎么办呢?

斌斌是一个聪明却又十分好动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员,他们对斌斌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却不同。父亲提倡启发式教育,而母亲却更偏重于高强度训练,打一下教训教训是经常的事情。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有时看不下去便要讲几句。

一个周末,儿子急急地跑到爸爸身边,叫喊着: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

又为什么?

说我的作业潦草。

不用怕,让我和你妈妈谈谈。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斌斌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妈妈对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斌斌早已得知,而更让斌斌认为有机可乘的是爸爸愿意为自己辩护,这样斌斌可以用父亲作挡箭牌,为自己的行为打掩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意见一致,更不能相互配合,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争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可悲。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异,并非就一定会有坏的效果,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应怎样处理这种分歧。

需要明确的是,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关系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虽然三者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处理关系。父亲如果不同意母亲对待儿子的方式,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与其进行讨论,但决不该插入其中进行干涉。尤其不应该当面阻止和提出反对意见,伤了感情不说,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母亲与儿子,父亲没有权利来对母子间的关系做决定,定规则。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责任与权利,但并不等于一方可以干预另一方的决定。而且尽管父母都可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确,或谁的更正确,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使双方在基本点上的认识一致,遇到有些具体问题也可能产生分歧,这时谁有权威来做裁决?一般来讲,现代的家庭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可以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而对于孩子,就应该懂得与妈妈之间的问题要与妈妈解决,而不应去搬爸爸当救兵,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应交叉参与相互关系问题的解决,也是对孩子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信任。对来自父母双方不同的教育观点下成长的孩子,应有能力学会取舍,而不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对方的观点,不加干涉,两种方式可以和谐相处,而孩子也可以从每一对关系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最大的益处。

不干涉孩子与父母任一方的关系,并不等于对儿子的求援耸耸肩,不予理睬。父亲可以帮助儿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妈妈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错却不自知,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这个例子中当然要指出作业潦草是不对的,如果将作业写得整齐就不会挨打了。这样直接走入问题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引起争执,使孩子无隙可乘,可谓殊途同归。

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与“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体商,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石
中国家长的4大早教误区
宝宝认字,怎样教才是更好
春节教你拍出创意全家福
最好不要让婴幼儿看电视
脸型也能反映宝宝智商
教育路上你是第几层父母?
早教误区,家长你有木有?
开发幼儿智力谨防三误区
出生时间决定宝宝性格?
应试教育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放养而非放任科学育儿三原则
春节和BB说走就走的旅行
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要进行
熊孩子怎么教育沟通是关键
iPadiPhone电视伤害视
为老人正名隔代教育可双赢
埋没聪明宝宝的4大误区
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
涨姿势:男孩节的习俗你造吗?
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复杂
宝宝才艺怎样培养
走出孕育“神童”的误区
老人带孩子这些行为必须纠正
千万别这样和孩子开玩笑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知识、技能、品格,伊顿实施多元
我的孩子居然被我亲手“送”给了
高智商BB的表现看看你家娃中招
幸福家庭必备7要素你家有么?
早期教育注意四个误区
男宝女宝大不同做合格的“守望者
10本,可以“玩”的图画书
宝宝要上幼儿园提前半年做准备
常见的错误育儿用语
粉碎火热的八大“育儿谣言”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坏苹果效应”
馨蕙馨:雾霾天孕妇该如何防护
隔代教育必须纠正的那些误区
国外教育的成功典范!
小学学历最幸福孩子你为什么读书
国脉圣田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促
娃的新年礼物备好了吗?
早教的原则妈妈们都知道了吗?
晒娃狂魔看过来:家有宝轻点晒
依赖书本将扼杀孩子创造力
三个爸爸的育儿经
教你如何读懂婴儿的肢体语言
别让强势妈妈毁了你的家庭
6个孩子进哈佛耶鲁首席妈妈的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