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2015-12-17

小年:糖瓜祭灶

1月26日小年糖瓜祭灶

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1

腊八吃粥开了头,这过年的气氛可没有一下子转浓,直到腊月二十三,又一波高潮才到来,这就是糖瓜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昔日北京,每逢到阴历腊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盐店、杂货铺、南纸店、百货摊都已代卖灶王爷。说起这灶王爷,来历可不简单,据说他是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使,这家人的大事小事他都十分明白。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回天庭去汇报一年的工作了,户主们怕他上天说坏话,就把糖瓜摆了一灶台,意思是请灶王爷吃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其实那糖瓜就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吃到嘴里上牙粘下牙,用这糖瓜当祭品,明摆着就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人家说话。稍考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意足。灶王爷骑的神马,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妈妈可以带宝宝做的事

糖瓜插旗小游戏。传统的祭灶糖瓜上会插一些小旗子、小花伞,把成盘的糖瓜打扮得更漂亮,更有节日气氛。小彩旗和小花伞可以用牙签来做,比如,妈妈可以带宝宝将蜡光彩纸裁成正方形,再对角相叠,裁成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卷在牙签上,一面迎风招展的小旗子就做成了:小花伞用六根或八根牙签来做,网上有具体的制作方案,有精巧的做法,花伞还可以缩放。把买来的祭灶糖瓜中的一面用小火微微烤化,趁热将小旗子、小花伞插上,并在烤化的表面撒上碎花生或碎芝麻,等冻结实后不仅好看、好玩,吃起来也脆香酥甜,别有风味。

TIPS:

1、把宝宝的手工热情激发出来吧,简单的小旗子就由宝宝单独完成,并亲手插在祭灶糖果瓜上,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宝宝当然会以愉快的心情来完成。

2、所有的宝宝都是爱糖果的孩子,妈妈不能因为过年气氛,忽略了宝宝不能多吃糖的原则,对于容易喉咙容易发炎、咳嗽的宝宝,还是远离糖果较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与“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给孩子一个年味儿十足的春节!”还看
解读BB兴趣启蒙3个关键词
别让物质刺激扼杀孩子竞争意识
诵读有助于丰富幼儿书面语言
电视常开损害儿童语言能力
不要让竞争教育伤害孩子的快乐
猜你喜欢
任性是宝宝成长期的心理需求
孩子越小,情绪感受力越强
谁家孩子更容易焦虑?
小孩子的自我探索心理
如何对待宝宝的依恋?
父母越溺爱孩子越叛逆
从幼儿时培养孩子自我肯定感
不同年龄段儿童害怕对象不同
过早教育小心“恐学症”
自闭症儿童会有哪些表现?
家长不良心理暗示让BB变坏
当BB遭遇嘲笑父母该怎么做
宝宝胆小是种病?
两岁半:孩子叛逆分水岭
生活中哪些东西会让宝宝恐惧
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
让保姆带孩子有哪些坏处?
2岁左右的孩子叛逆怎么办?
培养宝宝三大动漫典范气质
四招让男宝宝远离娘娘腔
假装遗弃孩子做惩罚不可取
宝宝“恋母情结”的是与非
掌握正确方法转移宝宝注意力
0—3心理常见问题问答
1岁女婴嚼舌缓解孤独婴幼儿更需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0-3岁宝宝的心理
父母可知孩子最想成为谁?
宝宝情商培养的3个工具箱
测一测你家宝宝是什么性格
婴儿也有“星期一焦虑症”
怎样应对宝宝十万个为什么
婴儿从3个月起就有嫉妒心理
儿童自闭症的三大症状
宝贝有时为啥爱自虐?
揭秘0-6岁宝宝9大聪明预示
掌握表扬小技巧避免负效应
宝宝不爱走路怎么回事?
独睡,从出生第一天开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害怕什么?
宝宝胆子小可能是心理障碍
幼儿成长的四个敏感期
如何控制好孩子愤怒的情绪
6种黄金性格要从小培养
如何巧答孩子的性问题
让孩子开朗乐观的8点建议
父母是儿童道德品质第一责任人
孩子不合群父母要反思
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