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

“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

2015-12-17

大人逗孩子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逗孩子也要分怎么逗,逗的结果是孩子和大人都高兴,这才叫逗。如果逗的结果是大人一个人哈哈大笑,孩子却不知所措,那就不是逗了,是捉弄,这是大人对孩子所做的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昕昕四岁左右的时候,性格已经非常大方磊落了,见到我和他爸爸的熟人或者小区里的邻居,都知道主动问好,一脸阳光的样子,特别招人喜欢,大家都喜欢逗她说话。以至于每次遇到熟人的时候,人家都不和我们打招呼,只和昕昕打招呼了,老远的,就有人招呼:小昕昕,和妈妈去哪玩儿呀?昕昕就说:阿姨,去玩滑梯。这时,那位阿姨走近了我们,摸摸昕昕的小脸,说:哦,去玩滑梯呀,昕昕怕不怕高呀?昕昕自豪地回答:昕昕不怕,滑梯乖,不摔昕昕。人家就说:哦呀,昕昕真棒,连滑梯也喜欢昕昕。什么时候去阿姨家玩儿呀?昕昕笑脸如花地说:妈妈带昕昕就去。一问一答地,两个人就互道了再见,我们呢,只是对人家笑呵呵地点了个头而已,但心里也雀跃得很。

可是有一次我带昕昕出去玩儿,在小区里遇到了一位男同事。昕昕正在跑着玩儿,还没看到他,他就故意站在离昕昕很近的地方,昕昕跑着没在意,一头撞在他的腿上,吓了一跳,那个男同事就哈哈地大笑起来。昕昕很不满意,立刻跑到我身边让我抱。可那人意犹未尽,假装很厉害地说:你爸爸回家了吗?昕昕虽然有点生气,可还是大方地说:爸爸加班。那人就坏笑着说:你爸爸才没加班呢,他骗你呢,自己出去玩儿了。昕昕听了立刻语塞,转过头来紧张地看着我。我有些不高兴了,但也不好让外人难堪,就很认真地对昕昕说:爸爸没骗昕昕,是在加班,一会儿就回来了。然后,我赶忙礼貌地对那人道了别,带孩子走了。

昕昕一直紧张,不停地问我:妈妈,爸爸是出去玩儿了吗?还是骗我呢?我对她说:不是,爸爸哪能骗昕昕呢?她就说:那当然,爸爸才不会骗昕昕呢。可这话明显没有底气。过了没一会儿,她又问我:爸爸是不是骗人?我只好又说:爸爸从来不骗人的。那叔叔说叔叔在逗你。叔叔骗人吗?我无法回答孩子,因为无论我告诉她叔叔在骗人还是告诉她叔叔在捉弄她,都无益于她对成年人的喜爱,于是转换了话题,说:走,我们回家给爸爸打电话。

回到家里拨通了爸爸办公室的电话,昕昕的担心才算放下。还好这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没再在她面前提,她也就不在意了。可是有些防不胜防的事就难免出岔子了。

那时昕昕还在上幼儿园,我和她爸爸的工作都很忙,经常不是我要加班就是他要加班,甚至还免不了两个人都加班。这种情况下,昕昕被从幼儿园接回后,就难免得由我们中的一个带去单位。我这边还好,平时单位里的同事之间经常会说到教育孩子的事,大家都互相取长补短,思想上比较统一,对于不捉弄孩子这件事,也都有着共同的立场,可她爸爸那边就不太一样了。

有一次,昕昕被带到爸爸单位等爸爸下班,晚上回到家里却出现了一件让我奇怪的事,那就是她禁止爸爸靠近我,甚至连坐在我身边都不准。睡觉的时候,昕昕不准爸爸在我身边睡,她爬到大床上,让她爸爸去睡小床。这个反常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她为什么不准爸爸睡大床,她着急地说:那爸爸亲妈妈怎么办?一句话说得她爸爸一脸的尴尬。

好不容易把她哄睡了,我问昕昕爸爸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他想了半天,说:也没什么,就是今天在办公室里玩儿,老张他们和她说了会儿话。我问:说什么呢?她爸爸笑着说:他们逗小孩子嘛,乱说。原来,昕昕在爸爸办公室里被人问了很多问题,问她家里谁当家,户口本上写谁的名字,爸爸妈妈在家里吵不吵架,爸爸厉害还是妈妈厉害,甚至还问爸爸在家里亲不亲妈妈。昕昕被问得糊里糊涂,因为有些问题她也不会回答,比如谁当家。这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直把昕昕绕得迷迷糊糊,在回答爸爸亲不亲妈妈的时候,她就说亲。其实昕昕的回答是完全不设防的,在我们家里,三个人都很平等,谁值得表扬了,另外两个就全去亲他一下以示表扬,所以昕昕觉得爸爸亲妈妈或者妈妈亲爸爸就像爸爸妈妈亲昕昕一样正常。结果呢,那些人好像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一样哄堂大笑,最后还跟昕昕说:以后不要让你爸爸亲你妈妈了,他一亲你妈妈,你妈妈就不和你好了,和你爸爸好了。

我气得火冒三丈,真替那些人脸红!用一个龌龊的心态来捉弄未通世事的孩子,简直太不道德了!你为什么不制止他们?我质问昕昕爸爸。看我生气了,她爸爸说:人家逗孩子,我也不好说什么。你不要和我的生气嘛。我平静了一下,对他说:你们那里男同志多,互相之间开开玩笑不要紧,可昕昕是孩子,她不懂大人之间的玩笑,他们把这些玩笑开在孩子身上,就不是在逗孩子了,是在捉弄孩子,孩子被弄得这样莫名其妙,又被他们吓得害怕,以后都不敢和别人接触了,也不相信别人了怎么办?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说过关于她爸爸想去北京工作,后来被我们放弃的事。这件事正好发生在那件事之后不久。虽然我已经对昕昕讲了爸爸不会抛弃我们,也放弃了让她爸爸去北京的想法,但她的信心仍处于不坚定期。现在又发生了这件事,这让我很不安,所以昕昕的思想工作我还要做。

第二天,我就这件事和昕昕谈了一会儿,我对她说:你想啊,昕昕每次亲了妈妈以后,妈妈会不理爸爸吗?昕昕摇摇头。那爸爸亲了昕昕以后,昕昕会不理妈妈吗?昕昕又摇摇头。那爸爸亲了妈妈以后,妈妈有不理昕昕过吗?昕昕还是摇头。

我告诉她,每一家人都有自己相亲相爱的方式,就像楼上的阿姨每天都比她家的叔叔早下班回家,她把饭做好就去小区门口等她家的叔叔回来,可在我们家,爸爸妈妈就从来没这样过。同样的,在爸爸单位的张叔叔家里,相亲相爱的方式也不一样,也许张叔叔从来也不亲他家的婶婶呢,人家用的是其他的方法。可是张叔叔不知道我们家是什么样的,所以他就假装想了一下,没想到完全想错了,我们家才不是那样的呢!

我这番努力,用我认为昕昕能够理解的语言所讲出的道理,昕昕看上去好像听懂了,但也好像有些绕,她并不太懂。好在她弄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妈妈不可能因为被爸爸亲了一下就不理她,我们家以前就没这样过,以后也不会。所以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从那以后,我们尽量避免让昕昕去爸爸单位,如果我实在不能抽身去接昕昕,他不得不把昕昕带去单位,也要事先表明立场,不许他们再逗弄昕昕。虽然这样做看上去有些得罪人,但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起来,这是微不足道的。

成年人利用孩子对自己盲目相信的心理,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弱点,故意取笑或者捉弄孩子,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相反的,他的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耻辱感和恐惧心理。

逗孩子和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是成年人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出发与孩子开玩笑,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而弄是以成年人自己的快乐为前提,从成年人自己的心理高度出发与孩子开玩笑,这种玩笑是孩子所不能理解与接受的。

受到别人捉弄的孩子,不仅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也会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比如大人捉弄孩子,让孩子说一句在大人看来很可笑的话,孩子说了之后,大人们心满意足地哄堂大笑,这就会让孩子感到很迷惑,我说的是实话呀,为什么笑话我呢?接下来他就会想,看来说实话会被人笑话,那以后不说实话了。你看,这就会让孩子学着撒谎。有的孩子会想,大人真讨厌,人家说的是真的,竟然笑话人家,我再也不理你们啦!这就让孩子对大人有了不信任的心理。也有的孩子被别人捉弄后,在大人们的笑声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错什么了吗?他们为什么笑话我?真可怕,以后要躲得远远的了,躲得远远的就没有人会问这些问题,让我出丑了!这样,孩子就会害怕和别人相处,进而变得孤僻,不容易和其他人相处。

我们在家里也经常逗昕昕开心。比如她爸爸就经常会和她玩儿变魔术的游戏。拿一只昕昕的小袜子或者小玩具,在手里显摆显摆,然后假装故作声势地左摇右摆,左摸一下右抓一下,趁昕昕没反应过来,不定摸哪的一下就把东西塞进了什么下面,然后再故意左右抓几下,最后大喊一声变,张开手,什么也没有了。这让昕昕很好奇,怎么会没了呢?爸爸你把它变哪去了?再变回来行不行呀?昕昕惊奇地问。好吧,那就再变回来!爸爸说着就故作声势地左摇右摆、左摸右抓,最后变回来,皆大欢喜。没过多久,这个猫腻就被昕昕识破了。原来,她每次都细心地观察着呢!她疑心爸爸是把东西藏在哪了,然后就翻来翻去地找,她爸爸就继续用不同的办法转移她的视线,趁机再把东西转移,最后被昕昕捉住,把爸爸扑倒在床上,两个人哈哈大笑,我看了也哈哈大笑。

其实这样的玩笑挺好,孩子既开心,又细心地观察,还动脑筋想问题,和爸爸斗心智,最后把假相彻底揭穿,不仅自己有成就感,还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观察能力与灵活动脑的能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逗,而非弄。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对于捉弄孩子的行为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他看来,和孩子玩儿是一种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所以我们都要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别人的孩子,都不要捉弄。逗孩子不仅仅只是和孩子玩儿这么简单的事,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德行教育,也是成年人的德行体现。

特别提示

成年人利用孩子对自己盲目相信的心理,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弱点,故意取笑或者捉弄孩子,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相反的,他的方式只会给孩子带来耻辱感和恐惧心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与““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逗”孩子,还是“捉弄”孩子!”还看
避免宝宝做事“半途而废”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六大黄金原则曝光
白羊座妈妈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金牛座妈妈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双子座妈妈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猜你喜欢
如何给2岁内的宝宝讲道理
怎么教孩子用自然音唱歌
习惯培养不容忽视
给孩子讲故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几个妙招解决孩子不爱学习问题
宝宝睡眠有哪些禁忌?
如何科学地惩罚宝宝
正确的做事态度怎么培养
孩子怕当众讲话的原因
怎么培养孩子的乐感
教宝宝模仿唱歌有方法
怎么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宝宝优秀的观察能力要怎么培养
正确处理孩子打架问题
增强宝宝交往能力的方法
这些品质需要从小培养
孩子怎么在游戏中学唱歌
独生子女的优势是什么
怎么纠正孩子五音不全
孩子良好性格该如何培养
细数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的招式
哪些歌曲适合孩子唱
怎么应对孩子神经质
早教的那些误区,家长们注意到了
培养学前儿童道德意识
给孩子购买玩具需要注意什么
怎么让孩子懂礼貌
切记不要“拔苗助长”
指导孩子下棋的方法
怎么处理孩子任性
孩子学乐器的辅导方法
孩子的嫉妒心理怎么克服
父母需要交给孩子的重要品质
怎么教孩子学会选色
如何正确纠正孩子挑食
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
怎么处理孩子自私
倾听孩子的意见很重要
什么原因导致幼儿患抑郁症
宝宝吃饭时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积极向上的个性如何培养
寻根:幼儿的逆反心理
如何改善孩子“漫不经心”
如何应对孩子过敏
孩子爱幻想的好处是什么?
宝宝洗澡哭闹该如何应对
婴幼儿腹泻如何处理
怎么帮孩子克服强迫症
拥抱宝宝的好处多
如何正确开启宝宝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