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2015-12-16

剥夺孩子做事权利的另一面,是伺候孩子。

我们希望帮助孩子完成各项有用的活动。我们本能地想去帮孩子做这做那。但这对于孩子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帮助,有时它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它阻碍了孩子的自发行为。

我们倾向于认为孩子就像小狗,然后我们像对待宠物狗那样清洗、喂养他。然而,孩子必须亲自去做这些事。事实上,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智力方面,孩子与生俱来就拥有完成这些工作的能力。我们对他的责任,是协助他完成他所要做的事。

如果一个母亲只是喂东西给孩子吃,而不去教他如何拿勺子、如何将食物送入口中,那么她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侵犯了孩子最基础的尊严她把孩子看成了玩偶。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任何有效的行为,必须能够帮助孩子在使其自身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要教会他如何独立地行走、奔跑、上下楼梯、拾起掉落的物品、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洗澡、清楚地表达自己。我们应在孩子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时给他恰到好处的帮助。

人人都知道,教孩子自己吃饭、洗澡、穿衣是个既单调又责任重大的过程,它需要很大的耐心,相比于大人代替孩子完成这些事还要麻烦许多。但前者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后者则是一个仆人的工作。虽然后者对家长来说要简单许多,但对孩子是相当不利的,它在孩子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

一旦逐渐理解了孩子总是试着学会独立,那么就应该给他们这种学习独立的机会,应该鼓励孩子。四岁的孩子就能够自己整理床铺了,而且十分乐意。但如果这时,妈妈说噢,全被你弄乱了,那这一切就结束了。家长不应当采取批评的态度。孩子有去做这些事的想法就足够了。家长可以试着这么说: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明白并完善自身的能力。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普遍概念。需要认识到的是,正是孩子的这些倾向指引着他们不断成长,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些倾向并迎合孩子的这些倾向。

帮助生命必须是与人类的倾向相关联的。探索、定位、重复、工作,这些都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顾及这一系列的人类倾向,没有比日常生活练习更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与“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还看
这些中国式早教不合理你做了多少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猜你喜欢
让孩子开朗乐观的8点建议
孩子天生都是心灵感应大师?(2
正确看待孩子的呐喊与尖叫
孩子天生都是心灵感应大师?
谁家孩子更容易焦虑?
测测你家小宝属于哪种气质
怎样应对宝宝十万个为什么
认生的孩子更聪明?
掌握向孩子示爱的25种方法
爸爸九大秘诀巧赢BB“芳心”
历数十二星座宝宝谁更聪明
掌握表扬小技巧避免负效应
四招让男宝宝远离娘娘腔
让保姆带孩子有哪些坏处?
宝宝8大行为分清情况再制止
宝宝性格由指纹决定?
关于按摩
孩子心里有3个小人儿
两岁半:孩子叛逆分水岭
3岁前的记忆去哪儿了?
10种“默爱”让宝宝加倍幸福
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
培养宝宝三大动漫典范气质
家有宝宝爱生气怎么办?
5原则+5场景转移BB注意力
4招解决孩子争宠问题
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
测试宝宝是不是天才
2岁左右的孩子叛逆怎么办?
如何巧答孩子的性问题
宝贝有时为啥爱自虐?
宝宝“恋母情结”的是与非
宝宝不爱走路怎么回事?
当BB遭遇嘲笑父母该怎么做
透视宝宝的“七情六欲”
文静宝宝不等于没有多动症
孩子越小,情绪感受力越强
让孩子最没安全感的四句话
揭秘0-6岁宝宝9大聪明预示
建立良好的就寝流程
避开5误区练就巧嘴宝宝
七妙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家有淘小子家长们别掉以轻心
父母越溺爱孩子越叛逆
孩子睡眠发展的里程碑
父母是儿童道德品质第一责任人
孩子的儿语,你懂吗?
宝宝“3分钟热度”其实非坏事
家长不良心理暗示让BB变坏
不同年龄段儿童害怕对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