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2015-12-15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早教是当前最热门的一个教育话题,各种早教机构、早教方式零零种种,父母们应接不暇。方式科学的早期教育确实能让孩子出类拔萃,优人一等。生活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各种小神童和小天才的案例。

正是因为早教有这样的神奇功效,让许多父母不再用一种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孩子,认识教育。求早、求快、求全优是现在父母们在早教中容易就犯的3种急功近利心理。

忌求早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希望。正因为一些父母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早期教育进入家庭就演变成了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练。

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训练教育是目前不少家庭还没有完意识到的教育误区。父母们在孩子的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急急地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要求孩子做一些高难度动作训练:出生2、3个月就训练孩子练习走路;2、3岁时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到了4、5岁,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已经摆在了孩子的面前。

更有一些父母执意主张提早孩子的入学年龄,由此也引发了育儿网上妈妈们关于早读书是否好的讨论。

专家分析:求早未必好

针对父母们在早教中的求早心理,儿童心理及教育专家们颇感忧虑。他们认为,过早的训练和学习违反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

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也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

专家解语:

教育孩子的关键首先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适时教育。

忌求快拔苗助长危害大

长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小树苗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一样,孩子也是慢慢长大的。

小时侯,我们会笑话成语故事中那个为了求快而去拔苗的农夫的愚蠢。有一天自己有了孩子,也许也会像那个农夫一样因为盼望自己的麦苗快快长大,而去做拔苗的动作。

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一些父母便设计了宏伟的教育计划:婴儿期故意让孩子哭,训练孩子的肺活量;3、4岁就强迫他们弹琴、学画、学书法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快速打造成出一个小神童和小天才。

专家分析:求快出于父母的功利心理

早教中父母出现的求快心理很多半是出于害怕孩子落后和成人的功利心理。在父母中,尤其是在城市父母中有一种强烈的教育攀比心理。别的孩子学什么自家的宝贝也要跟着学,并且孩子学习的快慢就是衡量孩子智商的标准。

不同的孩子有他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父母们一味地求快,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字、算术,他今后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却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极度厌学情绪。

专家解语: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对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切不可求之过急、过早,需平和心态,理性看待。

忌求全忧 世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教育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当然是父母们心目中的最高目标。可是,事情总有愿违的时候,在成长路上孩子难免失败和错误。当他们表现出这不好,那不好时,性急的父母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哀,这种悲哀进而上升为用一种激进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样样做到最好。

专家分析:求全优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

想想我们自身吧,不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孩子样样都是最出色的,包含着父母一种非理性的教育心态。

上个世纪末,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醒我们:孩子生下来就并非全优。一些智能天生会比较出色,也有一些智能会比其他人逊色。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能框架各不相同,8种智能有长有短正构成了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专家解语:

培养孩子全优不太现实,不如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早教不是生产天才和神童万能法。养育聪明宝宝的关键还是要从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出发,了解孩子的优势,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与“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还看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怎么解决宝宝怕天黑问题?
宝宝怕打针你该怎么做?
宝宝怕生人你该这样做!
孩子害怕小动物妈妈该怎么做?
猜你喜欢
父母最让孩子伤心的四种行为
3招助你远离“孩奴”焦虑
巧妙对付宝宝16大“不愿意”
称赞不要一边夸奖一边唠叨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七个习惯
让孩子受益终生的9个好习惯
正确对待孩子的幻想型撒谎
家有顽皮宝宝的教育策略
解析宝宝喜欢打人的四大真相
宝宝当众哭闹聪明爸妈会冷处理
宝宝“恋物”怎么疏导
从出生开始培养四个好习惯
小宝宝爱攻击人的六个原因
孩子哭了,要不要理?
四类个性宝宝性格转型方案
模仿--2岁前的必修课
3岁以内的宝宝爱发火的原因
好父母首先是个“好演员”
孩子对家长不必“言听计从”
四招让男宝宝远离“娘娘腔”
孩子为何以摔东西为乐
最易被忽略的20个育儿坏习惯
孩子不听话,贿赂or鼓励?
宝宝间亲吻父母别大惊小怪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
5招纠正宝宝的“吮指癖”
如何应对“踢被”小宝宝
父母11个坏习惯宠坏孩子
宝宝19种不听话行为全揭秘
胆大BB都是“折腾”出来的
粘人宝宝,你在想什么
为人父母的七大“通病”
孩子“逆反期”的危害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种典型的婴儿意图
宝宝任性其实缘于父母任性
提醒:孩子哭闹别马上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信号
如何解决孩子睡觉难的烦恼
宝宝,你怎么这么“抠门”
极度黏人宝宝如何炼成的
全职妈妈的N个心灵处方
六大策略帮你调教顽皮宝宝
你的宝宝舍得“分享”吗?
宝宝哭闹父母需控制好情绪
家长九种行为最伤害孩子
孩子遭欺负如何处理?
了解哭泣BB背后的真相
教你如何纠正宝宝自私的行为
家长必须理解的4种BB行为